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读道文旅”关注
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如何构建出最符合农村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如何使广大的人民群众获取最实实在在的收益?
且看这五大模式、九大路径及典型落地案例:
五大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 模式一:探索经济组织创新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2023年以来,韶关市积极探索以强镇富村公司为主体,通过整合集聚资源、人才、项目、资金等,积极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公司的改革、促进镇村和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径。截至今年11月,全市105家镇级强镇富村公司新增营业额6.67亿元,实现利润4334.26万元,分红给村集体576.22万元,解决就业人数4092人,支付农民薪酬1627.04万元,助力全市1207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10万元,平均收入达36.14万元。预计今年底,全市有35家公司可达到国家统计局入库纳统上规上线企业标准,打开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局面。发展好、维护好和保障好村集体经济,是探索强镇富村公司集成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规范村集体发起设立。制定《关于规范和促进强镇富村公司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强镇富村公司运营管理的十条要求》,明确强镇富村公司是以镇村集体为主要股东的股份制公司,包括“经济联合总社(或股份合作经济联合总社)+辖区内所有村级经济联合社(或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持股”“镇属企业+辖区内所有村级经济联合社(或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持股”“辖区内所有村级经济联合社(或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持股”三种模式,确保联农带农实现强镇富村利民。二是维护村集体权益。规定村集体投资设立强镇富村公司必须经过村级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保障村集体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将强镇富村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形成的资源资产纳入“三资”监管范围,按“三资”监管要求进行严格监管,接受纪检和审计监督,保障村集体权益不受非法侵犯。三是保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根据公司章程约定的利润分红比例进行分配,原则上按股权比例确定分红比例,鼓励向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倾斜。目前,村集体获得分红达到576.22万元。如,翁源县龙仙镇强镇富村公司由其镇属公司出资32万元与34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各出资2万元共同成立,实现“村村入股、村村参与、兼顾公平”。挖掘、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是强镇富村公司实现可持续盈利的重要措施。一方面,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积极盘活村集体和村民的土地、闲置房屋、厂房等“沉睡”资产,今年以来,强镇富村公司经营农村土地流转业务3281.52万元、盘活宅基地等闲置资源资产1004.97万元、物业出租1445.11万元。如,新丰县马头镇强镇富村公司流转11个村3331.89亩土地,推进深农科集团产业功能园、力拓合作社“稻薯”轮作基地等项目落地,为1100户村民获得每亩800元的租金收入。由强镇富村公司统筹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采取集中收储、整治提升、打包流转、统一经营等措施,已整治地块378块,整治面积8994.63亩。另一方面,发挥村集体“统”的功能优势。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全面梳理镇村两级可利用资源资产清单,制作韶关市域区块分类种植规划、高附加值农业潜力空间分布图、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合作推介表,明确镇村有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让大量国有、集体资产“活起来”,通过强镇富村公司加强统筹,发展高附加值“农土特”种养加工、乡村振兴车间、民宿运营等产业,增强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全市共统筹盘活资产24.41亿元。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锤炼一批懂经济会管理、懂市场会营销“两懂两会”干部人才队伍,储备一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先锋力量。一是选优配强领头雁。突出党建引领,优先从政治素质好、具备经商办企业能力的村(社区)“两委”干部,或从有意愿的返乡贤人、致富能人中挑选强镇富村公司法定代表人。如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举办强镇富村公司管理人员选任“打擂比武”,选拔出3名党性强、有干劲、有能力的村干部担任强镇富村公司“领头雁”。二是培育农村职业人才。大力培育农村职业经理人,出台《韶关市优秀农村职业经理人认定为丹霞英才“青年人才”实施方案》,对认定为丹霞英才“青年人才”最高可享受30万元人才津贴,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村工作取得成效,如南雄市水口镇水口村农村职业经理人联合强镇富村公司推动农产品销售,做好“水韵红土”公众号运营推广,扩大销售近20万元,增加利润3万元。三是实施乡贤反哺家乡行动。