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找到“真相”
一个看似寻常的工作日,临床医生小沈收到了一个不寻常的患者。
图1:凝血结果
沈医生立刻要求检验科涂片染色镜检,发现除血小板明显减少之外,外周血中存在大量疑似异常的早幼粒细胞。
图3:外周血形态
图4:折叠样核型(左)、“裤腿”样核形(右)
棒状小体(Auer小体):白细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um,称为棒状小体,是初级嗜天青颗粒结晶化的形态,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可见棒状小体。
图5:Auer小体、内外质(左)、晚幼红细胞(右)
柴捆细胞(faggot 细胞):胞质中出现数个棒状小体,呈柴捆状排列的白细胞,多见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图6:柴捆细胞、内外质(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7:浆质体(左)、弗拉他细胞(右)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国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中华血液血杂志2018年3月第39卷第3期
[2].姜凤,方美云,血液系统疾病血细胞形态学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04-01
[3].张时民,王庚.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2-01
[4].王宵霞,外周血形态学检查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5].许文荣主编,临床基础检验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
[6].夏薇,岳保红主编,临床血液学检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
[7].蔡小花,罗颖,维A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年5月25日第15卷第15期
[8].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15版)(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11月1月
首发:检验医学网
编辑:陆U安 11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