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2024年第11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   2025-01-20 10:17   北京  


相关阅读:

《经济研究》2024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经济研究》2024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

《经济研究》2024年第8期目录及摘要



01.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丨信心加速器、宏观经济波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郭豫媚  中央财经大学

郭俊杰  中央财经大学


摘要

科学的宏观调控应当有效提振信心。因此,深刻理解信心在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调控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信心、借贷约束和零利率下限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究了信心对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非线性影响,并给出了应对方案。本文研究发现,信心不足会通过增加预防性储蓄产生与负向需求冲击类似的效果,这使得衰退冲击的负面影响会通过减弱信心而被放大,产生“信心加速器”效应。与此同时,当货币政策力度不足时,“信心加速器”还会弱化甚至完全抵消降息的宽松效果。在基准情形下,“信心加速器”会导致衰退冲击引发的产出下滑幅度扩大27%,货币政策降息25个基点的稳增长效果下降50%。进一步分析表明,“信心加速器”还会导致经济进入零利率下限的风险增加。加大货币政策力度和实施前瞻性指引能够有效减弱“信心加速器”效应,避免零利率下限困境和经济衰退。本文不仅为研究信心问题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从“信心加速器”视角为理解信心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视角,还为破解“信心加速器”下信心不足和产出缺口为负之间的负向反馈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对于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心加速器 经济波动 零利率下限 政策有效性 




02.央行沟通“简明—专业”权衡与公众行动


吕之安  西南大学
刘莉亚  上海财经大学
谭姝颖 重庆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闵敏 上海财经大学


摘要

更加注重与公众沟通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之一。然而面对缺乏经济学知识的普通公众,央行应如何权衡沟通语言的简明性与专业性?首先,本文建立基于个体异质性信息处理能力的沟通模型。在模型中,使用更多专业概念能更准确地描述经济基本面,但也同时增加了公众的信息处理成本,阻碍公众获得共同知识。理论分析表明,央行沟通存在最佳沟通专业性(或简明性)使得公众行动分歧最小或社会福利最大。然后,本文手动构建中国货币政策词典,应用于测度沟通文本专业性,基于微博大数据和高频股价数据,证实微博分歧和股票价格分歧均与央行沟通专业性是U型关系。通过区分微博中专家与普通人群体,本文发现专家对专业性沟通的接受能力更强,论证了异质性信息处理能力假设的合理性。本文结论有助于央行通过平衡简明性与专业性实现更有效的公众沟通。


关键词:央行沟通 公众分歧 信息处理成本 高频事件研究法




03.高质量创新的溢出效应:企业供应链的视角


张同斌  东北财经大学
刘文龙  东北财经大学
王蕾 山东工商学院、东北财经大学

摘要

以高质量创新促进上中下游企业融通发展,有助于构建更加安全稳定的现代供应链体系。本文基于上市公司发明专利全文本数据,采用基于预训练和微调的深度学习方法构建全新的企业创新质量指标,并从供应链视角研究了焦点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对上下游企业经营绩效的双向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焦点企业创新质量提升能够通过产需行为调整和融资溢出两条渠道将创新效果传导至上下游企业,进而显著改善其经营绩效。当焦点企业为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供应链依赖度高以及行业竞争度高的企业时,创新质量提升的溢出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充分验证了创新质量的重要性和供应链上游环节的关键性,能够为创新驱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重要政策启示。


关键词:高质量创新 供应链传导 企业经营绩效




04.专利保护、创新与经济增长:基于上下游技术溢出模型的分析


潘士远  浙江大学
陈秀茂  浙江大学


摘要

本文构建了一个考虑上下游技术溢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专利保护对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专利保护既会影响上下游的技术溢出,也会改变熟练劳动力在上下游的配置,进而影响创新和经济增长。专利保护与创新、经济增长的关系呈倒U型,最大化经济增速的专利保护组合要确保上下游利润合理分配,使技术溢出更强的部门获得更多利润。上游专利保护会产生严重的垄断扭曲,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扩大上游生产,缓解上游中间产品的短缺问题,使分散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校准与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发达国家对下游的专利保护强度远超上游,而中国的上下游专利保护差距较小。当上下游技术溢出强度比较接近时,中国专利制度能有效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


关键词:专利保护 技术溢出 经济增长




05.海外技术“引进来”与自主创新“走出去” 