创新开展“万名乡贤帮千村”行动,建立共12484人的县镇村三级乡贤数据库,引导广大乡贤积极参与强镇富村公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全市新增乡贤帮扶项目244个,投资项目资金达21亿元,评选出“最美乡贤”187名,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名乡贤入选“广东十大南粤新乡贤”。如,遥田镇桃源村杰出乡贤捐出100万元设立村级强镇富村公司,目前,该公司营业额累计达到124万元,支付农民薪酬40.5万元,带动父老乡亲增收。坚持把强镇富村公司的着力点放在村集体经济和富民增收上,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强镇富村公司预留法定公积金后,依法从利润中分红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全市105家强镇富村公司共分红762.56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分红576.22万元。如,南雄市水口镇强镇富村公司为入股的1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各分红3万元,新丰县遥田镇强镇富村公司为村集体创收14万元。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支持强镇富村公司租用农民土地、机械工具,优先购买农民原材料并就近聘请用工,让群众“家门口”就业,实现农民资产赚租金、产品变现金、劳务挣薪金,构建联农带农机制。目前,强镇富村公司已帮助4092人就近就业。三是健全助农体系。逐步拓宽助农为农服务范围,为经营主体和农民采购农机农资,畅通助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填补山区市场配置低效空白,降低农民种养成本。如,新丰县马头镇强镇富村公司代销农机50万元,代销各类化肥50万元,代销玉米、豆粕37.5万元,通过定点服务、集中采购、批量运输等方式,降低农民采购成本。
模式二:盘活利用资产资源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近年来,佛山市顺德区上华村因村制宜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探索新时代富民强村高质量发展之路,获得中国最美村镇“产业兴旺成就奖”、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荣誉。2022年村集体收入约3200万元,人均分红1.1万元。2019年,委托珠海设计院顺德分院编制《上华村创建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村工作方案》,进行整村发展规划,涵盖发展定位、土地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人文建设等,充分挖掘利用好本村资源优势,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统一发展思路,凝聚思想共识。2008年以前,上华村的集体资产租赁合同、租赁期限都不一致。为了强化“三资”管理,提高集体收入,对租赁合同的格式、租金、租期进行规范,逐步整合资源,提高村集体提价议价能力,更好提升集体资源效益;在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中,完善民主决策议事机制,规范工程招投标和财务管理,制定领导班子的发展任务和工作目标,保障村民福利待遇,承诺并做到股份分红逐年递增。今年6月起,通过市“三资”交易平台开展新一轮资产线上竞投,该批资产每年租金总收入从此前357.59万元到现在982.67万元,同比增长174.8%。利用好政策发展机遇,壮大集体经济。如2010年配合党委政府推进乐从环镇西路、环镇北路、禅西大道征地拆迁工作,极大提升周边交通条件;2017年和政府合作挂拍76亩三旧改造商住地块,为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打破传统村级工业园发展瓶颈,率先在顺德区开展村级工业园改造,对村工业东区占地248.8亩的集体土地公开流转30年,由区镇国资联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开发建设上华智能智造产业园,集体租金从第11年开始每年递增2%。2019年,顺利推进819亩“美丽田园”项目建设,园区首年的租金收入比过去增加约120万元,同比增长40%,且租金收入每年递增3%。目前,园区成功引入省农科院和市农科所,建设零排放科技养殖示范基地和水产养殖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振兴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同时,园区将“基塘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打造佛山中心城区的重要生态景观带和农业示范与乡村振兴样板。“前有产业,后有花园”的产业布局,增进商业、市场、土地等无形资产收益,带动集体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下来将投入约3000万元建设占地约6亩的产业综合楼,建成后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300万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落实发展规划,让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成果惠及村民群众。自2008年起,先后投入1600万元完成道路硬底化、下水道排污、自来水管改造三大工程,完善村内健身设施和场地建设。近三年来,除了市、区、镇各级帮扶的2000多万元,上华村自行投入约1000万元完成多项工程,如三线改造、厕所改造、河涌升级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乡村振兴项目,有效提升人居环境,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 模式三:金融赋能
赋能集体经济发展
