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院校开设了戏影专业?”
“哪些院校对跨考生友好?”
“哪些院校性价比更高?”
“学硕还是专硕?”
“985还是211?”
相信在备考初期,很多纠结院校的同学们都有同样的困惑与迷茫。本篇推文则聚焦“择校”,整理了一份最全面的择校宝典,帮助大家在有限时间内,全方位理解和精准定位目标院校,进行最佳匹配!
在正文开始前,师姐归纳总结了
择校的“三大要点”
01
认识自己
明确自身的优势及劣势,问问自己最真切的目标与需求又是什么?究竟是名校,还是电影?
02
用对方法
抛弃牛角尖式的“自娱自乐”,从备考初期便开始执行科学的备考规划,准备好一战上岸的决心!
03
结合现实
考研全年都需确保拥有可靠的信息源,时刻关注考情变动,不能闭门造车!
(一)
【学科专业】:
学硕VS专硕
1. 学科改革与考情变动:
(1)专业名称变化;
(2)增加专硕博士;
(3)部分院校专硕扩招;
(4)部分院校学硕缩招。
*戏影学科改革说明
2. 二者主导影响力不同:
(1)课余时间的书目阅读、观影选择;
(2)结课作业的写作切入点;
(3)是否有实践类作业;
(4)毕业论文选题;
(5)毕业后的职业道路。
*学硕VS专硕的区别
(二)
【学习方式】:
全日制VS非全日制
1. 学习方式:
· 全 日 制:脱产学习,一般周一至周五上课,课程安排紧凑,学习时间较长。
· 非全日制:在职学习 ,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或晚上,学习时间与工作不冲突。
(亦有与全日制一同上课的院校,如武汉大学)
2. 专业选择:
· 全 日 制:包括学硕和专硕,选择面广。
· 非全日制:以专硕为主,选择相对有限。
3. 学费与奖学金:
· 全 日 制:学费相对较低,可享受院校的奖助学金政策,可按规定申请助学贷款。
· 非全日制:学费较高,一般几万到十几万不等,且没有奖学金和助学金。
4. 住宿与档案:
· 全 日 制:学校一般会提供住宿,学生可以调档案到学校,并申请迁户口。
· 非全日制:学校一般不提供宿舍,学生档案和户口也不调入学校。
5. 社会认可度:
· 全 日 制:全日制学习时间长,学习质量相对有保证,社会认可度较高。
· 非全日制:随着教育领域的进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但部分企业和单位可能仍倾向于招聘全日制学历的应聘者。
*25级非全招生院校
(三)
【城市地区】:
“北京”依旧首选?
1. 影视传媒首选北京:
北京影视资源丰富:传媒公司扎堆,互联网大厂总部基地,兼职、实习、工作的选择较多;
文化气氛浓厚: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北京国际电影节、法国文化中心、各种展映/对谈/讲座,参加活动的机会,数不胜数。
2. 除北京外,就是上海:
国际化都市机会多,广告行业发达。
3. 再次之,更推荐省会城市:
就业选择面更广
(四)
【院校层级】:
常规的四类院校划分
1. 985和211院校中的第一梯队报考竞争激烈
如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
2.艺术院校中的“北中上+2院”是戏影考研的绝佳去处
即北电、中戏、上戏、资料馆、艺研院
3.艺术和985、211院校中的第二梯队往往可以找到高性价比选择
如南京艺术学院、南昌大学
4.相对来说,双非院校是易上岸的
如后期备考乏力,可以选择更换双非院校
*艺术学院校层级
*戏剧与影视院校层级
(五)
【学科评估】:
“专排”同样值得注意
1. 学科评估结果仅供参考,并非唯一的考量因素。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还应结合自己的兴趣、专业背景、职业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 学科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第四轮公布时间为2017年12月28日,第五轮公布时间虽为2024年6月13日,但结果并未公示)。大家应关注最新的评估结果和相关信息,以做出更加准确的选择。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六)
【院校线】:
比国家线更重要的存在
1.国家线
考研过了国家线是进入复试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过国家线就会失去进复试与调剂的资格。但也不是总分过了国家线就一定能进入复试,考研国家线还限定了单科线,全部过线才有机会进入复试。
*历年国家线
2. 自主划线
自主划线是指学校自己划定的分数线(同样含单科线),达到或超过该分数才可进入复试。影响院校线的因素包括报考人数、试题难度、阅卷松紧等等。
就拿“压分”这种情况来说:每个院校的考研试题都不相同,且文科判卷具有主观性,有的院校题目难度大、判卷严格,就可能产生“压分”现象。
反之,部分院校题目难度低, 判卷宽松,如此一来就会造成巨大的分数落差。总之,各种因素的合力,导致自主划线具有较高的不可控性。
*历年院校线
(七)
【报录比】:
竞争难度“它”说了才算
1.宏观层面
(1)报名人数: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经历了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18-21年连续增长,2022年达到474万的峰值后,23-24年出现连续下降。
(2)录取人数: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扩招政策,录取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3)报录比: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值,用于衡量考研的竞争激烈程度。
*全国研考历年报录比
2.微观层面
(1)热门院校(院校/专业排名靠前、地理位置优异),报录比基本10:1起步。如上海大学(电影学)22年报录比更是高达76:1。就全国各院校平均水平而言,戏影考研的竞争不算小。
(2)院校第一年招生或大规模扩招,通常竞争较小;但第二年就会回升,如资料馆专硕、浙传专硕等都是首届招生报考人数不多,后续逐年上升。
*资料馆历年报录比(非官方)
(八)
【真题偏好】:
或许你还记得“填空”
1.考察题型
(1)填空
