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东北大姐,靠卖花生年入过亿

创业   2025-01-12 15:54   广东  


(本文访谈创始人嘉宾:英姐)

在我的会员群中,有一位别具一格的创业者,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从她身上,我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犹如破土而出的新芽,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都能顽强生长。

她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恰似春日暖阳,温暖而明亮,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她虽年近六旬,却是会员群里年龄最长者,然而心态却与我们毫无二致,甚至比众多年轻人还要拼搏奋进,仿佛岁月从未在她的斗志上留下痕迹。

即便已临近花甲之年,她依旧毅然坚守在创业的最前沿,怀揣着炽热的梦想,决心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无畏地迈向全新的行业领域。

她,便是本文的主人公英姐,在外界,人们更习惯亲切地称呼她为花生姐,亦或是花生女神。

她与花生的缘分,已绵延了十六个春秋。在她所处的行业与市场版图中,她的故事如同一首广为传唱的歌谣,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以几万元作为起点,毅然决然地从东北奔赴广州,这座对她而言既陌生又充满机遇的城市。

初来乍到时,她人生地不熟,却凭借着倒卖花生的营生,一步步稳扎稳打,实现了令人惊叹的跨越,一年便能创造近亿的销售额,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众人眼中的花生女神。

英姐所从事的生意,虽扎根于传统行业,却丝毫不影响她自身散发出现代时髦的气息。她对知识充满渴望,对新事物始终保持着一颗好奇之心,如同孩童探索未知世界般热情满满。

犹记得为她做访谈的那天,她精心准备了好几套风格各异的衣服,宛如一位即将登台的时尚模特。公司楼下那片充满艺术氛围、适合拍照打卡的场地,成为了她展现风采的舞台。

通过那一天与英姐深入而坦诚的交流,我对她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对她波澜壮阔的创业故事也愈发肃然起敬。


01

英姐来自东北吉林,2008 年,她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踏上了前往广州的征程。在开启广州档口花生售卖生意之前,她的人生宛如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涉足过众多不同领域。

她曾经营过充满烟火气的餐厅,在那里,她用美食传递温暖;也曾投身游戏厅行业,感受过娱乐产业的活力;还参与过木材倒卖,在商业的浪潮中穿梭;出租车承包生意,她也有所尝试;甚至还肩负起管理几百人的工厂重任,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更有过摆摊的经历,体验过底层创业的艰辛与不易。

她的人生,无疑是一部奋斗的史诗,“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这句座右铭,在她身上得到了最为生动的诠释。

英姐虽仅有小学文凭,但她的谈吐优雅大方,思维敏捷清晰,丝毫让人察觉不出她学历的局限。若不是她亲口提及,在小学毕业后便早早踏入社会,我无论如何也难以将她与小学文化程度联系在一起。

在访谈过程中,我由衷地对她说:“您并非缺乏文化内涵,只是缺少一张文凭而已。”

由于家庭的种种缘由,英姐在年少时便无奈辍学,从此步入社会的大舞台。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结识了相伴一生的伴侣——她现在的丈夫。

二人携手踏上创业之路,从东北出发,一路南下至广东,凭借着仅有的三万元启动资金,凭借着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商海的波涛中乘风破浪,最终实现了年营收近亿的辉煌成就。

花生行业,看似平凡无奇,毫无技术门槛可言,不过是简单的货物倒卖生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行业,却成为了英姐人生的转折点,让她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她对这份事业的热爱,犹如鱼儿对水的眷恋,深入骨髓,难以割舍。

02

回溯往昔,在广州开启档口卖花生之前,19 岁的英姐与丈夫喜结连理,随后在当地开设了一家餐厅。当时,她丈夫家中有一个档口,21 岁的英姐怀揣着创业的梦想,鼓起勇气向公公提议:“爸,这个档口能不能别租给别人了,我想用来开餐厅。”公公见她年纪轻轻,且毫无从商经验,心中满是担忧,便耐心劝她打消这个念头。

但英姐心意已决,坚定地说道:“爸,您就给我一次机会试试吧,如果实在做不好,我以后就不再提这件事了。”公公见她如此执着,最终被她的决心所打动,同意了她的请求。

当时,英姐为这家餐厅投入了 900 元。令人惊喜的是,开业仅仅一个月,餐厅便成功回本。英姐为人善良热情,深谙经营之道,将餐厅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生意愈发红火。

有时,餐厅的厨师忙不过来,英姐便亲自下厨学习做菜。起初,她的丈夫并不支持她的做法,因为每次做菜都会浪费不少食材。但英姐深知,在餐饮行业,厨师是关键环节,若过度依赖他人,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