肇庆市结合城乡区域发展实际,立足农村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产业,充分调动各方力量资源要素,通过探索“整村授信+信息融通”“整村授信+融资创新”“整村授信+基层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村“整村授信”多元应用体系,驱动涉农信贷投放实现从分散到集中、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抵押到注重信用的转变,以高质量金融供给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关工作获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评定信用村1338个、信用户51.8万户,“整村授信”金额共计227.9亿元,共有7.8万户信用涉农主体获得融资103.6亿元。一、深化信用村“整村授信+信息融通”,有效破解信息孤岛和信用重复建设难题一是建机制,加强信息归集。由人行、金融、农业等部门联合印发《肇庆市信用村“整村授信”工作行动方案》,完善部门间信息采集联动机制,推行整村采集和共享采集,加快涉农信用信息整合,建立完善174个“一村一品”、26个“一镇一业”等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库名单。二是优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充分依托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农融通”平台,加大信用村“整村授信”成果推广应用,组织金融机构将有合理信贷需求的涉农主体信用信息逐步纳入“农融通”平台,精准描画涉农经济主体信用“画像”,支持金融机构利用“农融通”平台的信用信息开展贷款调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农融通”平台累计共享肇庆市62.1万户农户、694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三是创联盟,加强信息互认。四会市创设全省首个涉农银行“信用联盟”,9家金融机构通过签订信用评定公约,明确信用评定结果在联盟成员间互认,联盟成员按照统一规范及标准评定开展信用村“整村授信”,目前纳入“信用联盟”的挂牌信用村共计55个,并在信用村互认基础上对12个信用村“整村授信”1.43亿元,发放贷款4439万元。二、深化信用村“整村授信+融资创新”,有效促进“信用财富”转化为“信贷资源”一是创新“整村授信+行业授信”模式。立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经营特点,推动“整村授信+行业授信”有效融合促进,创新推出信用村+肉牛活体抵押贷款、厘竹贷、蜜柚贷、肇实加工贷、水产养殖贷等特色行业信用信贷产品。如,怀集县为“谭脉西瓜”量身定做“地理标志贷(西瓜贷)”,向“谭脉西瓜”协会企业授信2000万元,向10名“谭脉西瓜”种植户发放贷款合计105万元。二是创新“整村授信+供应链授信”模式。建立健全银行、保险、供销社、信用村等多维度合作机制,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动产融资”模式,支持特色种养殖产业全链条发展。如,四会市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运用“5G物联网+供应链金融”手段,向“保险云鱼塘”系统的水产养殖户成功发放全国首批“中征云链贷”,实现政、银、保、农多方共赢。又如,德庆县金融机构与供销社联合评定6个信用村82户种养殖信用户,发放信用贷款金额达1700万元,有力支持当地15种特色种养殖产业全链条发展。三是创新“整村授信+绿色金融”模式。在省内创新推出以农户为主体的“碳账户”体系,有效推动贷款信用评级与农户绿色行为深度融合,实现以信用助力人居环境整治与绿色金融发展。各县(市、区)先行先试,如,四会市在信用村评定指标上,创新增设“绿色发展”相关指标,对农村清洁卫生、绿化美化、禽畜圈养、有机种养、光伏养殖、经营项目等绿色低碳生活生产方式进行赋分,目前共评定绿色信用村6个,发放“绿色鱼塘贷”“绿色家园贷”300万元。三、深化信用村“整村授信+基层治理”,有效打造具有肇庆特色的“乡村信用治理共同体”一是推动整村授信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双向联动。加快金融机构与基层村委党建共建结对,采取“党建+金融+信用”模式推进信用村“整村授信”,并将信用评价结果运用于基层发展党员、评优评先等各个领域,通过差别授信和评先评优等激励约束机制,持续增强农户的信用观念,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如,四会市在9个乡镇街道落地“党建+金融+信用”共建项目并发放信用户贷款3.78亿元,切实将个人信用转化为农户评优评先和融资的重要参考。二是推动整村授信与乡村文明建设双向提升。坚持以“银村合作,整村开发”为原则,开展整村信用户集中评定、批发授信,提升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农村信用氛围,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庄事务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探索新形势下乡村治理和金融助力“三农”工作的新动力新路径新模式。如,德庆县聚焦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约束力不强问题,建立农村“信用七条”评价标准,增强农村公序良俗、村规民约的约束力,实现信用赋能移风易俗。三是推进整村授信与数字乡镇建设双向融通。将乡村文明信用信息、村民治理信息等纳入信用户评价指标体系,实时对接数字乡镇平台,以信用数字化手段开展社会治理、金融创新、便民服务等,实现信用村建设、数字乡镇、社会治理、便民服务融会贯通。如,德庆县官圩镇将“信用村”“信用户”建设评定与镇政府数字乡村“一呼百应”平台进行对接,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和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在信用评价共享、农业生产融资服务、产销对接、基层治理和便民服务等有效融合,成为第二批全国乡村社会治理示范镇。 模式四:激发经管团队活力
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佛山市禅城区紫南村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从“谁来兴村”难题入手,率先走上引入职业经理人探索道路,开启多轮产业转型升级,建成配套齐全的紫南商贸城和“村庄上的4A景区”紫南文化旅游区。2022年,紫南村集体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1.25%;人均分红1.16万元。2023年3月,紫南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一、实行选招结合,专业人负责专业事
建立选招结合的市场化选人机制,采取相关行业协会推荐为主、自主招聘为辅,从政治标准、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年龄学历等方面入手,明确职业经理人人选的基本资格条件。2021-2022年,紫南村通过佛山市旅游协会等推荐,引进2名职业经理人,分别担任紫南村商贸城公司总经理和文旅公司副总经理。职业经理人拥有资产经营权,对公司经营管理负责,村委会不干预其经营管理工作,有效保障职业经理人发挥才干空间。同时,村委会对经营管理涉及资产投入等问题积极处理,比如职业经理人提出需投入36万元开发景区吉祥物及系列文创产品,得到村集体大力支持,从动议到决策只用了5天。
