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影史框架梳理
中影史历史分期框架
中影史百年六代导演框架
二.中影史片单推荐
历史分期⽚单
六代导演⽚单
名校名师推荐⽚单
近年新作精选
三.阅片方法介绍
中国电影史是考研考察的重点,而学习电影史,不可能脱离电影本身。本期我们将对中国电影史⽚单进⾏搜集与整理,内容包括影史框架梳理、多维度片单推荐、阅片方法介绍三个部分。
文章尽量从多⻆度出发,帮⼤家形成中国电影史经典影⽚与热门新作共同构成的丰富阅⽚体系,⼒求给同学们提供阅⽚选择的思路和视野,为后续电影史学习建立⼀定基础。
在整理⽚单之前,可能还有很多初学以及跨考的同学对中国电影史不⼤熟悉,所以我们先梳理⼀下电影史的整体框架。
这部分由两个维度组成,第⼀个是常⽤的历史时间划分法,另⼀个是在学术研究领域最常提及的“六代导演”划分,在了解中影史框架的基础上再进⾏阅⽚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部分历史分期参考自李少白《中国电影史》,带大家简单理顺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与历史特征。
尝试时期(1905-1923)
从1905年拍摄《定军山》起至1923年《孤⼉救祖记》上映⽌。
探索时期(1924-1927)
这⼀时期从《孤⼉救祖记》上映后的1924年开始到1927年⽌。
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1)
这⼀时期起⾃1928年,至1932年“⼀·⼆八”淞沪抗战⽌。
变革时期(1932-1937)
这⼀时期起⾃1932年“⼀‧⼆八”事变,⽌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全⾯抗战爆发。
非常时期(1937-1945)
这⼀时期对应于抗⽇战争时期,起⾃“七七”事变,⽌于1945年抗⽇战争胜利。
丰收时期(1945-1949)
这⼀时期指1945年抗⽇战争胜利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段时间,相对应于解放战争时期。
“十七年”电影(1949-1966)
这⼀时期从1949年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至1966年“文化⼤⾰命”开始⽌,通常称为“⼗七年”电影。
禁锢时期(1966-1976)
这⼀时期从“文化⼤革命”开始到1976年10⽉粉碎“四人帮”为⽌,对应于史学界所说的“文化⼤革命”⼗年。
再探索时期(1977-1992)
这⼀时期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92年10⽉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化时期(1992至今)
这是指改⾰开放的后期,或称“后改⾰时期”,从1992年至今。
“六代导演”的提法,并不是电影理论家们经过周密地思考提出来的,⽽是约定俗成形成的,⽬前被国内外相当⼀部分研究中国电影的学者所采⽤。
【第⼀代导演】指默⽚时期的电影导演,中国电影拓荒者。
【第⼆代导演】指主要活跃于30〜40年代的电影导演群体。
【第三代导演】指从解放初到“文⾰”前活跃于影坛的⼀批导演。
【第四代导演】指“文⾰”前夕毕业、“文⾰”后开始获得独立拍⽚机会的中年导演群。
【第五代导演】主要指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文⾰”后首届)的⼀批导演和与之有接近⽣活道路和学习经历的⼀些导演。
【第六代导演】⼀般认为是指20世纪60年代出⽣,80年代以后接受影视教育,90年代中期形成的新的创作群体,其中还包括⼀部分热爱电影的⾃由职业的艺术家。
⽚单内容包括:历史分期⽚单、六代导演⽚单、名校名师推荐⽚单、近年新作精选,四种⽚单从不同维度出发整理了中影史的重要电影,同学们可以根据学习情况与个人喜好,选择性观看。
* ⽚单说明:根据上文提到的中影史的历史时间划分为框架,推荐不同时期代表性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必看影⽚,适合在时间相对充裕的考研初期,在学习影史的同时补充观看。
尝试时期(1905-1923)
此时,不论是企业运作还是艺术创造,都带有摸索、试探的意味。
◉ 重要作品:《定军山》《难夫难妻》《庄子试妻》《⿊籍冤魂》《阎瑞⽣》《红粉骷髅》《海誓》《莲花落》《孤⼉救祖记》
