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聚焦于“两免一补”政策这一免费教育计划,分析了中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内部资源分配在形成儿童教育结果中的作用,估计了“两免一补”政策对中国农村儿童教育结果的长短期影响。研究发现:在短期,“两免一补”政策显著提高了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儿童的初中入学率,同时对不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儿童(尤其是女孩)的教育选择产生了负面溢出效应,她们更有可能从高中辍学,转而工作。在长期,接受免费教育的男孩比未接受免费教育的男孩的受教育年限长,但是这种现象没有发生在女性身上,这表明由于家庭内部教育资源的再分配,即便是性别无差异的教育计划也会在男女之间造成不对等的后果。
Title: The Short- and Long-Run Impacts of Free Education on Schooling: Direct Effects and Intra-Household Spillovers
免费教育对教育年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直接影响与家庭内部的溢出效应
郭乃嘉
香港大学
王爽心
暨南大学
张俊森
浙江大学
This study estimates the direct and spillover effects of a free education programme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in rural China. We find that, although the programme encourages more eligible children to attend secondary school, it also leads to a decrease in high school enrolment among ineligible girls with eligible siblings, a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work instead. In the long run, males exposed to free education have more years of schooling than their non-exposed counterparts. However, such effect is not found among females. This disparity suggests that a gender-neutral policy may have an asymmetric effect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because of spillover effects through intra-household resource allocation.
本研究估算了免费教育项目对中国农村地区教育结果的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我们发现,尽管该计划鼓励更多符合资格的儿童就读中学,但它也导致不符合资格且有符合资格兄弟姐妹的女孩高中入学率下降,因为她们更倾向于选择工作。从长期来看,接触过免费教育的男性比未接触过的男性接受的教育年限更长。然而,在女性中并未发现这种效应。这种差异表明,性别中性的政策可能由于通过家庭内部资源配置产生的溢出效应,对男性和女性产生不对称的影响。
1.1 中国农村的教育制度
中国在1986年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但是在21世纪初大量农村儿童还是未能完成义务教育。图1的A图显示了2003-2010年中国农村21-30岁人群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完成率,可以发现初中教育完成率要低于小学教育完成率,高中教育完成率则比初中教育完成率更低。
1.2 中国农村“两免一补”政策
为提高中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完成率,中国在2006年春季学期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Two Exemption One Subsidy Programme, TEOS Programme),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且给寄宿生补助一定生活费。“两免一补”政策在2006年初覆盖了所有西部县以及中部和东部省份的一些试点县,如表A1所示。到2007年春季学期时,该政策已经扩展到中国农村地区的所有县。因此在2007年后,所有未完成义务教育的农村儿童都有资格免费就读小学和初中。
“两免一补”这一免费教育计划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资助,资助比例因地区而异。对于西部省份的县,80%的学费和杂费由中央政府承担,其余由地方政府承担;对于中部省份的县,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承担60%和40%的费用;东部省份和中央直接管辖的直辖市则不遵循任何预先确定的分担规则,而是根据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确定年度资金。
1.3 农村家庭的子女偏好和家庭结构
中国在1979年实施了独生子女政策,后来在1984年修订了该政策,允许农村家庭在第一胎为女孩的情况下生育第二个孩子,这通常被称为“1.5孩政策”。与城市家庭不同,大多数农村家庭都有不止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农村家庭中,“两免一补”政策可能会影响家庭关于孩子的教育决策,无论孩子们是否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此外,中国向来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这表现在家庭更偏好生育男孩以及认为男孩的教育回报率更高。这一传统观念影响了家庭内部资源的分配,可能导致“两免一补”政策在家庭内部兄弟姐妹间产生差异化的教育结果。
作者提出了一个家庭内部资源分配模型,以说明符合“两免一补”政策资助条件儿童的教育成本的降低如何影响家庭中所有儿童的教育安排。该模型特别表明,教育成本的降低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和不符合政策资助条件的儿童的入学情况。对于符合政策资助条件的儿童,“两免一补”政策增加了家庭在教育支出后的总收入,如果教育是正常品的话,那么收入效应表明家庭的教育投资会增加。同时,“两免一补”政策降低了符合政策资助条件的儿童上学的直接成本,从而通过替代效应提高了入学率并减少了劳动力供给。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表明,“两免一补”政策提高了符合政策资助条件的儿童的入学率。
