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期间,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以其强烈的口述历史特性,毫无悬念地成为活动中最令人瞩目的“年度口述历史项目”。
以下为导演方励在口述历史周闭幕式暨“口述历史之夜2024”上的发言:
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导演方励
大家好,我感觉一切都很新鲜,我就像一个小学生,头一回听说我干的事也叫口述历史,还有这样一个社群,还有这样一个专业,还有这样一个学术研讨的圈子。
你们叫口述历史,而我在做调查在收集的时候,我把它叫人证,也是口述历史。今天在座都是口述历史专家和教授学者们、同行们,我真的是小白,刚才还在请教林卉老师,我说你们有纪录片专业,还有口述历史专业?我一直在问怎么区分口述历史。
我的口述历史是从2014年,我和韩寒导演从普陀去东极岛的时候,两个小时就在海上。船长指着海面说70多年前这有艘大船,日本军船被美军鱼雷击中,1000多名盟军战俘跳海,日本人射杀,然后我们的渔民出去救。给我惊着了,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第一次对口述历史的印象就是在这个船上。
“里斯本丸”号
真正下决心把它用纪录电影的方式呈现出来,是在2017年9月9日。我第二次去东极岛海面,要从物理上证明它是里斯本丸的残骸。我突然被触动了,我们在撤离的时候,夕阳西下海上刮风,突然意识到脚下有828个像我儿子这么年轻的生命被遗忘了。
我今天一直在悟口述历史的意义是什么,一直在链接这些语言。当我知道只剩下两位亲历者在的时候,当时我没有想到口述历史这个术语,我只是想到人证,我找到船了,找到物证了,人证只剩两位,所以就开始了这个行动。
口述历史和影像记录的最大魅力是什么?它有微表情,有情绪,有温度,有现场的氛围,不是靠文字写出来的。如果我写文字,我写不出来这个感觉。
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感受,我从来没有做过纪录片,也从来没有琢磨过什么是口述历史,只是本能地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很多朋友在问我你采访了多少人,我特别不想用这个词。因为我是没有目的的,不是来“采”的,不是来“打猎”的,我没有预设目标,没有任何台本,我是来关心、倾听、交流的。
方励(右)与“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幸存者丹尼斯·莫利(左)
我访谈的第一个老兵Dennis Morley,你们大家看到了,他上来就跟我说他不想回忆,而且他女儿在旁边,他女儿从来不知道他爸爸在二战期间遭遇了什么。我就把他15岁的一张照片,特别可爱,是《时代周刊》登的他15岁作为一个号兵的照片,我也找到1941年他在苏格兰皇家团1营的所有合影。你知道,跟老年人交流要谈青春,那个记忆是永远的。当我把照片拿出来他一下就兴奋了,他能认出自己来,就跟我讲日军入侵香港的时候第一仗打了败仗,怎么逃到九龙,从九龙怎么逃到港岛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我根本没有做任何预设问题,偶尔问一个,比如你们在电影中听到的,你们在2号舱跟1号舱怎么沟通?他一下就乐了,说我们敲摩尔斯电码。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你是来倾听的,你是关心他的,因为所有这1816个战俘被历史,被国家,被全世界遗忘80年了。当你来听他讲故事,他能读到你的眼神,读到你的肢体语言,知道你是来关心他们,记录他们,向全世界分享他们的故事。他们被感动了,什么都告诉你。
方励(右)与“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幸存者威廉·班尼菲尔德(左)
我去采访加拿大老兵Benningfield的时候,摄制组先我一天到,我的同事就是用传统纪录片的经验,他们做了预采,然后给我打电话说:你一定要有心理准备,Benningfield不大记事了。但你们看到电影里,我上楼就寒暄,我是真心实意地走入他的青春,问他哪一年到香港的,在部队的时候是什么职务。他说他是枪手,我问他是机关枪?重机枪?他说对。我一下就乐了,我说是马克沁吗?他说对。马克沁是水冷重机枪,我说你没水了怎么办?他说我们撒尿。一下记忆全部回来了。
我跟大家分享的经验就是跟这些被遗忘的(人相处),你关心他,他会感动,他会跟你倾诉。包括林阿根老人,我根本就没问里斯本丸的事,我只问他哪年出生,1942年多大,那个时候在干吗。他说跟叔叔一块打渔,顺带着就把故事给你讲完了。
方励(右)与营救盟军战俘渔民林阿根(中)
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惊喜。2019年我第二次采访林阿根老人,2018年9月采访Benningfield。这两位老人,一个是救人的渔民,一个是逃命的战俘,都跟我讲了同样一段记忆,这两个人分别告诉我看到一具日军尸体穿着日本军装,就是那敢死队的被打死了扔在海里面。你想万里之外,过了将近80年,两个老人分别跟我讲他看到了同样一个局部现象,一具日军尸体。口述历史穿越时间和空间这么的大距离,讲了完完全全精准的一件事。