探索时期(1924-1927)
这⼀时期总体增强了⾃觉性,既包括电影作为艺术的⾃觉,又包括电影企业的⾃觉。
◉ 重要作品:《⽟梨魂》《苦⼉弱女》《最后之良心》《上海⼀妇人》《弃妇》《伪君子》《爱神的玩偶》《不堪回⾸》《⽟洁冰清》《天涯歌女》
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1)
这⼀时期电影商业竞争⾛向⽩热化、恶性化;危机后也出现转机现象。
◉ 重要作品:《故都春梦》《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记》《歌女红牡丹》《盘丝洞》
变革时期(1932-1937)
这是⼀个划时代的变⾰时期。第⼀,从无声到有声的变⾰。第⼆,中国电影的⽣存环境和作品的形式与内容发⽣了巨⼤变化。
◉ 重要作品:《狂流》《春蚕》《渔光曲》《姊妹花》《桃李劫》《风云⼉女》《都市风光》《马路天使》《⼗字街头》《⼤路》《神女》《狼山喋⾎记》《夜半歌声》
非常时期(1937-1945)
这个时期的电影分处于四个地区:抗⽇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租界区、沦陷区。
◉ 重要作品:《⽊兰从军》《八百壮⼠》《保卫我们的⼟地》《貂蝉》
丰收时期(1945-1949)
这⼀时期虽然时间不长,但创作上取得的成就很⼤,可以看作继20世纪20年代中期和30年代后期之后,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三个黄金时代。
◉ 重要作品:《⼀江春⽔向东流》《⼋千⾥路云和⽉》《万家灯⽕》《乌鸦与⿇雀》《⼩城之春》《假凤虚凰》
“十七年”电影(1949-1966)
中国电影进入划时代的社会主义时期,在⽣产规模、管理体系、意识形态、题材内容与电影语言形态等诸方⾯,探索新的道路,呈现新的风貌。
◉ 重要作品:《林则徐》《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新局长到来之前》《五朵金花》《早春⼆⽉》《林家铺子》《伤逝》《南征北战》《我这⼀辈子》《农奴》《祝福》《英雄⼉女》《桥》
禁锢时期(1966-1976)
分为两个阶段。前⼀阶段从“⼤批判”开始到拍“样板戏电影”为⽌。后⼀阶段则以1973年“元旦会议”为界,开始有故事⽚的拍摄。
◉ 重要作品:《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女》
再探索时期(1977-1992)
这⼀时期在创作上岀现了“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导演群体各展其长、百花争艳的繁荣局⾯,更加清晰地形成了“主旋律”、探索及艺术⽚、商业⽚并不均衡的三⾜局⾯。
◉ 重要作品:《城南旧事》《巴山夜⾬》《湘女萧萧》《本命年》《⾹魂女》《黑骏马》《⽼井》《变脸》《沙鸥》《孙中山》《人·鬼‧情》《青春万岁》《邻居》《黄⼟地》《孩子王》《红高粱》《菊豆》《⼤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猎场札撒》《盗马贼》《⼀个和八个》《⿊炮事件》
市场化时期(1992至今)
在这⼀时期⾥,电影体制改⾰更加深化,电影作为产业的性质得到中央的确认。主流、商业、艺术三种性质影⽚的差别愈来愈⼩,界限更加模糊并逐渐趋向于融合,有序的中国电影市场态势正在形成。
◉ 重要作品:《云水谣》《霸王别姬》《英雄》《⼗⾯埋伏》《活着》《阳光灿烂的⽇子》《甲方⼄方》《不见不散》《⼤腕》《⼿机》《北京杂种》《东宫西宫》《⼗七岁的单车》《⼩武》《站台》《任逍遥》《三峡好人》《苏州河》《爱情麻辣烫》《可可西⾥》《寻枪》《⽃⽜》《杀⽣》《那山那人那狗》《顽主》
* 片单说明:这份⽚单包括六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作品,适合深入学习某个导演风格或某⼀时期的电影创作时观看。
* 片单说明:王牌院校经典课程、电影研究领域的学术⼤咖所选影⽚,皆是中影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可以通过此⽚单汲取中影史发展的精华。
{王牌院校经典鉴赏}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周星)
第一章 中国早期无声电影鉴赏:《劳⼯之爱情》《神女》
第二章 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鉴赏:《马路天使》
