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对教育成果产生影响!厦门大学学者在顶刊JDE发表中国故事

学术   2025-01-30 18:01   湖北  

据JDE官网显示,来自厦门大学Zenghe Huang、董晓芳,合作撰写的论文“When the levee breaks: The impact of floods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in China”,在发展经济学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线上正式发表



Title: When the levee breaks: The impact of floods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in China

当堤坝溃决时:中国洪水对教育成果的影响

作者简介


Zenghe Huang

厦门大学


董晓芳

厦门大学



摘要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flooding o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 China. We find that early flood exposure significantly reduce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the likelihood of entering high school in rural areas, particularly in regions with lower flood risk, non-detention basins, and counties without flood control dams. Income and opportunity cost effects contribute to these outcomes, with floods 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ing students from poor households. The emergence of low-skilled and labor-intensive firms post-floods further exacerbates the negative impact due to new job opportunities. A cohort difference-in-difference analysis of the 1998 China flood reveals that affected children under 15 in flooded areas experienced a reduction of 0.16 years in education.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flood policies that mitigate th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on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China.


本研究探讨了洪水对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本文发现,早期暴露于洪水中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低洪水风险地区、非滞洪区和没有防洪大坝的县,教育水平和进入高中的可能性显著下降。收入和机会成本效应是这些结果的主要原因,洪水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影响尤其严重。洪水后低技能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兴起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负面影响,因为新的就业机会吸引了部分学生。通过对1998年中国洪水的同龄群体差异分析发现,受灾地区15岁以下的儿童教育年限减少了0.16年。本文的研究结果强调了需要制定能够减轻洪水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长期负面影响的洪水政策。


介绍



早期儿童时期接触外部冲击可能会产生显著的长期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了这些冲击如何影响人力资本发展和教育成就。洪水是由气候变化驱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已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并且近年来其发生频率和范围均有所增加。大约18.1亿人(占全球人口的23%)直接面临显著的洪水风险,且洪水的发生频率和覆盖范围仍在增加。尽管学者们已探讨了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但关于洪水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影响的研究仍然有限。

与其他自然灾害相比,洪水对教育提出了独特的挑战。首先,洪水是反复发生的事件,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洪水对基础设施和当地经济活动造成的损害可能会改变居民对风险的认知以及对教育回报的预期。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家长减少与教育相关的家庭支出。其次,长期积水可能会导致儿童健康问题,进而不利于他们的认知表现。此外,洪水还可以通过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变化重塑当地的产业结构。这些结构性变化往往使受影响地区朝着更多低技能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低技能工作机会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洪水对教育的负面影响。因此,深入分析洪水对教育成果的影响对于理解自然灾害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后果至关重要。

本文研究了1985年至2015年间洪水对中国教育成果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暴露于洪水的经历显著降低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并减少了进入高中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洪水风险较低、非滞洪盆地以及没有防洪大坝的地区。具体而言,从没有洪水暴露到完全暴露于洪水的早期经历,教育水平大约减少0.786年,并且上高中的可能性减少了5.1个百分点。在农村低洪水风险地区,这些影响更加显著,平均教育水平降低1.433年,上高中的概率减少25.4个百分点。然而,本文并未在城市地区观察到显著或一致的结果。

本文探讨了其中的潜在机制,发现收入效应和机会成本效应都对这些结果产生了影响。洪水对当地经济和家庭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家庭在教育支出上的投入不成比例地减少。本文利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来研究直接收入效应。本文的结果表明,洪水灾区的家庭年收入较低,特别是贫困家庭更为脆弱。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家庭在教育、健康和食品方面的支出。实证结果显示,0–5岁(学龄前)和6–15岁(小学和初中)儿童的家庭在洪水发生后减少了教育支出。此外,本文的实证结果还显示,食品支出有所减少,健康支出有所增加,尽管后者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关于机会成本效应,本文分析了洪水如何影响洪水灾区的新企业进入和就业机会。本文的结果显示,虽然洪水通常会减少新企业的进入,但制造业企业更有可能进入受灾地区。进一步分析制造业行业的员工教育结构和劳动资本比率表明,洪水为受灾地区的低技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创造了机会。通过个体层面的回归分析,本文发现洪水灾区的低技能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新工作机会进一步降低了教育水平。随着洪水灾区吸引新制造业企业,特别是提供低技能和劳动密集型工作的企业,当地年轻人可能会选择立即就业,而非继续接受教育。