二、落实待遇保障,激发人才内生动力
建立事业共创、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多元灵活激励机制,将职业经理人薪酬收入与经营效益等KPI(关键绩效指标)相挂钩,实行浮动薪资制,以完成每月营收目标为导向兑现薪酬,充分调动职业经理人工作积极性,推动提升经营效率。在加强人才激励外,注重人才培养,着力提升职业经理人能力素质。2023年,推荐两位职业经理人参加佛山市旅游局举办的2023年A级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及由禅城区开展的赴浙江专题考察学习活动,全面提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能力。此外,制定职业经理人负面退出清单,推动人才积极履职、规范履职。
三、创新管理模式,赋能传统产业发展
职业经理人带领商贸城管理团队,采取多种途径盘活集体资产。一方面,推动物业数字化改造。紫南商贸城聚焦物业管理服务智慧化、数字化,高质量完成紫南农贸市场的智慧化升级改造、紫南员工村智能化安全防范和标识系统建设,持续丰富物业深度服务内涵。另一方面,推动商户抱团发展。紫南商贸城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先后引入爱心大药房、今鸿五洞牛肉、胜嘉顺德私房菜等知名企业,同时针对性举办促销活动,积极与商户租户抱团发展。近年,在疫情管控、网购电商及周边商业综合体崛起的影响下,紫南商贸城出租率仍稳定在80%以上,亩均年收入超20万元。
四、创建“4A”景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引入职业经理人后,紫南村积极优化完善景区建设和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推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方面,扩展旅客资源。文旅公司积极对接旅行社资源,全面统筹各类散客、旅行社团队、区级以下党政团体等的旅游观光接待,不断开拓团队客源。另一方面,丰富旅游项目。职业经理人带领紫南文旅公司团队精心运营紫南船说水上游、紫南欢乐谷、秋日集市、“这,就是紫南”大型真人实景水舞声光秀、紫南团建等新项目,相继打造紫南第一届国潮风情旅游节、2022不夜紫南欢乐嘉年华之中秋古风游园会、2023兔你欢喜迎春晚会等多个爆款活动,推动紫南文化旅游区形成“旅游+农业、旅游+文博、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工业”等旅游新格局。目前,紫南文化旅游区年游客量超过150万人,带动景区、村民就业、辖区服务业等收入超过3000万元,较引进职业经理人前,揽客量和收入翻一番。
模式五:多元化经营
带动村集体及村民增收致富
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溪美村面积6.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2亩,山地面积5700亩,果树2000多亩,由6个自然村组成,共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7户1520人。溪美村在尊重生态、呵护生态的基础上厚植潜力、撬动活力,走上一条生态农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让“含绿量”真正拥有了“含金量”,带领群众致富。规划建设的竹屋出租后每年为村经济联合社增收70多万元,全村村民可得益约19万元,村集体收入可增加约19万元。流转出土地的生产组得益约21万元,村民可以分到120—1000多元不等。特色旅游使得溪美村年接待游客约150万人次,年创值约6000万元,带动村民在家就业、农副产品销售提升。以破解农家乐自发无序经营问题、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土地整合和农家乐规范发展领导小组,通过“四议两公开”确定整治提升方案,明确土地整合、规范经营和优化提升三个阶段目标,以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方式对凤凰溪沿岸各户及各生产组的土地进行四至界定,全力推进土地确权工作,同时积极与凤南归旅游发展公司沟通协商,理顺责权关系,解决沿溪两侧土地原承包给“凤南飞”项目建设的历史遗留问题,为土地整合工作奠定基础。溪美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部书记主动带头让出自己承包的5亩多土地,为整合工作树立标杆,建立“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的三级党建网格,做深做细村民思想工作,引领带动村民自愿将抛荒多年的田地、失管的园地、山地等土地资源以入股、租赁等形式交由溪美村经济联合社代管经营,成功整合溪美桥下东西两岸农家乐经营点约100亩土地。在溪美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土地整合工作方案》《土地整合入股合作经营工作方案》《凤凰溪溪美段整治提升工作方案》,进一步促进土地整合工作,以“按片按组、需用先确、先易后难”为原则推进土地确权,全面掌握管辖区域土地资源的权属关系。鼓励村民将闲置土地交由溪美村经济联合社代管经营,通过全面整合并发包出租,探索实行土地保底收益、集体经营利润分配、自主经营收益的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经营主体”聚合发展。土地整合后,溪美村统一规划在竹林下建设18间竹屋,将其中16间竹屋以1.8万元/年为底价进行公开招投标用于规范发展农家乐,承包年限为10年,16间竹屋以最低价1.82万元、最高价9.5万元标出,每亩土地每年创值较之前提高约36倍。根据普惠性发展原则,按照334利益分配原则“扣除土地基本租金每年600元/亩后,30%作为全村管理发展基金,30%为溪美村全体村民分红,40%由原土地经营者所得”的方式进行分配。借助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有利契机,打造凤凰溪沿线两岸各约1公里竹长廊,利用“小竹阁楼”对溪美桥进行加固美化提升,打造网红桥,形成农家乐布局整齐、竹山水相互映衬的特色美丽景观。大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归湖风情休闲带风貌提升项目建设,新建10座公厕及1座旅游厕所、凤凰溪东西两岸共1.2公里的亲水栈道和2个生态旅游停车场,优化提升旅游配套设施。总结一期土地整合经验,继续对溪美桥上游30亩农家乐进行整合工作,深挖岭脚自然村畲族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集现代民宿、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经济。
