公司简介:
大行折叠自行车是全球折叠车行业的领军品牌,由韩博士1982年创立,致力于用创新技术打造环保出行方案。经过40多年发展,大行以精工制造和前沿设计闻名,2023年在中国和全球折叠车市场销量排名第一,分别占21.1%和5.6%的份额。旗下产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比如《纽约时报》"最佳折叠自行车"、日本顶级设计奖等。
发展历程亮点:
1982年:韩博士创立大行品牌,专注折叠车研发。
2000年:因产销量全球第一,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2016年:在深圳成立公司(原名"深圳市美大行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启动"共享360"项目,与日本经销商合作推出双品牌产品。
2021年: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2023年:转型为股份制公司,更名为"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多款新车斩获国际设计大奖,通过高新企业复审。
股权变化说明:
2016年公司成立时:韩博士为实际控制人,但股权由两名员工代持(谢女士60%、匡先生40%),仅为手续便利。
2019年:因工作调整,代持人变更为颜女士(60%)和刘女士(40%)。
2020年底:所有代持股权转回韩博士本人,代持关系彻底解除。
品牌故事:折叠自行车界的“变形金刚”
1982年,韩德玮博士在美国车库创立了大行(DAHON),带着“让城市出行像折纸一样方便”的梦想,发明了现代折叠自行车。40年后,我们成了全球折叠车界的“隐形冠军”——
✅ 全球每卖出20辆折叠车,就有1辆来自大行(全球市占率5.6%)
✅ 中国折叠车市场每5辆就有1辆是大行(内地市占率21.1%)
✅ 手握130项专利(中国108项+海外22项),技术护城河比自行车道还宽
产品家族:从通勤到越野,一辆车解锁N种生活
经典爆款:长红20年的P8折叠车,被车友称为“折叠车界的iPhone4”
全场景覆盖:超70款车型,满足上班族、探险家、竞赛党不同需求
→ 折叠车/公路车/山地车/童车/电助力车
技术彩蛋:共享360项目把专利技术开放给32家同行,带动行业一起升级
增长引擎:线上线下两条腿狂奔
线下铁网:全国650+门店,30个省份随时试骑
线上爆发:3年线上销售额翻31倍!抖音直播间1分钟能卖10辆车
出海战绩:产品卖到25国,东南亚街头、欧美车库都有大行的身影
价格策略:就像手机分旗舰款、性价比款和入门款
我们给自行车做了清晰的「段位划分」,让不同预算的用户都能找到心头好:
🔝 旗舰王者(5000元+)
→ 相当于折叠车里的「顶配iPhone」
✔️ 发烧友首选:航空级铝合金车架+碳纤维轮组
✔️ 隐藏技能:10秒单手折叠+GPS防盗追踪
💼 全能选手(2500-5000元)
→ 白领通勤的「性价比神车」
✔️ 地铁神器:折叠后尺寸≈20寸登机箱
✔️ 月薪5000也能轻松入手的品质款
🛒 国民爆款(2500元以下)
→ 大学生也能闭眼入的「入门神机」
✔️ 毕业季爆款:1杯奶茶钱=1周骑行通勤
✔️ 买菜接娃神器:后座加宽设计+防滑脚踏
🌍 全球定价彩蛋
同样的车,在欧美售价会比国内高15%-30%
→ 就像哈根达斯在美国是超市货,在国内变轻奢
→ 背后是供应链成本+本地消费力的精准测算
这是一家折叠自行车界的"扛把子"公司:
① 江湖地位
全球折叠车龙头:1982年韩博士创立,40年技术积累,手握上百项专利(中国108项+海外22项),国内每5辆折叠车就有1辆是它家的,全球市场份额也排第一
产品线超能打:从经典款P8到公路车、山地车、童车、电助力车,覆盖70多款车型,通勤族、冒险家、专业骑手都能找到合适的车
② 赚钱能力开挂
销量火箭式增长:2022年卖15万辆,2023年突破17.5万辆,最近9个月销量同比暴涨51.5%
收入利润双飙升:2023年收入破3亿,最近9个月收入3.5亿同比猛增58.7%;利润更夸张,从3140万涨到4580万,增幅74%
线上卖爆了:抖音/京东/天猫带货效果炸裂,线上销售额3年翻3倍
③ 商业版图扩张
线下铺天盖地:全国30多个省有650+门店
全球攻城略地:产品卖到欧美、东南亚等25个国家和地区
技术输出赚钱:还把自家专利技术授权给32家同行,躺着也能收钱
这家公司就像自行车界的"华为",靠硬核技术称霸国内外市场,线上线下全面开花,最近几年越跑越快,赚得盆满钵满。
2023年 vs 2022年,钱怎么赚的?