第三章 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文电影鉴赏:《⼩城之春》
第四章 20世纪40年代现实主义电影鉴赏:《⼀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
第五章 新中国“⼗七年"红色电影鉴赏:《我这⼀辈子》《五朵金花》《农奴》
第六章 新时期电影创作鉴赏:《巴山夜⾬》《天云山传奇》《城南旧事》
第七章 “第五代”电影创作鉴赏:《⼀个和八个》《黄⼟地》《红高粱》
第八章“第六代”电影创作鉴赏:《可可西⾥》《疯狂的⽯头》《三峡好人》《山河故人》
第九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形态探索类型鉴赏:《⿊骏马》《集结号》《⽩⽇焰火》《⽼炮》《芳华》《我不是药神》
第十章 新世纪以来中国商业电影鉴赏:《卧虎藏龙》《英雄》《无间道》《⼗⽉围城》
111部中国电影史
必看影片(李道新)
1922年-1949年(26部):
《劳⼯之爱情》《⼉孙福》《西厢记》《春蚕》《大路》《姊妹花》《渔光曲》《神女》《浪淘沙》《马路天使》《⼗字街头》《慈母曲》《夜半歌声》《联华交响曲》《保卫我们的⼟地》《⽊兰从军》《王先⽣吃饭难》《渔家女》《八千⾥路云和⽉》《⼀江春水向东流》《太太万岁》《⼩城之春》《万家灯火》《艳阳天》《乌鸦与麻雀》《三⽑流浪记》
1949年-1976年(46部):
《武训传》《我这⼀辈子》《南征北战》《智取华山》《中秋⽉》《渡江侦察记》《董存瑞》《上⽢岭》《祝福》《柳堡的故事》《四千金》《党的女⼉》《林家铺子》《五朵金花》《林则徐》《青春之歌》《战火中的青春》《红色娘子军》《红旗谱》《刘三姐》《南北和》《51号兵站》《甲午风云》《锦上添花》《李双双》《冰山上的来客》《农奴》《梁山伯与祝英台》《七⼗⼆家房客》《早春⼆⽉》《舞台姐妹》《⼩兵张嘎》《龙门客栈》《寂寞的⼗七岁》《保镖》《智取威虎山》《红灯记》《⼗⼆金牌》《秋决》《母亲三⼗岁》《精武门》《倾国倾城》《闪闪的红星》《梅花》《楚留⾹》《流星‧蝴蝶‧剑》
1976年-2004年(38部):
《保密局的枪声》《⼩花》《神秘的⼤佛》《天云山传奇》《城南旧事》《少林寺》《黄⼟地》《似水流年》《⿊炮事件》《童年往事》《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胭脂扣》《红高粱》《稻草人》《人‧鬼‧情》《悲情城市》《笑傲江湖》《⼤决战(三部)》《阮玲⽟》《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蓝风筝》《霸王别姬》《北京杂种》《活着》《东邪西毒》《饮食男女》《爱情万岁》《⿊骏马》《阳光灿烂的⽇子》《长大成人》《⼩武》《⽣死抉择》《⼗七岁的单车》《榴莲飘飘》《寻枪》《你那边⼏点》《英雄》《惊蛰》
中国电影50部(戴锦华)
1981-1990:
《⼩街》《都市⾥的村庄》《黄⼟地》《绝响》《英雄本色》《红高粱》《悲情城市》《本命年》
1991-2000:
《阮玲⽟》《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秋菊打官司》《黄飞鸿之狮王争霸》《霸王别姬》《脸对脸,背靠背》《⼆蟆》《阳光灿烂的日子》《⼤话西游》《甜蜜蜜》《枪火》《西洋镜》《站台》《卧虎藏龙》《花样年华》
* 片单说明:热点趋势往往是电影考研必不可少的⼀环,所以除了以上电影史范畴内的重点影⽚之外,我们还需要补充⼀些新作⽚⽬,这⼀部分⽚单包括新世纪以来的重要电影以及近两年的热门影⽚,是当下华语电影创作特点的重要体现。
豆瓣[TOP250]入围国产电影
教材和课程的影⽚相对比较乏味,豆瓣⽚单更具娱乐性,上榜的影⽚艺术水准也极高,这个⽚单是给同学们边放松边学习的。
(此⽚单整理顺序,按照豆瓣Top250排列顺序,数据更新截至2025年1⽉)
豆瓣近三年评分最高国产电影
TOP250榜单含近三年电影较少,所以在此基础上再补充2022、2023、2024年度评分最高的国产电影。
《当代电影》近两年
“新作评议”片单精选
学界关注的作品是考研学习的重点,能帮助同学形成学术研究的思维,另外整理的时候保留了文章标题,⼤家可以作为影评及论述写作的参考。
(此⽚单整理顺序,按照最新⼀期2024年12⽉刊往前整理排列,整理至2024年1⽉刊)
《只此青绿》:舞动的中华文化之美
情境、感知与伦理:《焚城》灾难书写的三个面向
战争片创作的新探索——影片《志愿军:存亡之战》观后
《749局》:飞翔的版图、符号印迹与精神原乡
双重视角之下——《刺猬》的内涵
《出走的决心》与苏格拉底之问:人应该怎样生活?
