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都存在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没有漏尿、阴道松弛、膨出脱垂、盆底痛等症状,医生却建议做盆底评估?评估后发现指标异常,需要做盆底肌修复吗?
1、先有生理性改变,再有病理性改变
女性盆底问题,先是生理性改变,然后才会出现临床症状。盆底肌受损过程:先出现生物化学变化,再有电生理特性改变,继而有组织生物力学变化、盆腹动力学变化,最终进展为盆腔脏器出现病理解剖变化,从而影响机体生理功能,出现临床症状。由此可以看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盆底电生理功能已经发生变化,这个时候盆底肌评估就是异常的。妊娠分娩、产后长时间抱孩子、日常生活中高腹压的行为、年龄增长雌激素下降等因素,都会影响盆底肌的生理功能。身体存在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身体出现改变时,会通过别的方式弥补,这个过程被称为“代偿”。正常情况下,盆腔筋膜韧带和盆底肌共同承托着盆腔器官。如果盆底肌出现了生理性改变,筋膜韧带就会代偿一部分盆底肌的功能,以便继续承托盆腔器官。当超过筋膜、韧带的能力后,盆底肌异常症状就会表现出来。有些女性天生盆底肌结构就是异常的,因此无论后天是否有出现症状,盆底肌评估都会出现异常指标。
盆底问题的高发期通常在产后与围绝经期。产后妈妈需要在产后42天、恶露排净后做一次盆底肌评估,围绝经期女性日常就可以做盆底肌评估,准确了解自己的盆底肌状态。
2、及时做盆底肌修复
如果盆底肌评估结果异常,无论是否有症状,都要及时做盆底肌修复,预防问题逐渐加重演变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3、日常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修复完成后,日常生活中也要坚持盆底肌训练,巩固修复效果,维持盆底健康,预防老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1] 朱兰.女性盆底电生理大数据对盆底康复的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