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1/5的人在一生中会罹患某种癌症。
但这并不意味着癌症是不可避免的,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不会患癌,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良好的生活方式。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尤长宣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庄荣源
盯体重:防癌第一步
1. 保持健康体重
俗话说“一胖毁所有”,健康的体重意味着营养适中、代谢正常、内分泌协调、骨骼负担轻,可谓一身“轻松”,疾病风险也大大降低。
一项涉及欧洲52万名成年人的研究发现,超重、肥胖至少可增加13种癌症的发病风险。
肥胖者机体内常存在慢性炎症反应,且大量脂肪细胞可产生过多雌激素,导致内分泌紊乱,同时诱发胰岛素抵抗,这些发生机制均与癌症“共享”。
健康成年人应将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控制在18.5~23.9,65~79岁老年人的适宜范围为20~26.9,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22~26.9为宜。
由于腹型肥胖(内脏脂肪过多)的总体患癌风险高于全身肥胖,男性还需将腰围控制在90厘米以下,女性不要超过85厘米。
2. 多进行适度活动
适度活动有助促进新陈代谢、调控激素水平,而某些激素异常可增加癌症风险。
超重、肥胖人群需尽早减重,建议在3~6个月内减少体重的5%~10%,但减重速度不宜过快,每周不应超过0.5公斤,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设置合理目标。
为避免肌肉量和骨量流失,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不宜盲目减重。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基础条件不同,运动量因人而异,为防止运动过量,可用以下方法简单判断:
运动不足
存在血压升高、关节僵硬、免疫力降低、情绪低落等问题时,可能提示运动不足。
运动量适中
运动后精神饱满、食欲好、睡眠良好、疲劳消失较快,且渴望再次运动,多代表运动量适宜。
运动过量
运动后全身乏力、肌肉异常酸痛等。
还需注意的是,如果体重不明原因地在6~12个月内下降5%以上,常提示身体异常,建议尽快就医。
3. 多吃全谷物、蔬果和豆类等
预防超重、肥胖离不开健康饮食,尤其是全谷物、新鲜蔬果、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
这类植物性食物富含天然营养成分,某些物质可降低体内炎症水平,有助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限糖限酒控脂:减轻机体伤害
4. 少喝含糖饮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添加糖的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而一瓶500毫升的甜饮料可能就有50克左右的添加糖(蔗糖、果葡糖浆等)。
带来短暂甜蜜的同时,大量添加糖的危害却是可持续的。
长期摄入大量添加糖易造成能量过剩,进而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尤其是肝脏内,增加肝炎、肝癌风险;
过量葡萄糖还会在血液中游离,营造高糖环境,这不仅会诱发炎症反应,还会影响抑癌基因活性,甚至“喂养”癌细胞。
5. 限制饮酒
饮酒的安全剂量为“0”,相对于限酒,更建议禁酒。
早在198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英国《成瘾》杂志也发文指出,酒精至少与7种癌症相关,包括口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结直肠癌等。
在代谢过程中,酒精会生成乙醛,直接损伤DNA,增加癌变风险,同时削弱肝脏解毒功能,使有害物质在体内累积,继而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6. 少吃红肉
少吃超加工食品:降低代谢负担
7. 限制吃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比如方便面、薯片、巧克力派、饼干、火腿肠等,是经过深度加工制成的,基本看不出食材原形。
它们有多美味,可能就有多伤身:
美味,可能是甜味剂在起作用;保质期长,亚硝酸盐等防腐剂出了不少力;色泽好,增稠剂、色素往往少不了。
再加上高温加工、脱水、膨化等复杂工艺,饱和脂肪、热量密度和钠含量较高,饱腹感、营养却较低,额外摄入很多热量。
超加工食品虽含有多种添加剂,但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偶尔解馋不是问题,若长期、大量食用,不仅会挤占其他健康食物的空间,还会加重代谢负担,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比如亚硝酸盐可增加胃癌、结肠癌风险;脱氢乙酸钠可造成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国家颁布的新标准已限制其使用。
慎用补充剂:“营养”过头反致癌
8. 不使用补充剂来预防癌症
如今,不少人意识到补充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却寄希望于各种营养素补充剂上。
实际上,普通均衡的饮食能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一般说来,没有必要额外补充。
虽有研究显示维生素B12、维生素D、叶酸、类胡萝卜素等微量营养素具有防癌潜力,但相关研究的证据级别并不高,营养素补充剂的功效既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确切。
营养素是否需要补充、补多少,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评估,乱补一气很可能适得其反。
//
比如,过量摄入维生素A会造成中毒;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易生成肾结石;维生素D补太多可引发高血钙。
《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对超39万名健康人进行了27年的追踪,发现每天服用复合维生素不仅不会降低死亡风险,反而可能会增加。
需要强调的是,部分特殊人群或某些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等问题,造成营养吸收少、消耗或丢失多,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充剂。
老年人
食欲下降、营养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容易缺乏钙、铁、锌、维生素D等,需要额外补充。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为保证“一人吃至少两人用”,妊娠期、哺乳期女性需补充叶酸、铁、钙等营养素。
更年期女性
更年期时骨丢失速度加快,可适量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剂。
素食者
由于维生素B12、铁、锌和欧米伽3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素食者也需额外补充。▲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喜欢,就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