在本文的主要回归分析中,本文构建了0至15岁期间儿童暴露于洪水的年份比例,以捕捉洪水影响在不同个体之间的变化。这种方法是由洪水的重复性特征所要求的:个体可能会经历多次洪水事件,这使得在长达15年的时间段内无法将治疗组和对照组区分开来。本文通过利用出生队列的县内和个体变异,而不是逐年变化的气候因素,来识别洪水对教育成果的影响。通过采用丰富的县固定效应、省年固定效应以及县特定的线性趋势,本文有效地控制了通过与洪水冲击无关的渠道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混杂效应。

为了更清晰地识别因果关系,本文进一步采用杜夫洛于2001年引入的年龄队列双重差分法,以识别洪水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因果影响,重点关注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这一单一冲击事件。在此方法中,居住在洪水区域内的15岁以下儿童作为处理组,而居住在洪水区域外200-300公里处的同龄人作为对照组。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而言,在0-15岁期间经历1998年洪水会使农村地区的受教育年限减少0.16年,且洪水对0-6岁儿童的影响程度大于7-15岁儿童。

当洪水发生时,人们有可能从高风险的洪水区域迁移到低风险的区域。如果这些移民更有可能受到洪水的影响,并且教育结果更差,那么这种移民可能会导致对洪水影响的估计出现偏差。与此同时,当前的环境研究文献表明,由于缺乏搬迁的经济能力以及寻找新工作的社会网络不足,人们不太可能因洪水而迁移。Gray和Mueller(2012)发现,洪水对永久性迁移的影响较为有限,并识别出弱势家庭在迁移方面面临的重要障碍,以及显著的本地适应能力。同样,Chen et al. (2017) 观察到降雨量与外迁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洪水对迁移的影响仍然不明确。

在本文的分析中,本文根据出生地和当前居住地来识别移民样本,并在主要回归分析中检验洪水对非移民人群的影响,这些非移民人群的出生地与当前居住地相同。本文发现,在中国,童年时期的洪水经历并不影响迁移决策,这表明本文的样本人群因洪水而迁移的可能性较低。此外,本文还基于户籍城市和当前居住城市对移民样本的早期洪水暴露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户籍城市还是当前居住城市,洪水暴露对教育水平均无显著影响,这缓解了因移民可能带来的潜在偏差的担忧。

本文至少在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做出了贡献。首先,它是最早评估早期洪水暴露对人力资本积累长期影响的研究之一。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深入探讨了早期经历的各种冲击和不利事件如何深刻塑造人力资本的发展和一生中的结果,但洪水的影响相对较少受到关注。

第二,本文探讨了洪水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机制,包括收入效应和机会效应。以往研究表明,洪水会降低受灾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就业水平,表现为洪水年份夜间灯光强度下降2%至8%Arouri et al. (2015) 发现洪水对越南家庭的收入和支出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那些受信贷约束的家庭。尽管城市经济往往能在一年内恢复,但洪水带来的暂时性收入冲击仍可能扰乱人力资本投资决策。通过减少家庭资源并从根本上改变风险认知,洪水暴露可能会改变父母对其子女教育投资的预期回报,从而导致在关键的儿童早期阶段对教育投资不足。

洪水还可能通过感知风险和新的就业机会改变教育的机会成本。以往研究表明,经历过洪水疏散的个体在投资中可能变得更加风险厌恶(Cameron和Shah, 2015)。父母对洪水风险的感知增加(Botzen et al., 2009)可能会促使他们优先选择让子女接受教育,而不是从事农业工作。与此同时,Mueller和Quisumbing(2011)发现,从农业转向非农业就业的农业工人经历了农业工资的下降,而Han(2024)记录了洪水对不同行业企业生产力的异质性影响。受灾地区通常会看到低技能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增加。

