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观影挑战,明天开始打卡啦!

文摘   2025-01-24 18:24   英国  


对于考戏影专业的同学来说,看电影是头等大事,也是每个未来的“电影人”的第一节必修课。为了更好地带大家进入电影世界,养成观影的习惯, 戏梦特地推出了考研观影计划 

这个寒假,从春节档出发,贯穿中国电影史与外国电影史,与国际热门佳片联动,系统了解考研的必看片目。

从电影中学习电影

让看电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考研阶段必需的观影一般分为三类:

用于辅助影史相关知识点学习,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代表作品,理解经典影片中所呈现的美学特质。观影是影史学习的原点,只有通过影像才能更深切地将其与知识点相勾连,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刚进入电影史学习时的观影方法 

(1)先看参考书,了解影片的相关信息和创作背景,初步认识其美学特征及影史地位。

(2) 看电影,认真观看,不可倍速或通过XX分钟看电影来充数。对很多刚入门的同学来说,也许不能完全看懂早期的艺术电影,这个很正常,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观影习惯,大师之作也需要观众不断成长以后才能理解其深刻的哲学观,但此刻在观看时,我们只需感受其中的影像魅力即可。

(3) 看完以后回过头来再去看书,查看书中对这部影片的解读,试图理解影片的创作,并吸收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重点关注不同档期的热门影片以及口碑佳作,这些影片往往构成了重要的电影专题,同时也应和了国内电影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是后期强化复习的重点。同时,对部分影片需要做深度分析和影评撰写,以应对考试中的专题论述和影片分析。

包括电影节获奖影片、国内外流媒体及院线佳片。这些影片代表了当下世界范围内的电影行业发展、创作现状、美学潮流,可以帮助考生在第一时间了解电影行业的前沿动态,预测出题动向,以应对考试中关于产业热点及影评的相关考点。

本次戏梦的打卡观影活动就精选了上文三类影片,同时涵盖最代表大卫·林奇的五部影片作为其纪念回顾。以最精炼又全面的方式真正为大家提供有益和有效的片单,塑造观影习惯,扫清前期障碍。

无论你是否为戏梦的学员,无论你是否为26级影视类的考生,我们鼓励任何热爱电影的同学参加

无关乎影评的篇幅,文采、视角,只要是真心实意地表达自己对电影的见解,就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 1月25日~2月25日

在规定时间内打卡,每单元打卡不能少于1部,每天打卡上限为两部。

❂ 参与打卡平台:


小红书

100字以上影评文案+至少2张剧照

1.在规定时间内打卡,每单元打卡不能少于1部每天打卡上限为两部

2.打卡平台为小红书100字以上影评文案+至少2张剧照

+ tag#戏影考研# #电影学考研# #艺术考研 

+ @戏梦电影考研

1.冠军奖励:打卡数量最多的同学将获赠两张电影票

2.勤奋奖:打卡超过20天的所有同学都可获赠一张电影票

本次观影打卡的影史经典片单源自戏梦入门班影史带读课,观影、课程与阅读结合,能够全方位掌握参考书中对于电影艺术发展的表述,并连接影片、影人、流派等相关考点,为接下来的背诵学习打下基础,以应对考试中的影史题目。

片单中的影片分别代表了每个专题最具代表性的创作特征,真正代表了以一见百的经典质量,配合带读课的讲解,让纸上的历史复现于影像中。

 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本片是现存最早的中国电影,是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在1922年创立之初摄制的四部系列影片之一。

 30年代电影(1932年-1937年)

《神女》是中国无声电影达到成熟和高峰的标志,被国际影坛誉为中国电影黄金年代的最佳默片之一。《马路天使》被认为是中国有声电影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乔治·萨杜尔称之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先驱”。

 战时与战后(1937年-1949年)

《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战后创造了当时国产电影卖座的最高纪录,此片是战后进步电影的范本。《小城之春》在许多方面已具有现代电影的萌芽,是中国现代电影的先驱。

