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家肖像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坐落于伦敦特拉法加广场旁,紧邻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北侧,是一座重要艺术画廊。肖像馆收集了历史上的重要和著名的英国人的画像,馆藏项目包括照片、绘画、素描与雕塑等创作型态,而收录的肖像包含了亨利七世、莎士比亚、伊丽莎白二世等著名人物,英国各领域代表性人物,以及部分世界各国各领域名人。自1856年起,肖像馆向公众开放。
1846年,英国贵族菲利普·亨利·斯坦霍普(Philip Henry Stanhope)向下议院提出了创立英国国家肖像馆的提议,旨在收藏英国历史上重要政治家、艺术家、文学家和科学家的肖像。然而,这一提案最初并未通过。经过不懈努力,斯坦霍普的提议终于在1856年获得维多利亚女王的批准。同年12月2日,英国国家肖像馆正式成立,斯坦先生担任主席。肖像馆的建立得到了包括托马斯·巴宾顿·麦考莱(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和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在内的多位人士的支持。· 1857年3月7日 菲利普·亨利·斯坦霍普肖像照片 蛋白印相 编号NPG Ax7906肖像馆最初位于大乔治街29号,此后经历了多次搬迁。1896年,肖像馆迁至现在的馆址,即伦敦特拉法加广场旁边,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北侧。1928年,英国艺术交易商约瑟夫·杜文(Joseph Duveen)出资修建了杜文翼(Duveen Wing),为肖像馆增添了新的展览空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保护珍贵的藏品,肖像馆的馆藏被转移至英国蒙特摩尔塔楼保存。战争结束后,肖像馆于1945年重新开放。
近年来,肖像馆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新和改造工程。特别是从2020年6月开始,肖像馆启动了为期3年的闭馆翻新工程,耗资4100万英镑。翻新后的肖像馆在2023年6月底重新开放,展出了大量重新布置的藏品,并引入了新的展览空间和设施。
艺术家特蕾西·艾敏(Tracey Emin)为国家肖像馆的新门创作了一幅作品——《门》,作品中包含45幅女性肖像。这幅名为《门》的艺术品由艾敏手工绘制,并以青铜浇铸而成,旨在颂扬各行各业的女性。
肖像馆正门上方是三名男子男子的半身浮雕像,这三个人为肖像馆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位于中心位置的是菲利普·亨利·斯坦(Philip Henry Stanhope),两旁是他的两个最坚定的支持者,托马斯·巴宾顿·麦考莱(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和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 )。前国家画廊理事埃尔斯米尔勋爵赠送的莎士比亚画像成为了第一张国家肖像馆的馆藏作品。它的作者是约翰·泰勒,据说这也是存世莎翁画作中唯一一幅根据其本人画出的作品,被莎迷们奉若圭臬。· 约1600至1610 约翰·泰勒 《威廉·莎士比亚肖像》 布面油画55.2x43.8 cm 编号 NPG 1对于国家肖像馆来说,它建立的准则是关于历史的,而不是关于艺术的,它更看重的是作品中人物的地位和影响,而不是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这条准则至今依然被肖像馆所沿用。最初,肖像馆理事会决定“收录的肖像作品中的人物必须去世10年以上,除了在位的君王及其配偶。”这条准则在1969年被改变,为的是鼓励这样一种理念:去接纳和尊重活生生的人。
馆内收藏的重要人物肖像包括亨利七世、莎士比亚、伊丽莎白二世、南丁格尔、奥黛丽·赫本、披头士乐队、贝克汉姆、戴安娜王妃等英国及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同时,馆内还收藏了乾隆皇帝、李鸿章、孙中山、黄柳霜等华人及华裔的肖像,展示了这些人物在英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影响。英国国家肖像馆共三层展厅,藏品超过35万件,最早的收藏品年代可以追溯至16世纪,涵盖油画、素描、版画、雕塑、摄影等多个类别。这些藏品从16世纪起跨越至现代,是了解英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窗口。勒纳画廊 (Lerner Galleries)主要展出当代著名人物的肖像。这些肖像作品往往反映了当代社会的风貌和名人的风采,是了解当代英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维多利亚画廊展出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1837-1901)和爱德华七世统治时期(1901-1910)的肖像作品,以人物半身像为主。这些肖像作品不仅展示了当时英国皇室和贵族的形象,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风尚和服饰文化。20世纪画廊展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至1980年代末的肖像作品。