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博物馆之057 呼伦贝尔博物院

文摘   2024-11-26 12:12   四川  

呼伦贝尔博物院下辖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呼伦贝尔自然博物馆、内蒙古蒙古族源博物馆4个博物馆。



01

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


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满都拉街11号,于2022年6月对外开放。博物馆的建筑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嘎仙洞的洞口和蒙古包的造型,体现了建筑独有的地域性文化符号。


博物馆占地面积4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地下1层、地上3层、局部4层,建筑高度24米。 馆藏文物7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共计209件(套),藏品大都为本地考古发掘出土,也有部分为征集收藏。



馆内共设11个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展出各类文物总数2866件(套),包括史前至近现代的呼伦贝尔展等5个通史展厅,另有文物数字化展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两个专题展览和4个临时展厅。




--- 星熠北方 ---


“星熠北方——史前时期的呼伦贝尔”展厅:呼伦贝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丰富。据考古资料证实,早在三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活在呼伦贝尔大地上,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打制出旧石器,以狩猎猛犸象、披毛犀等远古生物并采集野生果实为生,开启了繁衍人类的早期历史。


距今一万年左右,呼伦贝尔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先民开始使用新石器进行狩猎、渔猎、采集等活动。呼伦贝尔新石器时代以细石器制作工艺精湛而闻名,被史学家美誉为"类似范制,实为手制,达到了细石器加工工艺的顶峰"。精雕细制的石器、琢磨剔透的玉器、美观实用的陶器以及绘在大兴安岭森林岩石上拙朴的岩画,记录了呼伦贝尔远古人类的生活印记和他们创造的灿烂文化。




--- 融合之路 ---

“融合之路--夏至南北朝时期的呼伦贝尔”展厅:夏至战国时期,草原征战,干戈四起,东胡星散,退踞林海。

时至汉代,祖居大兴安岭的拓跋鲜卑走出茫茫森海,迁居大泽(呼伦湖),驻牧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草原,随着生态环境的变迁,经济生活也从游猎向游牧转化,这一转变从这一时期的考古遗存中得到了印证。拓跋鲜卑由此完成了由狩猎经济向游牧经济的转化,继而“谋更南徙”历经“山谷高深,九难八阻”,走入阴山脚下,走向中原,统一黄河流域,把长城内外连成一片。

拓跋鲜卑这个发源于高山林海,强盛于大漠草原的北方民族,裹挟着来自旷野的浩荡之气,一举平息了中原的离乱纷争,结束了中国北方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王朝,开启了民族大融合的新纪元。



--- 万流归海 ---

“万流归海--隋唐至宋时期的呼伦贝尔”展厅:隋唐两朝,生活在呼伦贝尔地区的部族,以“室韦”名称见诸于世。唐开元年间,为了加强对室韦地区的统治,置室韦都督府,以“平卢军节度使镇抚室韦”,这是首次将呼伦贝尔地区纳入中央王朝统一管辖的标志,此后册封臣属关系不断。宋(辽、金)时期,为强化边防,固守疆土,先后均在呼伦贝尔地区设置“乌古敌烈统军司”,并修建了众多的边防城和规模宏大的军事防御工程——金界壕。

经过隋唐宋(辽、金)各时期对呼伦贝尔地区的经略和开发,大大促进了中原先进文化在呼伦贝尔地区的传播,促进了呼伦贝尔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自此,世代生活在呼伦贝尔的诸部族,如万流归海,纳入到了中央王朝的统一管辖之下。



--- 汇聚交融 ---


“汇聚交融--元明清时期的呼伦贝尔”展厅:元明清时期的呼伦贝尔,经历了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始终统一在中央王朝管辖之下,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13世纪初,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经过数十年征战,拥有了呼伦贝尔草原,进而统一蒙古高原各部,建立了一个统一蒙古诸部的政权。


元朝建立后,呼伦贝尔隶属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明代,在呼伦贝尔建立了众多的羁縻卫所,实行有效管辖,促使了哈撒儿和斡赤斤后裔的迁徙。清代,各民族共同镇守边疆,抵御侵略,维护北疆安宁。


元明清时期的呼伦贝尔,各族人民汇聚、交流、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维护了祖国边疆安定,奠定了今天呼伦贝尔的民族分布格局。



--- 薪火相传 ---


“薪火相传——呼伦贝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厅:呼伦贝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遗保护成果显著,呼伦贝尔市现有包括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和朝鲜族等48个民族在内的364项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8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16项,呼伦贝尔市级非遗项目230项。




02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是呼伦贝尔博物院分支机构之一。展馆建筑为仿古歇山式汉藏庭院建筑,占地面积18956平方米,现有展厅面积7773平方米,馆藏世居呼伦贝尔地域各民族的服装服饰、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宗教器物、文献、乐器等文物。博物院共藏有文物14079件/套藏品,其中珍贵文物396件/套。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主要以中国北方世居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实物资料为主,着重开展对生活在呼伦贝尔地区的蒙古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回族、朝鲜族等民族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管理与陈列工作,同时还致力于搜集反映生活在呼伦贝尔市的各民族近现代发展变迁实物以及古籍文献、影(音)像资料、建立少数民族民俗资料库及出版研究成果等职能。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馆共三层,内设《散落在草原上的珍珠》、《中国北方古代民族摇篮》、《北方狩猎游牧民族家园》三个陈列。


博物馆的一楼大厅为会展中心,面积为1200平方米,为机动展厅,承接各类主题展览。二楼为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历史展厅,主题为《中国北方古代民族摇篮》。三楼为呼伦贝尔民俗展厅,主题为《北方狩猎游牧民族家园》。从古生物化石,到现代动植物标本,向世人展示了呼伦贝尔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美丽的生态环境。



03
呼伦贝尔自然博物馆

 呼伦贝尔自然博物馆项目位于呼伦贝尔市西郊,两平方公里的规划总用地面积,18公顷建筑用地面积,用地东侧紧邻呼伦贝尔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北、西、南三面为规划道路。用地空旷、开阔,内部现状为冰湖湿地景观及草原景观,自然景观条件保持较好。

呼伦贝尔自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6645.93㎡,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103.32㎡,地下建筑面积3542.61㎡;建筑特征为三个体量穿插纵墙方向的轴线均为曲线;建筑层数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23.9米。



04
内蒙古蒙古族源博物馆

内蒙古蒙古族源博物馆成立于2013年3月,是以开展蒙古民族起源、元朝帝陵以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研究、文物征集、保护、数据库和研究基地建设等工作;开展有关民族历史文化的陈列展览和宣传教育等工作为主要职责任务的公益一类正处级事业单位。

博物馆建筑位于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蒙兀室韦苏木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民族文化园。建筑由馆舍主体、配套广场和附属建筑构成。主体馆舍占地面积7298平方米,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共3层。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呼伦贝尔博物院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思迪爱逛博物馆
一起逛逛博物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