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玉(Magatama)它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 —— 曲玉,其独特的逗号形状,勾玉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 1000 年的日本史前绳纹时代。那时,早期的工匠们就已发挥巧思,利用石和陶土雕琢出这一别具一格的珠子。这些初始的勾玉,或许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装饰里,挂于脖颈、手腕,为质朴的原始装扮增添一抹亮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弥生时代,社会逐渐发展,勾玉的身影愈发频繁闪现。这一时期,它已然成为了 “三神器” 之一的八咫zhǐ琼勾玉,与草薙剑、八咫镜并肩而立,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宗教意义也开始萌芽。
勾玉在日本有很多出土记录,一般与一种地方玉料制作的长管穿搭在一起作为项饰,玉管从浅绿到墨绿色,工艺很精细,表面抛光细腻。与勾玉同时出土的还有蓝色的钾硅玻璃,这种玻璃珠在广西合浦汉墓和东南亚其他地方都有出土。日本人至今对勾玉仍很珍爱,就像中国人珍爱古玉,现在仍有匠人在制作勾玉。
到了公元 6 世纪的古坟时代晚期,勾玉迎来了材质上的重大转变。此前石质、陶土质地虽古朴,却难掩粗糙。而此时,几乎完全由温润的玉制成的勾玉大量涌现,也偶有晶莹剔透的玻璃材质勾玉现身。玉质勾玉不仅触感细腻,光泽柔和,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尊崇地位,成为宗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圣器。当神职人员身着庄重服饰,手持勾玉,口中念念有词,勾玉便似一条连通尘世与神明的纽带,传递着人们的祈愿与敬畏。
从分布范围来看,勾玉原产于日本某特定区域,却凭借着贸易的力量,开启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旅程。它沿着蜿蜒的贸易路线,如同灵动的音符,散布在日本列岛的各个角落,为不同地域的人们带去同样的装饰风尚与精神寄托。更令人惊叹的是,其影响力还远播至朝鲜半岛。古代朝鲜半岛的百济和新罗,将勾玉视作王冠上悬挂的装饰物,高悬于王者头顶。在那庄重肃穆的加冕仪式中,勾玉闪耀着权力与至尊的光芒,每一次晃动都似在宣告王者的威严,让臣民瞻仰、敬畏。
历经数代更迭,勾玉的功能与意义在不断丰富、深化。从单纯的美化装饰,到承载宗教的虔诚,再到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它已然成为日本乃至周边地区历史文化的一个鲜明符号。它见证了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目睹了信仰的扎根与蔓延,更铭刻下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交流融合的印记。时至今日,当我们凝视一枚勾玉,透过它温润的表面,依然能望见那段波澜壮阔、神秘迷人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