这个展厅的作品涵盖了从战争英雄到文化名人的广泛范围,是了解20世纪英国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近代人物画廊的展品主要为1960年代迄今的肖像画,包括超现实主义和波普艺术风格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潮流和审美趋势。都铎画廊展出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的肖像画,创作主题包括亨利八世、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等。这些肖像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研究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17世纪画廊展出斯图亚特王朝晚期(1603-1714)的肖像画。这个时期的肖像作品在风格和技法上都有所创新和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水平。18世纪画廊展出乔治一世、二世和三世统治时期(1714-1820)的肖像画,以洛可可风格和新古典主义作品为主。这些作品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风貌和审美风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韦尔登画廊展出乔治四世(1820-1830)和威廉四世统治时期(1830-1837)的肖像画作品包括绘制在徽章、象牙、纸张和油画布等材料上的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当时肖像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幅《亨利七世》是肖像馆现藏最古老的绘画作品。亨利七世打败了英国史上著名的悲剧英雄理查德三世,结束了玫瑰战争,建立了著名的都铎王朝,开启了英国文艺复兴的时代。英国由此告别了中世纪,走出了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泥潭,确立了立足英国本土的政策。亨利八世是亨利七世的次子,王位理应由哥哥亚瑟王子继承,于是他和文艺复兴时代很多家族的次子一样,可以更宽松地放飞自我的个性。他从小就被当做神职人员教育,受到了天主教方济各修道会修士的指导,精通拉丁语和法语,还会一些意大利语。10岁那一年,年长他5岁的哥哥亚瑟在大婚20周后突然去世,于是亨利成了当时都铎王朝唯一的男性继承人,他的命运随之改变。亨利八世头像上方画有窗框,左边是“都铎玫瑰”,而右边是都铎吊门纹章——继承自兰开斯特家族的母系分支贝福特家族。吊门纹章自都铎王朝开始正式成为英国国家的标志之一,至今仍存在政府公文中,成了海关税收部门的标记。玛丽一世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英格兰国王及第四位爱尔兰国王。她的父亲是亨利八世,母亲是凯瑟琳王后,丈夫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玛丽一世在其同父异母弟弟爱德华六世死后,废黜并处死了继任的简·格雷。1553年10月1日,玛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玛丽一世是极其虔诚的天主教徒,即位后在英格兰复辟罗马天主教,取代她父亲亨利八世提倡的英国新教。为此,她下令烧死约300名反对人士。于是玛丽一世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后来,Bloody 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
这幅伊丽莎白一世像油画肖像绘于1592年女王59岁时,由宫廷肖像画家小马库斯·海拉特(Marcus Gheeraerts the Younger,1561/1562—1636)绘制,纪念女王1592年9月到牛津郡的迪奇利庄园,故而被称作“迪奇利肖像”(the Ditchley Portrait),它是伊丽莎白一世众多肖像画中知名度极高的一幅。画幅高2.4米,宽1.5米,画中的女王站在地图牛津郡的位置上,她身着白色盛装,左手握着手套,右手持一把乌骨折扇。安东尼·凡·戴克,比利时弗拉芒族画家,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时期的英国宫廷首席画家,查理一世及其皇族的许多著名画像都是由凡·戴克创作的。他与雅各布·乔登斯和彼得·保罗·鲁本斯并称“佛兰德斯巴洛克艺术三杰”。他的画像那种轻松高贵的风格,影响了英国肖像画将近150年。他还创作了许多圣经故事和神话题材的作品,并且改革了水彩画和蚀刻版画的技法。
《威廉一世国王》绘于1597-1618年。被称为征服者威廉一世,威廉一世重用并分封土地给诺曼人,压制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强令领主效忠;编制《末日审判书》,是欧洲中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君主之一。在1839年照相技术成熟之前,肖像画、雕塑和钱币是人们传世留影的唯一方法,相对于雕塑,绘画要廉价一些,而钱币则只服务于帝王和领主,所以肖像画备受追捧。
· 1748 亨利八世的金银币 铜版画 编号 NPG D24145
