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论文中,问卷调查是获取数据的一个有效工具。很多人觉得问卷调查简单易操作,却忽略了它在操作时需特别注意的细节问题。北卡罗莱那大学教授罗纳德·扎加和约翰尼·布莱尔在其著作《抽样调查设计导论》中指出,在问卷调查之前需要考虑的三个基本问题: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问卷调查区域的选择范围、问卷调查抽样框的有效性。
一、问卷调查对象范围的选择
在选择问卷调查的对象时,我们要考虑:调查对象合格的年龄范围;总体包括的是那些住在家里的人,住在集体宿舍的人,还是无家可归者,或这三类人的某些组合;哪类群体能为我们提供更精确的信息。例如如果我们要对一般的人口总体进行抽样调查,那么我们的总体中应当包含18岁和18岁以上的人,还是应当包含21岁和21岁以上的人,或17岁以上的人?等等。
在进行诸如这样的决策的时候,我们必须以研究目的为根据。如果我们进行的是一项有关公众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犯罪问题的感觉方面的调查,那么我们的调查对象就应该既包括那些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人,也应该包括那些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在确定调查对象年龄范围时,我们应当以那些有规律地使用公共交通系统的人的年龄结构来设置合格的调查对象的年龄下限。如果我们调查的地区,学生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上学,那么年龄的下限也许应该设在16岁,甚至14岁。
当研究对象是某些群体时,我们必须确定谁是群体或组织中能为我们提供精确信息的最为关键的人物——也被称作知情者,这也正是问卷调查的关键之所在。例如,如果我们的兴趣在于了解某类外科手术的平均费用和住院时间,那么我们就应该去调査每所样本医院的财务主管。如果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如白内障手术的一般费用、生育数、就诊的癌症病人数),那么我们可能从一个组织中的两三个不同的个人那里搜集信息。为了确定谁是最为关键的人物,我们可以打电话到调查地或组织的所在地,与组织的领导联系,要求他们或某些知情者接受调查或填写问卷。
二、问卷调查区域范围的选择
问卷调查设计时,另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是,调查的地理区域是否有代表性。仍是以公众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犯罪问题的感觉方面的调查为例。在有些城市里,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在市中心运行,而且也在某些郊区运行。然而,郊区公共交通系统的覆盖面,一般都不如市中心那么广,而且通常由不同公司提供。所以,我们必须确定我们的调查包含的面究竟应该有多广?比如我们问卷调查的区域究竟应该仅限于市中心,还是整个地区?或市中心和某儿个郊区?在做这样的决策的时候,不存在什么魔术般的公式或经验法则。我们所必须或只能依据的是清晰的研究框架和可利用的有关资源。
在某一给定的群体或子群体中,被调查的人越多,调查结果的置信度就越高。例如,假定我们能够调查的人数是500个,如果我们将合格调查对象定义为21岁及21岁以上的成年人,那么可以收集到500个21岁及以上成年人的样本。然而,如果我们将合格的调查对象的年龄扩大到14岁及14岁以上,那么我们要调查的年龄在21岁及以上的人数必定会因此而低于500。这样,在我们整个调查结果的置信度并未发生变化的同时,从年龄在21岁及以上的被调查人中得到的结果的置信度却发生了变化,因为来自这一年龄组的合格的调查人数较原来要少。在组织、机构或企业研究中,我们也必须考虑类似的问题。假如我们的兴趣是研究学校的体制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包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诸如这样的决策,是我们作为一个调查的负责人所无法回避的。一般来说,这些决策不存在绝对正确或错误的答案。我们必须比照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和时间进度表,评定哪些决策应该更优先考虑,并全面地衡量它们的得失。
三、问卷调查抽样框有效性的确认
问卷调查第三个要考虑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是从抽样框中抽取研究总体的随机样本,那么需要考虑以随机抽取样本的抽样框的有效性。抽样框是一种原始资料(或若干种原始资料),其中包括了合格的和不合格的研究对象或群体。有时抽样框与我们的研究总体完全匹配。例如,一张清单或一份原始资料,其中包括了我们感兴趣的总体的个体或学校。而在另外一些时候,抽样框所包含的内容可能比我们感兴趣的总体更多,因此我们就需要对样本成员进行筛选,以确定他们是否合格。还有一些时候,抽样框并没有包括全部的合格的总体成员。在遇有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必须确定,就我们的研究目的而言,这样的抽样框是否足够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