“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年-1966年)

《青春之歌》成功地塑造了带有十七年时期意识形态特征的革命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早春二月》的散文诗式风格与典型的十七年电影相照应,可透视出当时新文艺思想的内在逻辑。

 “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6年-1989年)

《小花》被誉为中国电影复苏时期的开山之作,它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历史相结合,展现了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城南旧事》摆脱了此前新中国电影对历史叙事、政治隐喻要求的沉重负债,为中国的散文化电影提供了一个出色的范本。

 市场化时期的中国电影(1992年-)

《霸王别姬》是当时陆港合作的一大例证,并拿下戛纳最佳荣誉。该片体现了社会变迁、社会阶级斗争、社会对人的摧残,同时反映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感和悲剧性。

 电影的诞生 

《工厂大门》是卢米埃尔早期纪实影片的代表,并开创了电影的纪实传统。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及其他影片则确立了电影的价值特性在于其叙事力量,为电影表现力的拓展和“非纪实”脉络的发展跨出了关键一步。

 电影叙事形式的发展 

《火车大劫案》是第一部从舞台化转向电影化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创造和革新了前辈和同时代人行之有效的叙事方式,将电影技巧有效运作为电影语言。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卡里加里博士》是德国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其高度的风格化归功于电影与美术的结合。

 美国好莱坞“黄金时代”

《公民凯恩》使好莱坞完成了视听语言模式的现代化转化,开启了人们的电影新认识。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在《游戏规则》中,雷诺阿发展和深化了景深镜头和长镜头的表现能力,释放了画面的含混与多义,是无声电影转向现代电影中的重要一环。

 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夏伯阳》的人物的成功塑造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关于典型人物的论说。《雁南飞》则代表着斯大林去世后“解冻时期”的典型风貌。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是意大利战后时期最重要的影片。其代表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突破中产趣味,关注社会困境、使人民直面人生的道德立场。

本次观影打卡为大家列出的春节档专题是一年中的重中之重:“贺岁”历史由来已久,作为观影基数最大,并发展为“新民俗”的档期,春节档的热点影片往往与社会文化事件相伴而生,常常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往往产生全年票房冠军,其开年的时间节点也意味着将被学界和行业长线讨论。

2025年春节档不仅涵盖了犯罪悬疑、喜剧爱情、青春家庭等多种类型,更有多部续作和前传延续了之前的经典,在备考前期解决春节档涵盖的新风向、产业变化、热点专题,采用研究生视点观察国内电影行业,不仅是入门的重点,对后期备考也有着深远影响。

本“国际视野”单元涵盖三大电影节获奖影片和在国际上引发重要反响的影片。2024年,全球艺术电影领域展现出了新的创作趋势与深刻的社会思考。关注国际新片不仅能够透视前沿状况,为考研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例,同时也是考生突破通用片例,展现自己电影素养和竞争力的部分。

当地时间1月16日,美国著名超现实主义导演大卫·林奇(David Lynch)去世,终年78岁。

大卫·林奇是现代美国电影创作的伟大复兴者,他始终着迷于一种梦幻般的电影语言的探索,运用惊人的平衡感和技巧游走于主流电影和先锋电影的边缘,林奇为电影银幕带来一种怪诞、黑暗和诡异不安的真实感,一种由极端的暴力、怪异的喜剧和奇妙的美丽为特征的噩梦世界。

本单元精选大卫·林奇最重要的五部作品,纪念的同时帮大家铆定开年这一热点,感受大卫·林奇影像世界的魅力。

END

作者/戏梦学姐

排版/MIF

编辑/驹子


戏梦电影考研
全国戏影考研头部机构,总录取人数为全国之首。辅导专业包含艺术学(学硕)、戏剧与影视(专硕)。创办7年,辅导院校30+所,累计上岸近千人。顶级教学团队,各院校针对小班辅导,全程陪伴,助你圆影戏之梦。 咨询添加XMFILM1或XMFILM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