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我在育儿上有什么后悔事,“小时候对大姜太严厉”,绝对可以排前三。
大姜性格本就敏感内省,加上从小被严格管教,慢慢长成一个特别遵守规则、不愿挑战权威、自己给自己加了很多条条框框的“规矩孩子”。
不是说“守规矩”不好。
但无论是在哪个社会哪种文化,守规矩的人碰上不守规矩的人,总是守规矩的要吃亏些。
另外,因为成长氛围比较严肃,大姜也成了一个性格比较紧绷的人,不太爱开玩笑,也不太喜欢被别人开玩笑。
简称:没有什么幽默感。
总之,希望孩子们能松弛一点、幽默一点、有韧性一点、有冒险精神一点的老母亲我,看着大姜,经常心里暗自嘀咕:
我自己也是个比较紧绷、守规矩的人,又对他偏严厉。
无论是从基因来说、还是从教养环境来说,这个锅都甩不到姜爸头上……
所以,从两三年前开始,我就不停琢磨一件事:
有没有什么补救方式?
答案是:有。
而且通过这两年的实践,已经初见成效。
任何一个人,在一个气氛严肃、没人开玩笑的环境里呆久了,慢慢地,都会失去幽默感,行为举止拘谨紧绷起来。
所以,想让大姜更松弛,作为家庭氛围的重要创造者,老母亲我,自己得先松弛下来。
想松弛下来,关键是:不要因为孩子的任何话轻易生气。
孩子嘛,有时候确实会说些不顺耳的话。
如果这种不顺耳,是因为“不讲道理”造成的,我们可以跟他们讲道理;
如果只是冒犯了我们的面子,可以哈哈一笑应对,效果比发脾气好多了。
比如从头两年起,大姜二姜就一直开玩笑说我是“典型的亚洲虎妈”,也是家里的“最高领导人”、“独裁者”。
几年前的我,可能早就不乐意了,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悲愤地倾诉:
现在的我,却会玩笑道:最高领导人就这待遇?说个话连个鼓掌的都没有?
最近,连姜爸和三姜都会跟着开我是“伟大领袖”的玩笑了。
大姜:领导放心,一字一句,分毫不差地记下了。
二姜:报告领导,我还录了音频。
三姜:鼓掌!
四个人就呱唧呱唧鼓起掌来……
哈哈哈哈,再大的火气,都要被这四个人搞没了……
有一说一,作为妈妈,很多时候,确实是家里的“最高领导人”,也是家庭氛围的主要创造者。
我们要能“开得起玩笑”,甚至主动去开自嘲性玩笑,整体家庭氛围才能松弛下来。
而且松弛下来,并不会降低我们的权威性。
现在的我,在孩子们面前说话,可能比前两年还管用。
因为孩子们知道:如果我出言管教,肯定不是为了行使我的权威,而是因为我真心觉得需要提醒。
大姜二姜最让我头疼三件事是:
兄弟间斗嘴打架、大姜的屏幕时间、大姜二姜运动过少。
最近两年,我想出一套“处罚体制”,把这三点有效结合起来。
大姜二姜再打架,我就罚他们做运动、X分钟之内不能看屏幕。
为此,我还专门买了个运动爬架:
说一句侮辱性语言3个,10分钟不能看屏幕。
别看单次数额不大,但积少成多,经常出一趟门回来,每个人都攒了几十个反向引体向上+两三小时的“屏幕禁令”。
这种惩罚,对大姜来说是双重打击,他肯定要反驳。
我:可以表达你的生气,但不要生气地表达。
都十几岁了,难道不上手,就不能表达情绪吗?
不会?
那正好可以趁此机会练一练。
这个社会虽然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重点不是“哭”,而是“会”。
怎么哭,能既表达了你的诉求,又不显得过于咄咄逼人,是一门很多成年人都在琢磨的艺术。
大姜接受我给出的答案,又转头辩论“惩罚太重”。
我一般都会同意并降低惩罚。
之前没有同意的,也会鼓励他“这个反驳做得很好”。
鼓励他挑战权威、并用事实向他证明:争取有用,才能真正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勇于挑战权威”的成长环境。
规则,很多情况下是由一个群体制定出来,用以达到一定目的工具。
在我们被规则约束时,可以思考一下:
具体例子咱们就不细说了哈,大家自己体会就好。
原则是不犯法、不侵犯他人利益。
在这个原则下,偶尔地“不守规则”,或者“让规矩为我所用”,才更能适应这个社会。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我比较少写三个姜的“问题”?
不是因为装修、搬家太忙,我没时间静下心来写。
而是因为:三个姜确实“变好”了不少。
斗嘴打架少了,待人处事松弛了,心态也更积极了。
和大家共勉。
正在团:
还没回国,已在“人际交往”上得了几场教训……
德国体系 倾国富养孩子丨小学逻辑思维丨奇葩德国规定丨德国娃做什么
情商教育 内心强大的孩子丨犹太人的聊天教育丨讨好型儿童
自我成长 为了你变得更好丨出国后十项全能
奇葩德国人 德国人的厨房丨德国人和自行车
乡村轶事 爷爷奶奶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