李磊  南开大学
刘博聪  南开大学
李川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

海外技术“引进来”能否提高中国技术成果的国际竞争力,推动自主创新“走出去”,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议题。本文从理论模型以及实证检验两个层面出发,发现海外技术“引进来”通过激励效应、网络效应以及竞争效应促进中国自主创新“走出去”,这一效应在高管有海外经历的企业、创新能力更强的企业、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对中国技术出海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首先,上游海外技术引进强度的提高更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走出去”;其次,海外技术的来源国与技术出海的目的国间表现出“偏转特征”,且当技术引进国与出海目的国签订了深度贸易协定、国家间距离更近或技术更为领先时,从该国引进海外技术对自主创新出海至目的国的促进作用更强;最后,技术出海目的国与企业出口目的国表现出较高一致性,而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国的一致性较低。本文研究为理解中国企业技术出海行为提供了丰富的微观证据,同时为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增强自主创新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参考借鉴。


关键词:海外技术引进 技术出海 自主创新 高水平对外开放




06.研发补贴与渐进式创新锁定:基于机器学习的专利文本分析


孙雅慧  合肥工业大学
时省  合肥工业大学
彭飞  合肥工业大学
吴华清  合肥工业大学

摘要

政府研发补贴能否激励企业实现创造性突破是检验中国式“创新悖论”的关键命题。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异质性创新选择模型模拟企业在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决策过程,推演数量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结构的潜在影响。然后通过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挖掘技术,通过测算2010—2022年上市公司专利摘要相似度衡量企业渐进式创新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获得研发补贴显著提升了企业渐进式创新程度,这一结论在多重检验下保持稳健。进一步探讨研发补贴的影响机制,发现企业既可能存在对已有技术范式的路径依赖,并通过技术规模报酬递增和技术转换成本提升两条路径导致渐进式创新锁定;也可能由于规避政策风险和主动迎合地方官员偏好等动机,在获得研发补贴后主动选择开展渐进式创新。本文结论为提升创新政策激励效果,进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靶向性政策启示。


关键词:研发补贴 渐进式创新 专利相似度 文本挖掘 技术路径依赖




07.需求风险分散与中国出口企业创新


李敬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高重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要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冲突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增强,中国正试图建立起更广泛的出口目的市场组合以分散外部需求冲击的风险。本文将投资组合理论纳入贸易理论框架并与企业的创新行为结合,推导出需求风险分散指数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倒U型关系及其影响机制,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和分析。结果发现:目的市场需求风险分散指数对中国出口企业创新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并非目的市场需求风险分散水平越高越能激发企业的创新。企业的单位创新成本、风险厌恶情况以及其他外部选择的潜在风险分散能力会影响到倒U型曲线的曲率或顶点,是上述倒U型关系的影响机制。在当前需求风险分散恶化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应当积极发挥使倒U型曲线变平坦的影响机制,谨慎应对使倒U型曲线变陡峭的影响机制。当外部需求风险较大、现有产品组合难以有效分散风险时,对新技术领域进行“探索性创新”可能是企业分散风险行为的进一步延伸。本文的研究从风险分散的角度为建设创新强国、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构建产业链安全体系提供了全新的实现路径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需求风险分散 企业创新 倒U型机制检验 新技术领域创新




08.跨境投融资便利、资本流动与经济稳定


孙坚强  华南理工大学
张展培  华南理工大学
杨馥菁  华南理工大学


摘要

我国金融开放目前进入加快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有序扩大资本项目开放的关键阶段。本文考虑我国渐进推进金融开放的典型事实和香港作为内地跨境资本流动重要通道的典型特征,拓展传统小型开放模型,构建包含内地、中国香港和美国的多经济体非对称开放模型,探究跨境投融资便利下的资本流动规律。研究发现,跨境投融资便利使内地和香港形成互补性资本流动循环,缓解内地(或香港)受风险溢价冲击导致的资本外流,进而降低冲击导致的经济波动和福利损失。具体而言,风险冲击在第一阶段直接导致内地(或香港)资本外流,但跨境投融资便利所形成的资本流动循环降低了资本外流,缓解货币贬值和利率上升。风险冲击在第二阶段进一步使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下降并触发金融加速器,导致经济产出对稳态负向偏离,但跨境投融资便利发挥正向作用,显著降低经济产出波动和负向偏离程度。冲击引致的总产出波动随着跨境投融资便利程度提高而下降。论文进一步分析市场情绪恐慌的重要情景,研究发现恐慌情绪打破内地和香港的良性资本流动循环,引发内地多方向大规模资本流出,跨境投融资便利此时起反向作用,加剧资本外逃和经济波动。政策启示我国坚定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和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议实时监测市场情绪和及时管理预期。 