九大路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国各地坚持党建引领,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主攻方向,创新发展模式,多渠道、多形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初步探索出了九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径。 路径一:旅游拉动
路径解读:依托当地优质自然资源与传承保护乡村文化、转化发展,开发出旅游品质较高的“小而精”产品,引爆和和撬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轻资产运营,带动当地创业就业、经济社会发展等效益明显。山东省淄博博山区域涵盖的和尚房村、石坞村、岭西村、姚家裕村四个村庄,有连片原生红叶,电视剧拍摄地品牌推广,拥有一定发展旅游基础。但是现状建设分散,时间空间跨度大,如何化零为整并通过项目主题再造,提升土地价值与增加农民受益,成为面临的首要问题。读道文旅全程规划设计,创意落地后首个十一小长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同时,入选2020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二批优选项目名单,成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典范。设计全长2020米五层回旋漂流水滑梯成为网红IP,有自身的特色和主题,获得高速传播、流量爆发和大量游客的关注,提升IP的变现率和价值转化率。依崖壁顺势而建,最高处距地面70余米的七彩玻璃栈道;“气势磅礴、惊险刺激”等字眼便迅速抓住人们眼球,以微信(微博)为入口整合传播,以短视频撬动移动营销,截止10月底热度便突破1100万,成为淄博在抖音平台上关注度最高的地方性话题。内容创意加上网红场景,线下景区导流,线上短视频平台助推,二者共同作用,形成良性闭环,使各个网红场景得以走红全国。秉承“千载柿岩、万彩生活”的文化定位,打造“齐长城脚下的琉璃生活村”。通过“山色、水意、火韵、土味”四大生活主题,植入了包含中国国家地理营地、绿乐园自然教室、琉璃溪水谷、院校实践中心、琉璃会馆、精品商店、大学生众创营地、理想空间乡村工作站、国际青年营地、创客学院、大师工坊、节日盒子文创店、非遗AR活化馆、精品民宿、陶琉花园、花神书咖、博山荟餐厅等首期体验店。并将地道的博山美食、绚烂的琉璃艺术、多彩的乡野度假、时尚的返乡创业。通过品牌集群重塑传统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依托红叶观光、琉璃体验、山水度假和影视传播,不断增值理想村的品牌名片和度假影响力,实现山水资源、村落建筑、业态品牌及人才团队的价值增值,创收高价值的品牌。富的业态产品实现对消费人群的全覆盖,突出文化体验感、产品创意感、消费价值感,保证理想村提供的产品类型丰富、价值认同感强,通过逐年运营扩大用户群体,最终形成口碑化传播和规模化营收。规划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按照“分步实施、面上发动、以点带面、打造样板”的思路,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主抓乡村旅游和民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布局、项目创新和文旅融合。并通过以点带面,以柿岩理想村带动博山城西郊野度假生活,包括恶石坞村、淋漓湖、岭西村、姚家峪村等乡创振兴示范区,乃至整个淄博市乡村文旅发展和品牌传播,实现城乡共赢、区域共赢的目标。通过品牌集群助推乡村振兴,联动周边片区,总投资约2亿元,带动返乡500人就业,年100万人旅游休闲和度假。同时也涌现出了以中郝峪、上瓦泉、聂家峪、泉子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典型村和一批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乡村旅游带头人,推动全区乡村旅游整体水平提升。读道文旅
•山东省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一等奖
•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片区
路径二:资源开发
路径解读:凭借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开发增收项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落地案例:开化县霞川村大石龙水电站·水能资源项目
霞川村由原霞坞、河滩村调整新设,地处开化县西部边陲,毗邻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东头村。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地寡林茂,霞川村村集体无经营性收入,全村70%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经济薄弱村。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近年来,霞川村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将目光瞄准了村里现有资源——大石龙水电站。水能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将带来巨大发展“钱力”。水电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前几年因机器老化故障、承包到期无人维护等原因关停,2017年大石龙水电站增效扩容技改项目列入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总投资近300万元。经过规范化、专业化的设计建设,大石龙水电站发电机顺利完成改造,发电能力可达320千瓦,于2018年正式投入运行并成功并网发电。大石龙水电站通过增效扩容技改,每年为村集体带来40万-60万元的稳定收入,使霞川村一举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同时,霞川村的水能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有力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农村水电持续健康发展。 路径三:产业带动