只有自己掌握厨艺,才能确保餐厅运营的稳定性。于是,她不顾丈夫的反对,坚持学习烹饪。日复一日,她的厨艺日益精湛,为餐厅的生意锦上添花。

随着餐厅生意的蒸蒸日上,英姐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她那颗充满冒险精神的心开始蠢蠢欲动,渴望涉足更多领域。看到木材生意前景可观,她便果断投身其中;察觉到出租车生意有利可图,她又毫不犹豫地承包出租车。然而,人的精力终究有限,过多的业务让她应接不暇。

餐厅生意因疏于管理而一落千丈,木材生意也因政策变动而被迫停滞,出租车生意同样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种种困境接踵而至,导致英姐的资金链断裂,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无奈之下,她只能关闭餐厅用以偿还债务,即便如此,最终还是欠下了1.6万元的外债。

在 20 世纪 90 年代,1.6万元无疑是一笔巨款,万元户已然是令人羡慕的富裕阶层。英姐从事业的巅峰瞬间跌落谷底,犹如从云端坠入深渊。但她并未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坦然面对债主,坚定地承诺:“请你们放心,我一定会还钱,只是现在需要一些时间。”

不久之后,英姐毅然卖掉房子,还清了所有债务。那段负债的日子,如同阴霾笼罩着她的生活,让她常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她心中始终怀揣着希望,不愿被这份沉重的压力束缚,渴望早日挣脱困境,重新拥抱生活。

03

还清债务后,英姐告别了家乡,应叔叔的邀请,前往他的雪糕签厂帮忙管理。这座拥有 300 人的工厂,对英姐而言,既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面对陌生的管理领域,英姐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激起了她内心深处的斗志。她深知,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勇敢面对,才能不断成长。

她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管理知识中,用心去了解每一位员工的需求,努力与他们打成一片。

在她的悉心管理下,叔叔的工厂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业绩蒸蒸日上。

然而,市场如同一变幻莫测的海洋,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随着伊利、蒙牛等大品牌的强势崛起,冰棍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单一的产品难以在市场中立足。叔叔的工厂逐渐陷入困境,面临着转型或关闭的艰难抉择。

当工厂最终不得不关停时,员工们对英姐充满了不舍之情。他们自发组织了一场温馨感人的欢送会,以表达对英姐的感激与敬意。在过去的几年里,英姐与员工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之间早已超越了普通的上下级关系,更像是亲密无间的家人。

这段宝贵的工作经历,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英姐前行的道路。让她对企业管理和市场的正规化运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行事,缺乏规划和风险意识。

她学会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审时度势,为未来的创业之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04

离开冰棍厂后,英姐再次回到锦州,陷入了对未来的沉思。她反复思索着自己的人生方向,最终决定重拾老本行——开餐厅。

毕竟,餐饮行业她相对熟悉,有着一定的经验和人脉。于是,她精心筹备,开设了一家驴肉餐厅。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餐厅开业后,虽然生意看似不错,但赊账的情况却屡见不鲜,导致现金流严重不足。英姐每日辛勤劳作,却看不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心中满是无奈与疲惫。深思熟虑后,她毅然决定关闭餐厅,另谋出路。

关掉餐厅后,英姐手中的资金所剩无几。为了维持生计,她选择了一项投入成本较低的生意——卖白条鸡。

那段日子,可谓是英姐人生中最为艰苦的时光。每天清晨,当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之中,凌晨 5 点,英姐便迎着凛冽的寒风,骑着自行车踏上征程。在零下 20 多度的严寒中,她要骑行几十公里,前往乡下进货,然后再返回城里售卖。

寒风如刀割般划过脸颊,刺痛着她的肌肤,但英姐从未抱怨过一句。

她的心中始终怀揣着希望,一边艰难地骑行,一边哼唱着激昂的革命小曲。在她看来,眼前的苦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不懈,幸福美好的日子终会来临。

后来,英姐在市场租了一个档口,开始经营灌肠生意。

凭借着独特的手艺和对品质的严格把控,她的灌肠很快在当地市场声名远扬。当地人只要提及灌肠,便会想起那个热情好客的英姐,她做的灌肠味道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在经营灌肠生意的那几年,英姐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再次卖掉房子,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了稳定的生活。

英姐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迅速适应并生根发芽。她从不拘泥于身份和面子,既能在管理几百人的工厂中展现卓越的领导才能,也能坦然地在街头摆摊卖货,或是辛苦地售卖白条鸡。

只要是不违背良心、能够合法赚钱的事情,她都愿意尝试,并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种豁达的心态和坚韧的品质,无疑是她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借鉴。

也正是因为这份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48 岁的英姐在叔叔的再次邀请下,毅然决然地离开东北,再次来到广州,开启了人生的又一段征程。