1. 收入涨了18%:
主力是卖车:自行车销售额从2.37亿涨到2.89亿(+21.6%),贡献了超9成收入。
卖得更多:多卖了5.3%的车(2023年15.7万辆 vs 2022年14.9万辆)
卖得更贵:平均每辆车涨价15.5%(消费者更爱买高端车型,高端款销量占比从45%飙到61%)
抖音立功:2022年9月开的线上店铺(特别是抖音)爆发,线上零售收入猛增
躺着收钱:品牌授权合作商从5家涨到9家,专利授权收入从330万涨到480万(+45.5%)
配件拖后腿:海外配件销量腰斩,收入从1360万掉到680万
2. 成本也涨了,但赚得更多:
生产成本+12.7%:工厂产能不够用,找代工厂帮忙生产,外包费用增加
毛利反而更厚了:
总毛利从7790万涨到1.02亿(+30.3%)
每赚100块能多留3块(毛利率从30.7%→33.8%)
高端车立功:高端车型利润更高,加上铝材降价、生产工艺改进
授权生意真香:品牌授权业务0成本,纯赚480万(毛利率100%)
3. 最后到手利润:
总利润从3140万涨到3490万(+11.1%),但利润率从12.4%微降到11.6%
为什么赚更多钱利润率反而降?虽然毛利涨了,但估计是研发、开新店等开支增加更快
总结:
公司像升级打怪的玩家——靠卖更贵的高端车、玩转抖音带货、躺着收专利费这三板斧,在成本上涨的情况下还能多赚30%毛利。不过因为扩大生意要花钱(比如找代工厂、搞营销),实际到手的利润增幅比毛利增幅小。
简单来说,韩博士是这家公司的绝对控制人。目前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持股:
个人直接持有公司近9成的股份(约88.56%);
通过管理一个员工持股平台(大行科工企业有限合夥),间接控制另外约1.6%的股份。
重组前,这两种方式加起来让他实际控制了超过90%的股份,是当之无愧的大老板。即使在公司完成重组后(假设没有新增股份),他仍然保持绝对控股地位,具体持股比例虽然有所调整,但依然稳坐头把交椅。
同时,韩博士身兼数职:既是董事会主席,又是公司总经理,还担任执行董事,可以说是集决策权和管理权于一身。关于他的详细工作经历,在文件后面的"董事、监事及高管"部分有专门介绍。
韩德玮博士,现年 83 岁,是大行品牌的创办人,同时担任本公司的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自本集团成立以来,他一直担任高级管理层职务,负责监督和管理本集团的总体战略规划、经营方针以及日常运营。他于 2023 年 8 月被委任为董事,并在2025 年 1 月调任为执行董事。韩博士也是我们的附属公司美大行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的董事,以及 Vitesse Biki Inc. 的总裁。
在进入折叠自行车行业之前,韩博士专注于激光的研发,并且是 1979 年出版的《Laser Handbook》一书的合著者,这本书收录了有关激光技术及应用的文章,这些文章分别由活跃在学术、业界及政府实验室机构的作者撰写。
韩博士在 20 世纪 60 年代前往美国攻读高等教育课程,并于 1973 年 2 月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
韩博士被誉为 “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灼识咨询指出,韩博士的发明将现代第一个商品化的折叠自行车品牌推向市场,为城市代步开创了新的可能性。韩博士在自行车制造业久负盛名,多次获得荣誉。他在 1993 年获得台湾经济部工业局等机构颁发的优良产品设计奖,以表彰他对折叠自行车的出色设计。2012 年,他获得 BIKE EUROPE 颁发的 30 年荣誉奖。此后,他在 2016 年获得广东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颁发的自行车行业卓越贡献奖,2019 年获得美骑颁发的终身成就奖,2020 年 1 月被广东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评选为杰出贡献人物。2022 年,他入选并在中央电视台 “非凡匠人” 栏目亮相。
折叠车市场:一部正在加速的「城市通勤革命史」
数据直击(用奶茶和手机打比方)
☕ 销量增长:全球折叠车年销量从2018年的190万辆→2023年280万辆
→ 相当于每天多卖出 548辆,比星巴克全球开店速度还快
→ 2023年之后增速像换挡的跑车:2023-2028年预计年增9.9%
📉 疫情插曲:2022年销量下跌的真相
→ 像双11提前透支消费:2020-2021年疫情催生的「户外热」提前吃掉需求
→ 2022年后回归理性增长,好比抢购口罩后的平静期
消费升级:从「能骑就行」到「骑行体验氪金」
💰 客单价飙升:
2018年平均每辆4373元 → 2023年涨到6000元
→ 相当于小米手机变iPhone的消费跃迁
🚴 未来更疯狂:
预计2028年每辆车均价飙到7444元
→ 用户愿意为这些买单:
✅ 碳纤维车身(比铝合金轻30%)
✅ 磁吸秒折叠(3秒收车技能)
✅ 内置电子变速(骑行APP实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