探照灯还是手术刀?——《逆行人生》的价值与期望值
国漫之光:评动画电影《白蛇:浮生》
传记仿真、奇观建构与文明互鉴——影片《解密》评析
《抓娃娃》:多重现实下的规训、控制与反挣
《默杀》:惊悚悬疑片的二次跃升
“影舞融通”释放影像新质生产力——论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动物与和解——《狗阵》的“再出发”议题
套层叙事、文本互涉与意义生成——评《走走停停》
《九龙城寨之围城》:集体记忆与类型创新
《年少日记》:多重焦虑下的成长叙事
《雪豹》:一部有关人与自然的辩证法电影
《草木人间》:山水画卷、都市丛林与世界的调谐
“浅视听”时代的“深电影”——论《红毯先生》作为“疯狂”的变体
关注现实敬惜生命:《我们一起摇太阳》的原创性影像价值分析
“事件视界”的叙事及其颠覆——张艺谋电影《第二十条》观后
《飞驰人生2》:作家电影与类型电影的冲突与调适
叙事外溢、边界重置与类型本土化策略——评影片《热辣滚烫》
《回西藏》:作为文化范型的双主角叙事
《年会不能停》:类型惯例、情境并置与怀旧主义的现代性批判
《我本是高山》:人本性启蒙及情绪营造
《涉过愤怒的海》:孤岛困局与涉海救赎
三大电影节获奖的华语电影
戛纳电影节:
金棕榈奖:《霸王别姬》
评委会大奖:《戏梦人⽣》《活着》《青红》
最佳导演:王家卫《春光乍泄》、杨德昌《⼀⼀》、侯孝贤《刺客聂隐娘》
最佳编剧:梅峰《春风沉醉的晚上》、贾樟柯《天注定》
最佳男演员奖:葛优《活着》、梁朝伟《花样年华》
最佳女演员奖:张曼⽟《清洁》(法语)
柏林电影节:
最佳影⽚金熊奖:《红高粱》《喜宴》《⾹魂女》《图雅的婚事》《⽩⽇焰火》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我的父亲母亲》《⼗七岁的单车》《孔雀》
评审团特别奖银熊奖:《晚钟》《河流》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廖凡《⽩⽇焰火》、王景春《地久天长》
最佳女演员银熊奖:张曼⽟《阮玲⽟》、萧芳芳《女人,四⼗》、咏梅《地久天长》
最佳导演银熊奖:严浩《太阳有耳》、林正盛《爱你爱我》
最佳剧本银熊奖:王⼩帅《左右》、王全安/金娜《团圆》
威尼斯电影节:
最佳影⽚金狮奖:《悲情城市》《秋菊打官司》《爱情万岁》《⼀个都不能少》《断背山(英语)》《三峡好人》《色‧戒》《无依之地(英语)》
评审团⼤奖银狮奖:《⼤红灯笼高高挂》《郊游》
最佳男演员:夏⾬《阳光灿烂的⽇子》
最佳女演员:巩俐《秋菊打官司》、叶德娴《桃姐》
最佳导演银狮奖:张元《过年回家》、蔡尚君《人山人海》
最佳剧本奖:杨凡《继园台七号》
把握学习节奏
阅⽚可以根据备考进度来安排,根据当⽇、当⽉学习的电影流派、电影导演进⾏阅⽚,以辅助记忆,将书上⼲巴巴的知识点变成能够真切感受到的视听语⾔、主题表达甚⾄流派特征。这种阅⽚⽅法会使你对影史的理解更加深刻、⽴体。
重点专题梳理
同学们可以依据院校热门考点梳理阅⽚专题,例如类型⽚专题、导演专题、电影热点专题等。阅⽚的同时增强⾃⼰概括梳理的综合实⼒。
拉片学习与运用
挑出精彩片段进细致拉片,将⾃⼰积累的学理性知识点运⽤到具体电影⽚段的分析中,学硕可以分析电影的⽚段进⽽将其运⽤到答题的案例中,专硕可以分析电影的视听语⾔、场⾯调度、分镜、表演等进⽽丰富⾃⼰的创作积累。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学硕专硕都可以通过阅⽚拉⽚学习,并运⽤到备考练习、考试答题、拍⽚实践中。
作者/戏梦学姐
排版/MIF
编辑/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