我还要跟大家分享,我们在影片中做历史还原的时候,最大的纠结就是到底画面在前还是口述历史在前。我们想给听故事的人一个物理环境,一个声场,和一个画面,让大家直接能够感受到。开始时用了各种重工业的技术,做各种高大上的电影特效、动画,(试了)各种方法,最后发现还是那个故事最有魅力,最真实。画面随便你怎么做也是人为制造的,只能退在后面做参考。这就是我为什么试错试了一年半,摸着石头过河才把这个电影完成。
电影的故事太多了,在这里我们就讲口述历史,和大家分享以前懵懵懂懂干成的活。感谢所有在场的朋友们,感谢我们的教授们、学者们,包括崔老师、林老师,让我这个小白知道了什么叫口述历史。特别感谢。
口述历史这个词我记住了,Oral History. 谢谢你们大家。
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
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是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在持续进行口述历史访谈和资料收集的同时,为推动这一领域学术交流与国际传播活动而搭建的一个国际性平台。由口述历史国际学术沙龙、年度纪录影像展映、口述历史年度项目大展、年度国际口述历史项目分享和“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等众多版块组成。
自2015年起,口述历史周已连续举办十届,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典、意大利、澳大利亚、南非、伊朗、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蒙古、叙利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数千位口述历史同人的参与,线上线下逾百万人次的互动,已成为中国口述历史界的重要年度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同时,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将于2024年12月7日—12月16日举行,每天晚上7点—9点安排一次授课(腾讯会议),连续10讲。如各位有意向参加第三期研修班,可向群内韩助教(手机:17356206483;微信:HanLeon123)或杜助教(手机:15542553293;微信:xiaoquanquan0913)咨询和索要报名表。培训费:3000元/人(含教师授课、学习资料、结业证书、组织管理等费用);该费用由中国人民大学财务处统一收取,开具可报销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收据。因研修班申请需要学校立项通过,目前正在走流程,等正式立项后将发布正式招生简章。
第三期口述史研修班主讲专家和讲座题目(按授课时间排序):
12月7日晚上6:30-9:30点
杨祥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讲座题目《跨越学科界限:多元视角的口述史》+《声音的力量:口述史的社会价值》)
12月8日晚上7-9点
阳昕(上海玻璃博物馆副馆长兼策展人;讲座题目:《口述史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以“再见,长江西路301号”展览为例》)
12月9日晚上7-9点
周晓虹(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讲座题目《口述史与生命历程——记忆与建构》)
12月10日晚上7-9点
梁鸿(知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讲座题目《口述史与非虚构写作:以写作“梁庄”为例》)
12月11日晚上7-9点
张奎力(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讲座题目《政治学视野下的口述史》)
12月12日晚上7-9点
郭平(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副所长;讲座题目《传承人口述史访谈和书写方法》)
12月13日晚上7-9点
刘军卫(资深纪录片导演,北京三多堂传媒联合创始人;讲座题目《口述史与纪录片创作:以<决胜淮海>为例》)
12月14日晚上7-9点
刘亚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讲座题目《口述史作为社区研究的方法》)
12月15日晚上7-9点
钟方雷(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恢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讲座题目《口述史在生态经济学中的应用:原理、进展与展望》)
12月16日晚上7-9点
陈夏红(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讲题目《口述史与自传创作:以江平和陈光中自传为例》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结业证书(第三期,线上)》,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
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