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警钟:从拒绝签字事故透视行业挑战与社会共治之道

文摘   2025-02-06 12:58   陕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案例回顾



    12月29日,长沙善孝堂养老院发生一起意外事件,八旬老人谭奶奶不慎摔倒导致骨折。医生迅速评估了老人的病情,并明确表示急需进行手术治疗,以防止骨折部位进一步恶化并减少潜在并发症的风险。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家属却拒绝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与养老院陷入了长时间的僵持状态。

    老人的生命因此被这场责任纠纷悬于一线。养老院方面多次与家属沟通,强调手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但家属依然坚持己见,迟迟未能作出决定。这不仅让老人的身体承受了极大的痛苦,也让养老院的医护人员陷入了无奈与焦虑之中。

    面对这一生命与责任的难题,养老院再次呼吁家属能够尽快签字,让老人能够尽快接受手术治疗,减轻痛苦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养老院也表示将全力配合家属和医生,为老人提供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此次事件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社会敏感的神经上,不仅撕开了老年人照护、医疗决策以及家属与养老机构之间责任划分的隐秘裂痕,更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暴露无遗。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面对老年人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时的无奈与挣扎,也揭示出我们社会在平衡各方利益时的苍白与无力。

    本次案件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在老年人照护、医疗决策以及家属与养老机构之间责任划分的问题上,我们社会的制度设计、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观念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缺陷。我们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来明确各方的责任与义务,需要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来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更需要更加深入人心的道德观念来引导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类似困境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争议焦点

   

     1月19日,谭奶奶不慎在养老院摔倒并导致骨折。随后,其子王先生前往养老院追究责任,双方因责任划分问题陷入僵局,进而使得手术签字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养老院方面已向记者求助,表示由于王先生迟迟未能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谭奶奶正面临错过骨折最佳手术期的风险,他们对此感到束手无策。


机构的积极处置

   

    善孝堂养老院的负责人余锷表示,谭奶奶目前的生命体征尚属平稳,但医院方面强烈建议尽快进行手术以治疗其骨折。事发当日,养老院已迅速将谭奶奶送往医院进行初步处理,并多次尝试联系其家属王先生,希望他能出面签署手术同意书,遗憾的是,王先生一直未现身。

    自2024年12月29日至2025年1月3日,养老院不仅通过社区街道进行了多次沟通尝试,还联系了老人户籍所在地的永州民政部门,寻求协助以促使家属尽快做出决定并签署同意书。然而,尽管做出了这些努力,养老院仍未收到家属的任何回应。

    余锷强调,由于谭奶奶即将接受的髋关节手术涉及麻醉,且鉴于其高龄,手术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没有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的情况下,医院无法为谭奶奶进行手术。


双方对话实录


养老院工作人员(焦急地):王先生,您好,我是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有件事情非常紧急,需要您尽快过来一趟。

王先生(疑惑地):什么事?我在外面呢。

养老院工作人员:是关于您母亲的手术问题。医生说再不做手术就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了。作为监护人,您必须过来签字同意手术。

王先生(紧张地):哪个医院?

养老院工作人员:还是之前送您母亲去过的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那里的医生都准备好了。

王先生(不满地):为什么要送到那里去?不能送到社区医院吗?

养老院工作人员(耐心地解释):社区医院设备和技术有限,无法处理您母亲这种复杂的骨折手术。第一医院北院是离我们最近且具备处理能力的医院。

王先生(不满情绪升级):那你们送之前怎么不咨询我的意见?

养老院工作人员(略带歉意):王先生,非常抱歉给您带来了困扰。我当时确实在咨询您的意见,如果您希望换家医院,我们也可以考虑。

王先生(语气强硬):那我问你,谁把她从医院接出来的?

养老院工作人员(语气平和):因为您一直没有签字同意手术,医院也无法继续治疗,所以我们才把您母亲接回来的。

王先生(愤怒地):这是你们说的啊,所以是医院的责任?

养老院工作人员(诚恳地):王先生,医院也多次给您打过电话,出院时医院主任还给您发了信息,我们也给您打了电话。当时民警也在现场,可以作证。

王先生(语气稍缓,但仍带着不满):那又怎样?谁同意出院的?是谁同意的!