本研究主要使用两方面的数据:
4.1 短期影响
首先,作者通过构建双重差分(DID)框架来估计“两免一补”政策对儿童入学和劳动力供给决策的短期影响,模型方程如下所示:
其中,表示个体i在县s和年份t里的教育结果(包括入学情况、就业情况);是虚拟变量,表示年份t是否在“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表示县s的初始学费率(initial school fee rate);交互项被用来捕捉政策影响,即教育成本降低对儿童入学和劳动供给的影响。模型方程还控制了个体、家庭、县级层面的特征,以及包括县级固定效应、省-年份固定效应等。
为了进一步研究前期趋势并分析政策影响的持续性,作者估计了以下动态效应方程:
4.2 长期影响
其次,作者使用了一个经优化过的DID模型来比较估计受“两免一补”政策影响的儿童与未受“两免一补”政策影响的儿童的教育结果,模型方程如下所示:
其中,表示出生在县s和队列c的个体i的教育成果;是虚拟变量,表示个体是否属于受政策影响的队列。在这里,作者将“两免一补”政策开始实施时年龄在12-20岁的个体定义为处理队列,年龄在21-26岁的个体定义为控制队列,因为后者在政策实施时年龄较大,受政策的溢出影响则相对较小。模型方程同样控制了个体、家庭、县级层面的特征,以及包括县级固定效应、省-年份固定效应等。
作者进一步估计了以下动态效应方程来检验平行趋势假设:
5.1 短期影响
表3报告了“两免一补”政策对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儿童的入学和就业的短期影响,由表3可知:列(1)表明“两免一补”政策并未提高小学入学率,毕竟在“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前的小学入学率已接近97%。列(2)和列(3)报告了“两免一补”政策对12-15岁和16-20岁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儿童的初中入学率的影响,发现学费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12-15岁男孩和女孩的初中入学率分别提高4.71个百分点和4.59个百分点。“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学费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这时12-15岁男孩和女孩的初中入学率分别平均提高了9.42个百分点(10.23%)和9.18个百分点(10.47%)。有趣的是,“两免一补”政策也提高了年龄较大的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儿童的初中入学率,16-20岁符合政策资助条件男孩和女孩的初中入学率分别提高了11.42个百分点(44.26%)和15.52个百分点(62.33%)。“两免一补”政策的影响在年龄较大的群体中似乎更为显著。与初中入学率的提高相对应,16-20岁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儿童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概率显著降低,其中男孩的降低了12.92个百分点(18.83%)、女孩的降低了15.27个百分点(22.03%),如列(4)所示。
表4报告了“两免一补”政策对16-20岁不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儿童的高中入学和就业的短期影响。作者首先考察了对有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兄弟姐妹的不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儿童的影响,如列(1)和列(2)所示,具体而言:对于有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兄弟姐妹的不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女孩而言,学费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其高中入学率降低了13.8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两免一补”政策使其高中入学率降低了27.65个百分点(35.4%)。不过,“两免一补”还使得这些女孩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概率提高了28.31个百分点(83.5%)。相比之下,“两免一补”政策反倒不影响有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兄弟姐妹的不符合政策资助条件男孩的高中入学或就业。这一负面溢出效应在有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兄弟的不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女孩的情形中更为显著,而对有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姐妹的不符合政策资助条件女孩的情形中则不显著。
5.2 长期影响
表5报告了“两免一补”政策对儿童完成学业情况的长期影响,由表5可知:列(1)表明“两免一补”政策使得男孩完成初中教育的概率得以提高9.83个百分点(13.83%),使得女孩完成初中教育的概率得以提高11.15个百分点(16.63%)。列(2)表明“两免一补”政策对男孩和女孩完成高中教育产生差异化影响,其中女孩完成高中教育的概率降低了9.81个百分点(45.19%),男孩的则没受明显影响。列(3)表明“两免一补”政策使得男孩完成学业年限增加了0.7年,但由于对高中教育完成率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对初中教育完成率的正面影响,女孩完成学业年限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为了进一步了解“两免一补”政策的长期溢出效应背后的机制,作者将家庭按是否有弟弟进行分解,并在表6中报告了相关结果。由表6可知:A组的列(3)和列(6)表明无论家庭里是否有弟弟,男孩完成学业年限都有所增加。B组的列(1)和列(4)表明无论女孩是否有弟弟,她们在“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更有可能完成初中教育。列(2)表明有弟弟的女孩完成高中教育的概率较小,而列(5)表明没有弟弟的女孩在完成高中教育方面没有受到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只有没有弟弟的女孩的完成学业年限有所增加,如列(3)和列(6)所示。
作者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检验,在此不再赘述。
本研究全面考察了“两免一补”政策对儿童教育成果的长短期影响,得到以下重要结论:
撰稿:韩人斌
编排:经管小黄
排版:高也茹
疯狂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