路径解读:“主导产业+农户”,从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入手,以农户庭院经济破题,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这个只有1260口人的小山村,几年前是一个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的穷乡僻壤,资源亟待整合发展。读道文旅规划设计团队助力扛起规划大旗,为村庄发展提供全程服务。以西道村草莓产业为依托、草莓元素为主题文化IP的全域、全产业链体系规划,破落的村庄一夜成名。助力当地的产业产能与人居生活焕然一新并不断迭代升级。村庄规划后的草莓公社,被评为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一是“八合一”融合发展独特理念,壮大乡村产业集群队伍规划通过整合四季草莓、森林温泉、田园风光、特色餐饮、民俗展演等优势资源,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方式,集中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草莓香草等特色产业,实现“美丽乡村+扶贫攻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开发+农村电商+沟域经济+城乡统筹”八合一融合发展,形成河北美丽乡村建设典范。二是“文化IP”草莓公社品牌打造,创意设计引领村庄未来住宿、餐饮、购物业态融入打造以“草莓采摘、温泉沐浴、民宿体验”为主题的全新农旅融合品牌——草莓公社。对农户住房改造,包括农户住房外立面改造、庭院营造、室内装修设计,提供草莓主题住宿体验;在建筑及景观小品营造过程中突出草莓文化主题元素。从廊桥、路灯、舞台到卡通雕塑、产品标识、餐饮用品,融入鲜明的草莓文化元素,打造独特的食住行游购娱全体验草莓之旅。三是“借势”打造乡村振兴观摩样板,规划设计整合分散资源充分利用当前乡村振兴大环境下各类政策支持以及旅发大会的助力,依托项目区优良的山水田园环境与农业资源。规划以草莓产业为主导产业,结合皇家文化、民俗文化两大文化特色,整合“南部草莓小镇、中部草莓园、北部稻田”,打造集草莓主题观光采摘、皇家娱乐休闲方式体验、田间特色游乐活动体验为一体的“草莓产业+田园旅游+小镇” 完美融合的示范样板项目。四是美丽休闲乡村建设政策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引来资金活水项目总投资1.3亿元,流转土地1300余亩。目前占地面积500亩暖棚及游客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成,正常投入运营,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自2018年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其中2019年上半年已接待游客3.7万人次,营业收入130万元。”通过规划团队打造的“草莓IP”系列项目,西道村草莓种植达到1100亩,全村一半以上耕地都种植草莓,彻底改变过去种大田、靠天收的传统农业结构,提高了产业层级。仅草莓种植一项,就安置当地150余人,特别是当地妇女广泛参与其中,按年均2.5万元计算,增收375万元。同时,带动9个种植大户,以房屋入股,每年每户最低收入1.5万元,增收13.5万元;加之通过土地流转,租地打工、规模种植、四季采摘,为村集体增收近500万元,日接待能力8000人。
•读道文旅
京雄温泉谷位于固安林城,城南25公里。在村庄向城镇化迈进、乡村振兴规划如火如荼的开展之时,企业家村干部张海桥早已带领林城的人转变观念,前往各地乃至走出国门,考察优质的乡村建设落地项目后,带领村民建设起”京雄温泉谷”,走向共同致富之路。
旧村拆迁、置换补偿、户籍管理、物业管理并举推进,工委班子带头、党员干部带头、林城企业家带头,开启破旧立新活动。边拆迁、边建设、边安置。坚持集约土地,着眼休闲宜居,建筑风中西结合,俨然乡村中的都市。
为吸引京津游客,规划独一无二的京雄温泉谷。读道文旅从创意到落地全程服务,以“有故事的林城,有味道的旅程”为定位,依托温泉、乡村资源发展服务于北京、雄安高端人群的乡村度假产业,助力将京雄温泉谷建设成为环京知名乡村度假综合体。林城现已成为河北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板。
空间结构为“一心、两带、三组团、十分区”,“一心”即核心服务中心,“两带”为林城记忆文化带、滨河艺术廊道景观带,三组团为温泉水镇康养组团、田园农事体验组团、艺术花园观光组团。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运动”、“旅游+康养”、“旅游+亲子”、“旅游+夜经济”等新业态。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林城村又集中建设占地1000亩的油菜花园、占地3000亩的苗木基地、占地100亩的花海彩带景区,年吸引游客数万人,推动全村由传统产业向温泉旅游转型升级。林城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全国文明村”,村人均收入超3万元,村街绿化率达85%。 路径四:物业经营
路径解读: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职工生活服务设施等,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洪坑桥村位于缙云县东部,距县城16公里,是溶江乡政府所在地。按照当地习俗,每逢农历“一”“六”是溶江乡的集市,由于无固定经营场所,集市时马路沿边摆满摊位,被称为“马路市场”。至今,“马路市场”已存在30多年,交通安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每年需花费维护成本近10万元。为彻底取缔以路代市、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溶江乡政府、村两委积极谋划洪坑桥村农贸市场迁建工程,按照缙云县南乡最大农贸市场、茶叶交易中心的目标定位,安排建设用地8亩,新建一个停车场、摊位、公厕、水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完备的农贸市场。项目总投资180万元,其中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资金128万元,地方财政资金10万元,村级自筹42万元。经过溶江乡政府、村两委和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2018年,历时5个月的新农贸市场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共有200余名摊位业主入驻新农贸市场,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近28万元。此外,通过收取集市临时摊位租金、茶叶交易场地租金、夜宵摊租金等方式,新农贸市场为洪坑桥村村集体经济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路径五:村落建设