艾萨克·牛顿爵士,生于英格兰林肯郡伍尔索普村,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牛顿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任该校教授。还曾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会长。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中,牛顿对万有引力和牛顿三大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由于他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人们常把经典力学称为“牛顿力学”。牛顿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他在物理学和数学方面的发现使科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其在科学史上有重要的崇高地位。著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约翰·丘吉尔,第一代马尔博罗公爵(John Churchill,1st Duke of Marlborough),英国军事家、政治家。靠着他妻子萨拉·詹宁斯(Sarah Churchill, Duchess of Marlborough)与安妮女王的私密友谊,以及他个人卓越的军事、外交才能,他在1702年成为英国最有权力的男人。约翰·丘吉尔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名利双收,与战友欧根亲王共同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两大克星,使英国上升为一级的海陆强权国家,促成英国十八世纪的繁荣兴盛。由于贪婪投机的性格,他成为安妮时代最有钱的英国男性,同时也遭人诟病。温斯顿·丘吉尔、戴安娜王妃都是他的后裔。《爱玛.汉密尔顿(Emma Hamilton)》,绘于1785年。汉密尔顿夫人曾有“英伦第一美女”之称,原名爱玛·里昂,12岁时,她和母亲来到伦敦谋生,作为情人曾几度易手,这位美人就像是一件不断在各类权贵之间易手的珍宝,在为数众多的倾慕者中,艺术家乔治·罗姆尼(George Romney)是将这份感情维持最久的,这幅画就是罗姆尼倾心作品。1791年,她与汉密尔顿结婚,那年她30岁。纳尔逊在特拉法尔加海战被击中,他的遗言—“我将爱玛·汉密尔顿夫人托付给我的国王和国家。希望她能得到和她的头衔相适应的待遇。”乔治四世,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及汉诺威国王。乔治三世长子,威廉四世的同母兄。1762年被立为王储并封威尔士亲王,1811年其父乔治三世罹患精神病无法执政,乔治兼任摄政王。1820年1月29日其父乔治三世驾崩,乔治即位为乔治四世。乔治四世平生沉醉奢华生活,他引领英国摄政时期上流社会的潮流时尚,和热衷支持新兴的休闲、潮流和品味生活。他曾委任知名建筑师约翰·纳西在英国海边旅游名胜布莱顿兴建规模宏大的王家穹顶宫,另外又重新装修白金汉宫、以及委托杰弗里·威雅维尔爵士(Sir Jeffry Wyatville)重建温莎城堡等。他对伦敦国家美术馆和伦敦国王学院的筹建计划也起重要影响。《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绘于1792年。在瓦特逝世的讣告中,对他发明的蒸汽机有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绘于1819年。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约翰·布兰德(John Brandard,1812—1863)在1845年为维多利亚女王绘制的一幅彩色版画,高37.5厘米,宽25.6厘米,画面描绘精致,笔触轻盈。这时维多利亚女王年仅26岁,身着礼服,亭亭而立,头戴精巧的小型钻石王冠,右手握手套(或手帕),左手拿着一柄已然展开的折扇。· 1845 约翰·布兰德 《维多利亚女王像》 彩色版画 编号NPG D33582这是英国国家肖像馆第一幅通过遗赠获得的肖像画,绘于1828年。威廉·威尔伯福斯,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慈善家、废奴主义者。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赫尔河畔京斯顿。他在1780年开始他的政治生涯,并成为代表约克郡的国会议员。威尔伯福斯是英格兰废除奴隶运动的领袖之一,领导国会内的废除奴隶行动,对抗英帝国的奴隶贸易,并于1807年亲自见证《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的通过。丘吉尔的这幅画像绘于1952年。这一年,上议院与下议院的议员和前议员们委托擅长超现实主义画法的现代艺术家格雷厄姆•萨瑟兰为丘吉尔绘制画像,作为80岁的生日礼物。丘吉尔问萨瑟兰:“你打算怎么画我?是画得跟胖娃娃一样,还是画成斗牛犬?”萨瑟兰回答说,“这完全取决于你展示给我什么样子。”但后来萨瑟兰跟朋友说,“从头到尾,他都向我展示着如同斗牛犬的一面。”迈克尔·伦纳德在1985-1986年绘制的伊丽莎白二世肖像。由布莱恩·奥根(Bryan Organ)于1981年创作的戴安娜王妃肖像。亚历克斯·卡茨 (Alex Katz) 为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绘制的巨大而简约的插画将这位《Vogue》女王的冰冷风格发挥到了完美。如果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英国国家肖像馆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