正如关于企业区政策(Lu et al., 2023)以及关于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研究(Dong, 2023)所述,洪水可能会促使儿童进入劳动力市场。通过减少家庭资源、从根本上改变风险认知以及改变机会成本,洪水暴露可能导致父母低估教育的长期回报,并在子女教育上投资不足,尤其是在关键的儿童早期阶段。本文研究了收入和机会成本两个渠道,为洪水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提供了见解。

第三,关于洪水在中国的经济后果的证据相对较少。中国是洪水灾害频繁且严重的国家之一,约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易受洪水影响(Rentschler et al., 2022)。然而,研究洪水对中国人力资本影响的文献十分有限。洪水灾害对中国的人类生活和经济稳定构成了重大挑战。图1基于中国水利部2006年至2021年的数据,显示这些灾害平均每年影响1.0365亿人,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达2051.4亿元人民币。此外,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广阔,相当大比例的地区容易受到洪水灾害的影响。图2描绘了1985年至2015年中国洪水灾害的地理分布,阴影越深表示受灾害影响程度越高的县。地图清楚地显示,1985年至2015年间许多地区遭受了洪水灾害,尤其是在东南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下游地区。为了减轻洪水灾害的后果,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实施了各种措施。然而,文献中关于洪水在中国可能产生的后果的探讨十分有限。


图1:中国洪水情况。

说明:图1A展示了达特茅斯洪水观测站(Dartmouth Flood Observatory, DFO)历史洪水数据集中记录的1985年至2021年间的洪水和百年一遇洪水的次数,图1B则根据中国水利部发布的《水旱灾害公报》显示了2006年至2021年洪水受灾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情况。


图2:中国洪水灾害的地理分布。

注:该图展示了1985年至2015年中国洪水灾害的地理分布。阴影越深表示该县受到洪水灾害的影响越严重。洪水覆盖数据来自达特茅斯洪水观测站(Dartmouth Flood Observatory, DFO),该机构通过卫星图像、新闻报道、遥感技术和政府报告识别洪水事件。绿色点表示大坝的位置,数据来源于全球水库与大坝数据库(GRanD)。蓝色线条表示三级河流(河级3),黑色线条划分了中国的九大流域。


两篇最近的论文研究了洪水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Zhang和Zhang(2023) 以1975年驻马店洪水为外生冲击,研究其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发现受影响群体(1961—1975年出生)平均受教育年限减少了0.2年。Yu和Hu(2024) 采用空间回归不连续设计,比较黄河泛滥区内外县份之间的人力资本积累,揭示洪水易发地区的积累至少比其他地区低12.1%。

尽管这些开创性的研究为中国洪水对教育结果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但它们存在一些局限性。它们对单一事件或特定地区的关注限制了其在广泛政策评估中的外部有效性,并且未能考虑一般均衡中的迁移效应。缺乏高分辨率的洪水灾害地图和年度定居足迹数据,阻碍了对洪水长期影响的系统性分析。此外,依赖行政边界来定义处理组和对照组可能无法准确捕捉受影响地区。此外,这些研究均未探讨洪水影响教育的潜在机制,例如收入效应和机会效应。

本文通过提供全面的、全国性的关于洪水对中国教育结果长期影响的因果估计,填补了这些空白。

来源:JDE




系列阅读、搜索论文请点击👇
#学术前沿速递# #期刊目录##国际顶刊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AI在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应用;#中国学术影响力#:国际顶刊中的中国影响力;#热点热议#:聚焦 学术&社会 话题热点;#博士生必读#:博士生、硕博圈干货;#榜单#:经管学术圈最新高校学者研究领域等排行榜。





为了本文不走散,学说请你加星标


疯狂暗示↓↓↓↓↓↓↓↓↓↓↓


学说平台
“学说”平台(www.51xueshuo.com)是清华大学孵化的专业知识传播平台,平台利用学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学术直播、音视频分享和个性化推送,推动经济金融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普惠,促进中国科技创新传播与最佳商业实践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