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研究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这类研究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详细了解、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内在与外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形成对有关问题深入全面的认识和结论。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
如果作者想运用这一方法展开研究,那么就需要说明所选案例的样本代表性。但是,大部分作者往往不知道具体应如何阐释,或者阐释不到位,进而导致期刊编辑对该个案的代表性产生质疑,最终影响稿件的录用和发表。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总结了三种阐释“案例代表性”的写作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个案的现实情况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个案的发展过程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
范文《精英俘获与扶贫资源资本化研究——基于河北南村的个案研究》符合这一写作策略。这一策略需要我们首先叙述个案的现实情况和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之后阐释个案的发展过程和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这一个案对本文研究问题的适用性。
以《精英俘获与扶贫资源资本化研究——基于河北南村的个案研究》为例,通过题目可知,该篇论文的研究主题为“精英俘获资源”,研究问题为“精英俘获扶贫资源的资本化”。作者在介绍个案时,首先叙述了个案的一些现实情况和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也即“虽然南村人均土地数量较多,但因南村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地势崎岖加上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严重缺水,过去农业长期‘靠天吃饭’,而‘十年九旱’的气候又使得南村农业收入非常低且极不稳定,以至于遇到干旱年份,村里经常出现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乃至绝收,农民‘喝糊糊都要盘算着喝’,生活困难。到2013年,南村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是河北省和国家集中连片重点扶贫村”。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河北南村确实属于贫困村,且水资源匮乏。因此,该个案与本文的研究主题存在一定的契合之处。
之后,作者又阐述了个案的发展过程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也即在此环境下,河北南村的村民确实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水利条件的改善却并没有大幅改善南村的贫困面貌”。因此便出现了“精英俘获”这一现象。具体内容为“当前,除村中第一口机井是由一个多年承包的龚姓村民继续承包经营外,另外三口新打的机井都是由村支书及其妹妹负责经营。2011年,当南村水利条件好转,南村村民开始通过大面积种植豆角、辣椒等蔬菜而收入增加之时,2012年,在村支书带领下,南村的水费从2011年的8元/小时迅速涨到30元/小时。对于需不断用水的豆角、辣椒等经济作物而言,水费的上涨大大侵蚀了村民的农业利润空间,而村支书则通过其管理的水井获利丰厚”。
最终,便出现了“在南村,不仅由国家建设的扶贫井被村支书俘获成为其揽财工具,包括国家无偿支持南村的大型农业镟耕机也以‘防盗’为名被村支书放到自己家中‘看管’,村支书的儿子就靠农忙时以较高的价格给村民耕地获利。这样,国家无偿支持贫困地区的农业机械也成为村支书的赚钱工具”这一结果。因此,河北南村这一个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个案客体的来源+个案客体的特点+个案客体的典型性+个案主体的代表性+个案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范文《从停顿频次特征看职业译员英汉同传的认知过程——基于小型双模态口译语料库的个案研究》符合这一写作策略。也即作者需要首先围绕个案客体进行论述,包括来源、特点、典型性,之后还需要说明个案主体的代表性。最后,还需论述个案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客体”指的是存在于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而“主体”指的是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以《从停顿频次特征看职业译员英汉同传的认知过程——基于小型双模态口译语料库的个案研究》为例,从题目可知,本文的研究主题为“职业译员英汉同传”,研究问题为“职业译员英汉同传的停顿频次特征及其认知过程”。该篇论文中的“个案主体”指的是“职业译员”,而“个案客体”指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英文就职演讲”。作者首先叙述了个案客体的来源,也即“本研究选取的源语语料为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在华盛顿国会山发表的第45任美国总统就职演讲:演讲语言为英文,政治主题,采用有稿宣读的方式进行。读稿演讲是同传常见的工作情景之一”。