问题反思

一、急救架构存在不足

  1. 法律法规不完善

  • 当前法律法规对于家属拒绝签字导致救治停滞的情况缺乏明确规定,使得养老院和医院在处理此类事件时缺乏明确的法律指导。

  • 应急救治机制不健全

    • 应急救治机制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效率,特别是在涉及家属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如何迅速启动救治流程、保障患者权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沟通协作机制缺失

    • 家属、养老院、医院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决策延误。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快速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协调各方资源成为关键。

  • 公众意识不足

    • 公众对于急救知识和法律法规的了解不足,导致在紧急情况下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特别是在涉及生命健康的问题上,家属的犹豫和拒绝往往源于对救治效果的担忧和对法律责任的恐惧。

    二、建议与对策

    1. 完善法律法规

    • 政府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家属拒绝签字导致救治停滞的法律责任和处理程序,为养老院和医院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

  • 优化应急救治机制

    • 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应急救治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启动救治流程、保障患者权益。同时,应加强对养老院和医院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加强沟通协作机制建设

    • 建立家属、养老院、医院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在紧急情况下,应迅速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协调各方资源,共同制定救治方案。

  • 提升公众意识

    • 加强急救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法律意识。特别是在涉及生命健康的问题上,应引导家属正确看待救治效果和法律责任,做出明智的决策。

  • 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

    • 在家属与养老院之间存在争议时,可以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等,为双方提供公正、客观的调解服务,促进问题的妥善解决。

        本案例不仅反映了家属拒绝签字导致救助停滞的具体问题,更深刻地揭示了整个应急救治体系及宏观架构中存在的不足。为了有效应对类似事件,需要政府、养老院、医院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完善法律法规、优化应急救治机制、加强沟通协作机制建设、提升公众意识以及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等多方面的努力。


    具体措施

    一、合同与授权委托书的完善

    1. 增加紧急救治条款

    • 在与老年人及其家属签订的入住合同中,明确增加紧急救治条款。该条款应详细规定在紧急医疗情况下,养老机构有权根据专业医疗人员的判断,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手术、输血、用药等。同时,明确在无法及时联系到家属或家属拒绝签字的情况下,养老机构有权代替家属做出救治决策。

  • 签订授权委托书

    • 要求老年人在入住前,与其家属共同签订一份授权委托书。该委托书应明确授权养老机构在紧急医疗情况下,可代替家属进行重大医疗活动的确认,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同意、治疗方案选择等。同时,明确授权的有效期限和撤销条件。

    二、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化

    1. 建立紧急救治流程

    • 养老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紧急救治流程,明确在紧急医疗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责任人。流程应包括初步评估、紧急救治、家属沟通、法律支持等多个环节,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救治。

  • 加强员工培训与考核

    • 定期对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与考核。确保他们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

    三、加强沟通与宣传

    1. 加强家属沟通

    • 在老年人入住前,与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明确双方在紧急医疗情况下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定期向家属通报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医疗情况,增强家属的信任和支持。

  • 加强宣传与教育

    •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急救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急救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正确应对。同时,引导家属正确理解养老机构在紧急医疗情况下的角色和责任。

        养老机构在应对紧急医疗情况时,需要完善合同与授权委托书、优化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沟通与宣传等多个方面的努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救治,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结语

       对于养老从业者而言,这起事故是一次警醒。它提醒我们,在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将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各项服务规范、专业、安全。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此外,与医疗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在紧急医疗情况下能够及时获得专业支持和资源,也是养老从业者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这起事故更是对我们的一次深刻警醒。它揭示了当前社会在养老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挑战,提醒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和指导,推动养老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老年人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的关注和重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之,这起事故不仅是对养老从业者的一次警醒,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一次深刻反思。我们必须从多个层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的社会目标,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案例来源:湖南都市

    往期精彩

    九旬老人养老院意外身亡,家属与院方纠纷升级

    养老院坠床事故引发的责任反思

    养老院安全警钟:擅自锻炼致伤事故引发的责任与整改思考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事故全分析      改进建议好


    养老内控
    养老机构星级辅导,标准体系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