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在西藏坚持公益做“高原生态守护者”口述史

学术   2024-11-17 16:39   北京  
“在这两年的自然影像工作过程中,我们团队始终坚持去做西藏生态守护者的口述史。去年总计有30位受访者,我们期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在一线工作的意义以及所历经的艰辛。从他们工作与生活的那些点滴细节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西藏着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友好型社会,同时也是一个生态环境友好型社会。”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自然影像的联合创始人美朵在接受采访时说。

自2022年12月开始,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自然影像团队摄制组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向野生动物保护员公益开展了“高原生态守护者”口述史计划,截至目前,团队已经面向西藏七个地市的保护区累计拍摄采访了30位受访对象,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基层一线从事科研、保护的工作人员。有的常年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保护区工作了20年以上,对于所在地物种和物种栖息地具有充足的观察经验和保护经验,这些珍贵的经验为保护与科研提供了重要依据。

艰辛的巡逻路

拍摄中有很多生动的故事,热占塘保护站的格桑站长救助小藏羚羊嘎玛的故事;雅鲁藏布江畔的野保员边玛杰布大叔学习用红外相机拍摄白唇鹿的故事;羌塘草原上最年轻的女性野保员次仁骑着摩托车巡护鸟岛的故事;色林错守护者次成塔青救助雪豹的回忆;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郎次仁寻找滇金丝猴的故事。

高原生态守护者

针对73岁高龄的黑颈鹤守护者旦增老人开展的抢救性口述纪录,让团队记忆深刻。旦增老人在采访时动情地说:“我们从小就喜欢动物,它们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我们会用心保护好它们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高原生态守护者的冬季巡逻现场

从2024年开始,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自然影像团队把这些守护者的故事做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广告《为不会说话的野生动物发声》、自然教育课件《成为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期间,联合守护者、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华为西藏终端代表处共同制作世界地球日主题片《共同守望第三极生灵的绿色梦想》。

高原生态守护者救助藏羚羊的故事

“他们对野生动植物有着一种最为朴实的爱,融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这种朴素的高原生态观融入了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值得学习与推广。”美朵介绍说。

色林错守护者次成塔青的故事拍摄

黑颈鹤守护者旦增

野生动物救助现场

  今年5月,自然教育师美朵把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带到了北京、上海、深圳、南京,走进了多所校园、多个社区,获得了良好的反馈。“这场跨地域的自然教育活动充满活力且极具启发性,把黑颈鹤、藏羚羊等动物的鲜活影像和神奇故事带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深刻理解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犹如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环保的种子。我们希望后续这种活动持续下去,让孩子们更多参与一些线上线下活动。”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怀柔分校德育主任许子仲说。

女野保员次仁

女野保员口述访谈现场

据悉,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自然影像团队曾经公益参与制作的《八廓古城口述史》《高原文物守护者口述史》项目,针对口述史的访谈对象选择、问题设计、素材管理、推广应用也经常向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请教探讨。今年还将继续策划摄制《高原生态守护者口述史》科学家篇,同时计划报名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活动,积极向外推介、讲好西藏的生态守护者故事。

  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自然影像团队口述历史现场

野保员公益自然影像培训活动

组织野保员赴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参加野生动物救助学习公益活动

在工作中,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自然影像团队坚持面向野保员开展公益活动,在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片区)公益开展野保员自然影像培训教育。为了更好地提升救助野生动物的技能,专门带守护者去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学习相关实践知识并开展交流活动。“我们是一支以女性为主的自然影像和生态保护队伍,也在积极联动国内相关基金会共同发起助力青年守护者的公益计划,旨在帮助这些基层一线的野保员们。”纪录片导演、“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自然影像创始人张丽娜说。

普若刚日冰川守护者

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片区)的守护者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林芝视察时指出,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这些守护草木生灵、万水千山的高原生态守护者身上绵延着青藏高原上朴素的生态观,他们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守护家园的故事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点滴细节。通过他们的感人故事,呼吁更多的人积极行动起来,在生产生活中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人人都是高原守护者的社会氛围。
本文转载自西藏日报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同时,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将于2024年12月7日—12月16日举行,每天晚上7点—9点安排一次授课(腾讯会议),连续10讲。如各位有意向参加第三期研修班,可向群内韩助教(手机:17356206483;微信:HanLeon123)或杜助教(手机:15542553293;微信:xiaoquanquan0913)咨询和索要报名表。培训费:3000元/人(含教师授课、学习资料、结业证书、组织管理等费用);该费用由中国人民大学财务处统一收取,开具可报销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收据。因研修班申请需要学校立项通过,目前正在走流程,等正式立项后将发布正式招生简章。


第三期口述史研修班主讲专家和讲座题目(按授课时间排序):


12月7日晚上6:30-9:30点

杨祥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讲座题目《跨越学科界限:多元视角的口述史》+《声音的力量:口述史的社会价值》)


12月8日晚上7-9点

阳昕(上海玻璃博物馆副馆长兼策展人;讲座题目:《口述史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以“再见,长江西路301号”展览为例》)


12月9日晚上7-9点

周晓虹(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讲座题目《口述史与生命历程——记忆与建构》)


12月10日晚上7-9点

梁鸿(知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讲座题目《口述史与非虚构写作:以写作“梁庄”为例》)


12月11日晚上7-9点

张奎力(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讲座题目《政治学视野下的口述史》)


12月12日晚上7-9点

郭平(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副所长;讲座题目《传承人口述史访谈和书写方法》)


12月13日晚上7-9点

刘军卫(资深纪录片导演,北京三多堂传媒联合创始人;讲座题目《口述史与纪录片创作:以<决胜淮海>为例》)


12月14日晚上7-9点

刘亚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讲座题目《口述史作为社区研究的方法》)


12月15日晚上7-9点

钟方雷(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恢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讲座题目《口述史在生态经济学中的应用:原理、进展与展望》)


12月16日晚上7-9点

陈夏红(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讲题目《口述史与自传创作:以江平和陈光中自传为例》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结业证书(第三期,线上)》,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



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






口述历史
本号致力于传播与介绍有关口述史学、医疗史与全球史的相关学术信息。联系电邮:yangxiangyinwzu@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