大部分院校取消了该题型,但中国电影资料馆、海南大依旧保留;分值一般为1-2分/题,总分约10-20分,侧重对影视常识及史论细节的考察。
(2)名词解释
绝大部分院校常考题型,分值一般为5-10分/题,侧重对电影史论和电影创作基础的考察,偶尔涉及热点。
(3)简答
绝大部分院校常考题型,分值一般为10-20分/题,侧重对电影史论和电影创作 基础的考察。
(4)论述
绝大部分院校常考题型,分值一般为30-60分/题,侧重对电影热点的考察,主 观性强,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也是拉开差距的关键题型。
(5)补充
考察电影创作的学校也有几种除以上题型之外的考察形式,如:命题创作、补充续写、要素写作、改编改写等。
2.考察知识点(以电影为例)
(1)影史:中外电影史(导演、 作品、 运动、 时期、 代际)
(2)理论:电影理论及批评(空间:中国/外国;时间:经典/现代/当代)
(3)创作:创作基础知识(视听语言/剧作等);创作实践(故事写作/分镜头/导演阐述等)
(4)热点:影视热点(新片/产业/现象/类型)
3.考察组合
不同院校初试考察方向不同。
如中山大学两门专业课都考察电影;武汉大学则考察电影与戏剧。针对不同院校的考试科目,戏梦也配备了相应的班型,大家可根据自己报考院校的考察科目来进行选择。
(九)
【专业导师】:
双向奔赴VS互相折磨
对于选择学硕的同学来说,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的导师所在的院校。对于选择专硕的同学来说,部分院校除了校内导师外同时配备了企业校外导师,也提供了十分对口的实习机会。
大家在择校过程中可以参考下述流程,初步了解导师信息。不过至于选择导师以及后续具体的沟通,大家可以在初试之后再进行进一步了解。
*了解导师信息流程
(十)
【外部环境】:斯多葛主义
(*斯多葛主义:理性地接受外界无法控制的事情,集中精力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1.家人对于考研的态度,是决定是否踏上这条征途的重要考量。而若家人持保留意见,则需我们更加坚定地信念,以自己的行动证明考研的价值。
2.梦校的改革动态,如考纲更换、缩招,无疑是考研路上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变化可能带来挑战,也可能孕育着机遇。我们需要冷静分析,理性评估自己是否能够承担这些变化带来的风险,以及是否有足够的准备和应对策略。
(一)
【有什么】:
自身优/劣势分析
1.专业基础
每年的戏影考研er,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而不同基础的考生,在考研院校的选择上有不同侧重。在对号入座之前,师姐想提醒大家的是,在做任何一个选择时,没有什么因素比自己的野心和愿望更重要,所以以下建议仅作参考。
A:相关专业出身
专业基础坚实,有实践经验,阅片量500+,关注行业动态
B:跨专业出身
专业基础薄弱,有实践经验,阅片量500+,关注行业动态
C:行业从业者
有实践经验,关注行业动态
D:跨专业出身
专业基础薄弱,阅片量<500
E:其它
考研理由千千万,最终目标同上岸
(1)A类、B类和C类考生各有基础,所以在择校时可以更加自信,依据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选择影视名校。若考生的未来规划明确要从事电影实践,则建议最好在考研时就选择北京地区的学校。
(2)D类考生属于痴迷电影的野路子,缺少相关经历,因此在专硕考试中处于劣势。在对电影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前提下,更适合考学硕。
(3)E类考生以上岸为目的,相对来说有更多的选择。目前全国开设影视类专业的高校非常多,建议根据各方信息的对比,选择相对竞争难度偏低的学校。
2.可投入的时间与精力
考研是时间战,是心态战,也是效率战。大家不用盲目学习经验贴上十多个小时或者天天熬夜的学习方法,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备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方法!
从个人的备考信念度上,一天学3小时和一天学10小时的结果显然是不同的,所以不能单纯以“一年”作为衡量你自己上岸几率的标准,而是需要在同样时间、同样任务量的情况下耗费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优的效果。
3.抗压与心态调节能力
考研是个漫长又乏味的过程,备考期间焦虑到心态崩溃,是许多考研er的必经之路。除了基本的知识水平考察,抗压能力、心态调节能力也是考研筛选的重要指标。
首先,大家在执行自身复习计划的过程中,无需过度关注他人的进度和评价,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进步即可,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同时,多和父母/同学/研友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惑与收获,互相鼓励和支持;
最后,坚信自己的选择和价值,既然你已经迈出了考研这一步,那就意味着你有足够的实力和信心来面对挑战和最终上岸!
(二)
【要什么】:个人诉求
1.名校情节
“我要为自己拼搏一次,去更好甚至最好的学校。”
很多想要考研的同学,是想要弥补高考失利的遗憾,又或者是对现状不满,想更上一层楼。你面临的将是最激烈的挑战、最残酷的角逐,需要你具备你中上的素质、付出多倍的努力。
2.逃避就业
“我还不想工作,再用两三年时间缓冲下。”
这种心态当然也没问题,随遇而安当然是好事,但是害怕的是后期乏力,或考上之后不满意,陷入“我当初怎么不拼一下”或者“这学校怎么这么烂的”思维中。
3.人生体验:图一乐儿
“我就想试一试,考不考得上都行。”
这种心态可能更多存在于那些工作考研党中。如果学习方法得当,能较快抓住复习重点,又没有太患得患失的心境,反而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其实也是那些所谓三四个月就能上岸的原理。
1 没有完美的选择
无法平衡的时候,要坚定地做出选择,并贯彻下去。
2 实践出真知
在没有答案之前,不如先去行动。
3 三思而后行
一旦做了选择,就不要轻易更改。
作者/知子学姐
排版/MIF
编辑/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