路径解读:以历史文化村落、中心村建设为载体,依托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和人居环境等优势,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小城子村,坐拥京津,背靠辽蒙,属于京北黄金游线辐射带动范围。650户、2100余人口,组户集中,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中心村。当地村集体与政府为主体,读道文旅全程创意规划,助力该村获得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称号。规划以小城子汉城历史文化、皇家御道文化、满族文化为特色,以“皇家驿栈”和“千年汉城”为主题,打造集田园观光、乡村休闲、乡居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宜居宜游新乡村。打造为环首都经济圈“精品皇家文化旅游示范点”,承德市“皇家御道文化开发示范点”,滦平县“宜居宜游美丽乡村示范点”。空间布局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点”为入口广场、村民活动广场、民俗活态博物馆、乡野公园、村委会等。“线”为112国道沿线商业景观带、田园游憩带、民居体验带,“面”为在小城子汉城城址基础上建起来的整个小城子村庄以及小城子田野公园景区。功能分区为“两带四区”Y字型结构。“两带”为交通商业轴、田园游憩景观带,“四区”为入口服务区、商业休闲区、田园观光区、乡居度假区。规划设计民俗活态博物馆,以小城子村历史、村民生产生活、满族风情为主题元素进行博物馆展览设计,以图片配文字解说、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门票等营收。规划设计主题民宿,利用小城子空置民居,分满族、皇家不同风格,打造高中低端民宿、客栈,发展小城子旅游接待,带动百姓就业或销售农特产品,从而实现旅游扶贫和村民致富。在读道文旅全程规划设计落地的小城子区域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融入“全域旅游”的规划理念,挖掘整合资源,构建“两带、四区、多组团”发展构架,优环境,建景观,育业态,成为滦平县区域性乡村振兴新典范,乡村旅游新亮点。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让村民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通过流转土地,推进集约化经营,全村共计流转土地1500亩,主要流转给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每亩土地每年可以获得1150元的流转收入。土地流转出去,闲下来的村民们还能去合作社“上班”领工资,多重收益为农民提供了实打实的保障。•读道文旅
路径六:生产服务
路径解读: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或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或兴办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落地案例:梧桐街道安乐村·劳务专业合作社及建造配套设施项目桐乡市梧桐街道安乐村位于城郊结合部,区域面积5.5平方公里,现有农户808户,户籍人口3000余人,新居民约2.3万人。村内房产出租现象十分普遍,大量新居民涌入村中,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卫生和管理问题,安乐村以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为契机,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提供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劳务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59万元,村合作社投资71.8万元,占股20%。项目总投资702.8万元,由村合作社建造一幢8间四层楼的生产管理用房,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同时购买相应机械设备,建造配套设施。劳务专业合作社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路长制”与“河长制”包干,明确每位保洁员的责任区域和工作要求,实现村内自我保洁、自我管理。自2018年起,村合作社按市场价格将建好的管理用房租赁给劳务专业合作社,累计收益116.48万元;劳务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接物业管理、小区道路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实现年创收200万元。如今的安乐村,村居环境干净、整洁、优美,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取得了民生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落地案例:东阳市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文化创客项目
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现有村民165户、586人,多次获得“东阳市五好(示范)农村党支部”“六石街道招商引资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文化创客项目总投资42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00万元,村级自筹225万元。项目利用小区及周边闲置房屋、厂房、老电影院等资源,委托公司统一管理、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以美化提升村居环境为基础,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旅游街区。
小区按照“修旧如旧”理念对原有建筑进行修整加固,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虚实互动3D视觉墙绘,将泥墙、赤膊墙和水泥墙装扮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显著提升道路两侧及周边的村居环境和商业品位,提高街区房屋总体租金水平。同时,小区引进专业文创公司,策划打造青年创客社区,发展集娱乐、休闲、办公于一体的轻奢众创社区,助力青年创业创新,实现居民小区和创客社区辐射互动。
项目建成后,张麻车小区从一个老旧街区蜕变成为集文化、休闲、创业于一体的优选之地。通过游客观光、餐饮、商铺出租、承接影视剧拍摄等方式,实现年营业收入30多万元,有力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帮助村民就业、增收。