尽管前方充满未知,但她坚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一定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05

过往丰富的创业经历,如同打磨璞玉的过程,赋予了英姐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果敢的执行力。一次偶然的机会,英姐在市场购物时,留意到花生的价格差异。

在广州,一斤花生能卖到 3 元,而在她的老家,价格却仅需几毛钱。这一发现,犹如一道光照进了她的商业视野,让她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她坚信,从东北老家采购花生运往广州销售,必定能创造可观的利润。

心动不如行动,英姐迅速联系了老家从事批发生意的朋友,果断进了一大卡车花生。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

由于对市场价格波动的预估不足,当这批花生运抵广州时,价格已然跌破进价。这第一车花生,不仅没有为她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让她亏损了 10 多万。

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英姐和丈夫并未选择放弃。为了节省几百元的人工费,他们亲自卸货搬运,每一袋花生都承载着他们的汗水与坚持。但在疲惫不堪的劳作之后,英姐也意识到,为了这区区几百元,让自己如此劳累并不值得。

她对丈夫感慨道:“已经亏损了这么多钱,又何必在乎这几百元的人工费呢?以后无论盈亏,都不能再这么辛苦了。”

与此同时,当地的竞争对手得知英姐涉足花生生意后,为了打压她,联合起来恶意拉低价格,企图让她知难而退。

然而,英姐岂是轻易言败之人?

她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精神被彻底激发出来。

她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找到出路。于是,她开始冷静地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车花生便成功回本,第三车更是盈利 3 万元。这来之不易的成绩,让英姐信心倍增,更加坚定了她在花生生意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从 2008 年起,英姐在花生生意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一晃便是十六个年头。她从最初的几万元起步,凭借着诚信经营的理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逐渐积累了上亿的资产。

在这个过程中,与她合作的客户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从第一车花生就开始合作的老客户。这些客户之所以愿意长期与英姐合作,正是因为她始终坚守诚信原则。

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只要是与客户约定好的价格,即便最终成交时价格更低,英姐也会毫不犹豫地按照约定价格销售;若价格上涨,她也甘愿自己承担损失,绝不让客户吃亏。这种重信守诺的品质,让英姐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成为了客户心中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凭借着这份诚信,她在花生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当地最大的花生贸易商。

如今,英姐并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花生原材料的销售领域。过去,她的业务主要集中在 toB 端,为工厂、大型连锁餐厅等提供原材料。

随着供应链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深入发展,她敏锐地察觉到消费端市场蕴含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潜力。于是,她怀揣着新的梦想,决定进军消费端市场,开启人生的又一次挑战。

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英姐,依旧怀揣着一颗年轻的心,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她打算创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这个品牌的名字,是她精心选取两个孙子名字中的各一个字组合而成。她希望通过打造这个品牌,为孙子们留下一份可传承的宝贵事业,让家族的奋斗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得以延续。

我们满怀期待地祝愿英姐在新的征程中,能够再次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的梦想。相信她的新事业必将如璀璨星辰般闪耀,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书写出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更多精彩访谈】


柴公子对话管兴:大事件,年GMV10亿,全网粉丝3亿的生意经

抖音这条冷门赛道,1个人1年赚4000W~

闯货,一家独特的私域卖货平台

中大高材生,5年时间,干成了私域电商百亿服务商

励志!97年女孩,大厂销冠“毕业”卖跳蛋,年入过百万……

两忘,从银行辞职,到年销千万的私域供应链

EMO包包刘波,通过私域,年销售5000万

黄鲜生,从卖车厘子到开线下水果店,首年目标100家

广西女孩,创业十年,成为了中国紫草女王




【插一下广告】


本文为柴公子创始人访谈,柴公子创始人访谈旨在讲好创始人故事,为创始人打造IP,塑造背书,传播价值,让创始人快速的在私域圈树立人设,打造IP,让更多的渠道,供应链了解你,促进和加快链接和合作。

合作请添加微信:chaigongzi0127(备注创始人访谈,非诚勿加)

‍‍‍‍


【作者简介】
柴公子,柴公子创业圈主理人。做创始人付费社群,链接高端人脉,优质卖货渠道资源,我们是通过文字,视频做创始人访谈,旨在认真讲好每一位创始人的故事。

拥有十年私域运营操盘经验,华南六少成员之一,也是微商界最早,最知名自媒体联盟,畅销书《微商掘金》作者,操盘过多个过亿级微商品牌,曾拥有上万人微商团队,年销售最高3亿GMV,社群电商悦啦精选操盘手,GMV2亿,私域行业头部平台之一。

(添加时请备注公众号粉丝)

我是柴公子
柴公子创业圈主理人,为创始人打造IP,专注创始人故事访谈。 10年以上私域电商创业经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