之后,作者又引用其他学者的观点说明了个案客体的特点,也即“魏芳(2005:75)研究发现,此类‘读稿演讲体’话语风格介于书面语和口语之间,既体现了书面语的庄重严谨,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口语的自然亲切。为读稿演讲做无稿同传,讲者读稿语速不能过快,不可超出译员大脑认知容量。Lederer(1981)认为,同传此类演讲可接受的最高‘单词语速’(speech rate)为100单词/分(wpm);正常‘音节语速’(articulation rate)应在5-8音节/秒(syllables per second)之间(Goldman-Eisler,1961)”。然后论述了个案客体的典型性,也即“此篇演讲‘单词语速’为90单词/分,‘音节语速’为6音节/秒,语料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随后,作者又论述了个案主体的代表性,也即“目标语语料为知名媒体VOA的职业译员(1人)对源语演讲的现场直播英汉同传译文。研究者邀请了3名资深英汉同传译员对译文进行分析,一致认为个案译员的表现达到了职业译员水准;且基于译文中的几处明显错译,一致判定译员工作时没有原文演讲稿参考。VOA作为国际知名媒体,在遴选和任用译员时也应该具有严格的内部流程来确保译员能力”。因此,个案主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最后,作者又论述了个案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也即“源语语料和目标语语料分别下载自Youtube‘ABCNews’频道和Youtube‘美国之音中文网’频道,均为.wav格式。借助目标语语料中源语背景音和Praat软件显示时间信息,可以确认两个语料内容完全对应。语料为演讲全文,包含开头、正文和结尾等典型演讲组成结构”。因此,个案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完全对应的。
三、个案的选取条件(宏观)+个案的典型性标准和选取过程(微观)+样本量的选取原则+个案的具体特征
范文《中学生体育竞赛愤怒的个案研究:基于解释现象学分析》适用于这一写作策略。若想运用这一策略,我们首先需要从宏观上叙述个案的选取条件,之后再从微观上说明个案的典型性标准和选取过程,然后介绍样本量的选取原则,最后阐释个案的具体特征。
以《中学生体育竞赛愤怒的个案研究:基于解释现象学分析》为例,从题目可知,该篇论文的研究主题为“中学生体育竞赛愤怒”,从论文的具体内容可知,本文的研究问题为“中学生体育竞赛愤怒的概念及因素构成”。作者在叙述个案的代表性时,首先从宏观上叙述了“个案的选取条件”,也即“(1)年龄范围在13-18周岁的在校中学生;(2)经常参与体育竞赛;(3)在近期(1个月内)的体育竞赛中感受到过强烈的愤怒;(4)能够较详细地叙述出当时愤怒的情况及真实感受;(5)同意接受访谈和录音”。
之后,从微观层面叙述了个案的典型性标准和选取过程,也即“研究首先对选取的符合条件的19名中学生进行非参与观察,然后根据个案研究中判定个案是否具有典型性的标准和选取过程,最终选取最为典型(即最能体现中学生体育竞赛愤怒共性特征,如愤怒情境与体育竞赛有关、有明显的愤怒感受、对愤怒刺激源产生认知评价、有一定的愤怒表达或倾向)的5名中学生个体作为研究的个案”。
然后,说明了样本量的选取原则,也即“样本量的选取是根据个案研究选取的方便性原则决定,便利性、可接近性和地理上的相近,可作为选择个案的标准”。最后,作者还使用引用说明了个案的具体特征,也即“选取的5名中学生均为男性,主要考虑到男性更容易在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中因遭遇障碍或挫折而同他人发生冲突,比较容易发怒,发怒时的想象较为直接,较少考虑后果,比较容易导致攻击行动”。
四、结语
如果作者想运用个案研究这一方法进行研究,那么就需要重视“案例代表性”的阐释。具体的阐释策略包括以下三种,也即“个案的现实情况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个案的发展过程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个案客体的来源+个案客体的特点+个案客体的典型性+个案主体的代表性+个案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个案的选取条件(宏观)+个案的典型性标准和选取过程(微观)+样本量的选取原则+个案的具体特征”。
点击下方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