路径七:村庄经营
路径解读: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促使村庄经营拥有三产融合的可持续性,适宜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突出的项目区,打造出区域品牌名片,申报省级、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成功后将获得相应资金补助。河北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读道文旅全程规划设计,如今已成为中国田园综合体燕赵样板的典范之作。规划区总面积7.35万亩,涵盖12个行政村。总投资17.2亿元,获财政资金2.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亿元。项目以“山水田园,花乡果巷,诗画乡居”为定位,以特色水杂果产业为基础,以油用牡丹、猕猴桃、小杂粮为特色产业,以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文化为支撑、富民为根本、创新为理念、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聚合效应。规划“一镇”即花乡果巷特色小镇,“四区”即百果山林休闲体验区、浅山伴水健康养生区、记忆乡居村社服务区、生态环境涵养区,“十园”即梨花坡富贵牡丹产业园、五海猕猴桃庄园、黄岩百果庄园、松山峪森林公园、莲花院颐养园、神农杂粮基地、CSA乡村公社、游客集散中心、玉泉农庄、乡村社区旅游廊道。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并创新探索“三三六”利益分配机制。第一个“三”是指企业以农业生产经营、产品加工销售、旅游从业服务三项为主要收入来源。第二个“三”是指村集体以集体土地、集体资产、集体争取各级财政资金三项按照出资额度转化为股份并参与企业分红。“六”是指村民通过六项途径获得收益:一是原有水杂果的种植收入;二是林下土地流转收入;三是流转土地经营管理收入;四是劳务输出收入;五是旅游从业收入;六是村集体股权分红收入。目前获得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中央资金5000万元、省级配套专项资金16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0万元,民营资本、社会资本、整合资金陆续投入,各界积极性高昂。除了“一镇四区十园”外,配套产业体系中还有三区两中心:智能体验区、冷链物流区、生产加工区、电子商务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也在有序推进。•读道文旅
路径八:土地股份合作社
路径解读:通过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落地案例: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莲花镇为省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是衢江区的主要粮食生产区之一,下辖23个行政村,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6.8万亩,土地流转率达50%以上。莲花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惠及下辖的10个行政村、1.92万人。为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村集体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承包合同签订、股金分配等事宜,农户或村民小组以1亩地/股入股合作社,保底价为500斤稻谷/股/年。合作社获得的土地实际面积超出承包面积部分和整理后溢出面积租金收入、竞标发包的溢价收入除预留40%作为保底基金外,其余60%作为年底股份分红。目前,莲花镇7个村已流转土地3500亩以上,村集体根据本村产业发展规划把连片流转的土地承包给本地家庭农场主打造家庭农场集聚村,或承包给外来客商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实施后,带动了农业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集体增收。比如,莲东村将300余亩土地外包给玉环市的客商种植白枇杷,村集体年增收8万余元,带动4户农户种植白枇杷80余亩,帮助8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拿“薪金”。 路径九:三产融合
路径解读: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坚持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崮乡田园美·沂蒙花盛开”尹家峪是首批山东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投资20亿元,年可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读道文旅全程创意设计,规划以当地桃子、葡萄、苹果、山楂、板栗等特色林果种植以及中草药与蔬菜种植为载体,构建以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活动为主要功能的核心产业体系。其中,农业生产体系以农业种植为基础,集特色林果种植和现代农业种植示范于一体,休闲农业以农业休闲观光、生态休闲度假为主,结合农业种植,通过果树花期休闲观光,果实采摘、农耕体验、“桃花节”节庆活动等项目,提高农业附加价值,延长核心产业的产业链。空间规划“一心一廊三带九区”,一心即入口服务中心,三带为入口服务带、花田风光产业带、崮上连廊旅游带,九区为桃花潭水入口服务区、桃花溪谷核心区、科技农业种植区、林果农业种植区、崮上桃园种植区、创意农业种植区、七彩崮园观光区、东汉崮景区、天上王城景区。核心场馆五朵桃花造型综合体已落地,分别为航空航天主题、鱼菜共生、台湾风情、橘子布美学等高品质体验馆。并打造雲水间精品民宿和雲悦服务中心。尹家峪田园综合体依托沂蒙山水践行未来田园的样板,是齐鲁大地颇具影响力的农旅融合、景田一体、产村联动的田园综合体。
•读道文旅
素材来源:粤改粤好、浙江财政厅、读道文旅项目资料。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版权保护,转载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注明。源自网络素材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李老师 13911043807
王老师 13263325579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