关键词:跨境资本流动 开放经济模型 金融稳定 预期管理 




09.中国上市企业排污信息管理研究:测度与治理


许年行  中国人民大学
张桉笛  中央财经大学
吴世农  厦门大学


摘要

面对日益增多的企业排污信息管理问题,如何科学准确测度企业的排污信息管理行为并进行治理,是当前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以2015—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为样本,利用线性回归模型(OLS和弹性网)、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与随机森林)方法构建了企业排污信息管理指标,验证了该指标在中国情境的有效性,并分析了企业排污信息管理的动机与治理。研究发现:(1)基于线性回归模型、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指标均能有效衡量企业排污信息管理的程度,比较不同模型后发现,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指标预测表现最好。(2)企业排污信息管理程度越高,未来因篡改、漏报排污数据受处罚的概率越高,说明本文构建的指标在揭示企业排污信息管理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当企业披露的排放量刚好达到合规排放量时,排污信息管理指标显著更高,说明企业主要基于合规性动机进行排污信息管理。(4)常见的公司治理机制并不能很好抑制企业的排污信息管理行为,而强力的行政监管能起到有效抑制的作用,且在考察了行政监管的异质性处置效应后仍然显著。本文率先采用先进方法刻画了企业排污信息管理行为,既拓展了环境保护、机器学习与公司财务的交叉研究,也为监管部门如何治理企业排污信息管理现象、提高环境监管效率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排污信息管理 机器学习 公司治理 环保督察巡视




10.智慧城市建设、贸易网络与企业产品多元化


李宁静  中国农业大学
刘冲  北京大学


摘要

产品多元化对企业有效抵御外部风险和挑战至关重要,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智慧城市从需求侧为企业产品多元化赋能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拓展了Bernard et al.(2010)的多产品理论框架,并利用2007—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库,探究了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产品多元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发挥显著的网络辐射效应,即通过国内企业贸易网络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多元化生产;(2)网络辐射效应主要通过扩大下游市场销量、压低上游投入成本及促进产品互补性提高的渠道发挥效力;(3)处于市场分割较低位置且更接近市场下游的企业,更易于实现产品多元化的提升,贸易网络的集中化对辐射效应的传导具有明显阻碍作用。本文研究为评估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内涵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经验证据,也为如何依托宏观政策推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产品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 产品多元化 网络辐射效应




11.生育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与托底效应——来自生育补贴政策田野实验的证据


石智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魏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杨国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要

低生育率是中国当下面临的重大挑战,然而生育支持政策能否促进生育仍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在湖北省进行的一项生育补贴政策的田野实验,识别了生育补贴政策对我国居民生育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生育补贴政策显著地促进了人们的生育意愿,但这一作用存在“阈值”,只有当补贴金额高于一定额度才能产生积极影响。生育补贴政策既能发挥激励效应,也能发挥托底效应,即生育补贴既能提高人们想生育的概率,也会降低人们明确不想生育的概率。相比之下,生育补贴的托底效应比激励效应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生育补贴政策通过降低生育成本提升了居民生育意愿;另一方面,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的消极执行策略弱化了生育补贴发挥的作用。本研究评估了我国生育补贴政策的实施成效,为走出低生育率困境提供了实践经验。


关键词:低生育率 生育支持 生育补贴 生育意愿 田野实验




12.从技术鸿沟到技术追赶:数字经济发展效应研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证据 


刘友金:湖南科技大学

张颖斌:湖南科技大学

蔡翔: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

数字经济发展产生的“数字破坏”效应究竟会引发后发国家对前沿国家的技术追赶还是技术鸿沟是一个亟待探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利用2010—2021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在数字经济的影响下,沿线国家与前沿国家的技术差距总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U型关系,经历了由技术鸿沟到技术追赶的转变;(2)沿线国家对外部技术的吸收能力在数字经济发展与技术差距之间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推动U型曲线拐点向左移动,加快沿线国家实现技术追赶;(3)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部分沿线国家的技术追赶存在“小国困境”,规模较小的沿线国家相较于规模较大的沿线国家更难实现技术追赶;(4)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大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数字经济合作具有“拉拔效应”,有利于规模较小的沿线国家突破规模局限,摆脱“小国困境”实现技术追赶。本文从技术追赶视角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一带一路”数字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数字经济 技术追赶 技术鸿沟 “一带一路”


来源:《经济研究》





系列阅读、搜索论文请点击👇

#学术前沿速递# #期刊目录##国际顶刊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AI在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应用;#中国学术影响力#:国际顶刊中的中国影响力;#热点热议#:聚焦 学术&社会 话题热点;#博士生必读#:博士生、硕博圈干货;#榜单#:经管学术圈最新高校学者研究领域等排行榜。



为了我们不走散,学说请你加星标



疯狂暗示↓↓↓↓↓↓↓↓↓↓↓

学说平台
“学说”平台(www.51xueshuo.com)是清华大学孵化的专业知识传播平台,平台利用学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学术直播、音视频分享和个性化推送,推动经济金融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普惠,促进中国科技创新传播与最佳商业实践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