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的易发表写法:基于一篇C刊论文发表前后的比较

学术   2024-11-06 21:00   山东  

 这是 科研写作研究所 的第 3382 篇原创文章 

关于科研写作研究所

“科研写作研究所”公众号由国高集团科研写作研究院主办,是国内人文社科领域专业和有影响力的科研写作研究与教育平台。公司现为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单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单位、人社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论文写作指导”师资职业课程证书和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COSE项目“论文写作能力”学生技能课程招生服务机构。自2012年成立以来,我们已经为国内10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500多万中青年教师/科研人员以及硕博研究生/本科生提供服务。


文献综述是论文写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很多作者觉得难写的一部分。难写的原因不在于不会写,而在于写不好,也即论文中虽然有文献综述,但文献综述的质量不高。这种情况下,很多作者会选择在投稿前修改或调整,以使文献综述达到C刊发表标准的质量。那么,如何确定文献综述的修改方向或写作技巧呢?

这里我们选择一篇初稿处于普刊水平,但经过几次修改,最终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经济与管理研究》的论文《人工智能、要素禀赋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208个城市的经验证据》,从文献梳理、前沿文献、文献总结、文献批评及其与研究问题的过渡五个方面,分析总结出5个提升文献综述质量的修改技巧,供写作者参考。

此处选择发表在《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的这篇论文,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1)该篇论文曾被外审专家评级为“选题具有价值,但需要大修后方可投稿”,与大部分投稿C刊被拒的文章的质量水平相符,具有研究的代表性。(2)该篇论文从初稿到终稿,每一步均按照审稿意见做出了较为明显的修改,最终投稿C刊,且终稿与期刊刊文内容差别不大,从而证明了修改的有效性。(为保护作者隐私,以下讨论均已匿名化处理,且仅供学术交流,暂不提供案例资料或论文下载)

  1. 一、文献梳理详略得当,不过度发散

在梳理文献时,很多作者常常遇到文献太多或文献太少的问题。文献太多时,有些作者倾向于将它们都呈现出来,以此展现文献梳理的全面性。比如本例中的这篇论文,作者研究的是人工智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论文发表前,研究人工智能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文献有很多,作者用3段梳理概括出“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劳动就业的影响、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人工智能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三个方面,每个方面涉及的文献都有不少,在作者的论文中也占据了将近1000字的篇幅。

然而这三个方面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联系不紧密,过度发散的文献梳理,反而会干扰研究问题的推导过程。从发表后的论文内容来看,作者大幅删减了这三个方面的文献梳理,用一句话对其进行总结概括“以往的研究主要从制造业就业(Frey和Osborne,2017;Furman和Seamans,2019)、制造业生产率(Gordon,2014、2016;郑琼洁和王高凤,2021)等维度考察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1. 重视前沿文献

我们在写论文时,其他人也在写,我们很难保证自己的研究是“较少”的那一类,因为随时都有可能有“前沿文献”发表出来。比如本例中的这篇论文,作者在写论文时,还没有研究人工智能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的文献,所以如上一条提到的,作者梳理了较多与本文研究主题关系不大的文献“充数”。但作者初稿完成后修改的过程中,已经有不少类似研究了。面对这些前沿文献,有些研究者会选择一叶障目,忽视这些前沿文献而仍然坚持写“研究较少”,但在编辑眼中,此类研究不算少了,因此论文被退稿也在情理之中。

C刊论文作者的做法不同,他们迎“新”而上,如本例论文,投稿前,作者专门检索了近1-3年的前沿文献,并在梳理文献时着重强调此类文献“最近有学者开始关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即,如果能找到前沿文献,我们不应该担心自己的论文是否是重复研究,而应重视这类前沿文献,将其在论文文献综述中突出出来。

  1. 二、文献总结概括的针对性

文献梳理之后,很多作者会将分散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叙述,帮助读者快速把握研究领域的全貌,由此也形成了诸多可供模仿的话术“现有文献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目前……研究已较为普遍/存在……趋势”等。在本例论文中,作者一开始也是以此类模板式话语对梳理的文献进行总结概括的,即“已有研究在识别方法、计量模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然而,对比发表后的论文内容“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或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数据,人工智能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路径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调整的地方主要有两处:(1)将笼统性表述“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等,细化为更具针对性的评价“研究结论不尽相同”;(2)对研究方法/内容(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或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数据)、研究结论进行了全面概括,让总结句传递出更多的信息。

  1. 三、文献批评的具体化表达

文献综述包括文献梳理和文献批评两部分。文献批评是对已有研究形成的共识、分歧和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评价,指出其局限性或不足。很多作者常常觉得已有研究不存在不足,所以往往只是说自己研究相关的文献较少。在本例论文中,作者在论文初稿中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

  1.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仅对制造业劳动力就业、制造业结构升级及制造业生产率等细分维度研究,并不能很好地说明人工智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效应;(2)针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已有文献大多采用省级层面的数据,缺乏城市层面的实证分析;(3)人工智能主要通过何种路径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此问题,以往研究并没有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

乍一看,文献批评已经较为充实,但对比发表后的论文内容(见下图),我们可以发现,文献批评的表述可以更具体。比如上面第一个方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而修改后变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备生产要素、基础设施、产业关联等共用性”,细化了“综合概念”这一表达;再如第二个方面,“缺乏城市层面的实证分析”调整为“较之于城市层面数据,其获得的结果往往不够细致”,两句话虽然都是从“数据层面”进行评价的,但发表后的论文内容并未仅仅落脚到“数据”上,而是由数据延伸到研究结果,让内容看起来更细致。另如第三个方面,作者仅引出“通过何种路径”,而发表后的论文内容则直接聚焦到本文研究的“路径”要素禀赋上,提出“并没有从要素禀赋视角展开系统分析”,从而让文献批评更直接和具体。

  1. 四、文献批评到研究问题的衔接过渡

文献批评之后,便是论文研究问题的提出。但批评他人研究不足之后,如何更有说服力地引出自己的研究问题,是很多作者觉得困难的地方。在本例论文中,作者也遇到了这个问题。比如文献批评第一个方面提到“并不能很好地说明人工智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效应”,但为什么说“不能很好地说明”?并未给出依据,因此作者发表后的论文内容增加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备生产要素、基础设施、产业关联等共用性”等关键解释。

再如第二个方面提到“缺乏城市层面的实证分析”,但为何需要研究城市层面,未交代原因,因此作者又补充了“城市作为微观的制造业集聚地,相比此前研究中的省级层面更有合理性和针对性”等说明;另如第三个方面仅落脚到已有研究不足“以往研究并没有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而发表后的论文内容又增加了“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深刻影响着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领域(李翠妮等,2021;郭艳冰和胡立君,2022),对传统要素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外生冲击,改变了传统的要素禀赋结构。新的要素禀赋结构又会带动制造业对人力资本、金融支持等高级要素的投入,进而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解释,强化了文献批评向研究问题的衔接过渡。

  1. 五、小结

以上我们总结了五个提升文献综述质量的写作技巧,包括文献梳理详略得当,不过度发散、重视前沿文献、文献总结概括的针对性、文献批评的具体化表达、文献批评到研究问题的衔接过渡。当然,还有更多文献综述写作技巧等待写作者自己去发现。

作者:岳鑫鑫(科研写作研究所编辑教研一室主任)
请尊重原创,未经许可,拒绝转载


科研写作研究所
人社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论文写作指导”课程考试招生培训机构,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COSE项目“论文写作能力”课程招生服务机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企业,百万博士青椒科研写作实训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