笄和簪:从实用到装饰的发饰变迁

文摘   2025-02-04 00:00   黑龙江  

从基础功能来看,笄和簪都用于固定发髻。不过,笄在早期更多地与礼仪活动紧密相连。在古代,男女成年时都要举行特定的仪式,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女子年满十五岁时,便会举行笄礼,将头发绾成发髻,用笄固定,这标志着女子已经成年,可以谈婚论嫁,肩负起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笄在这一时期不仅仅是一种发饰,更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礼仪用具,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相比之下,簪的功能则更加侧重于日常的头发固定和装饰。随着时代的发展,簪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发饰,其使用场景更加广泛,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佩戴簪子,以达到美化发型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车轮驶入了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玉笄在制作工艺和造型设计上有了显著的变化。商周玉笄的重头常作鸟兽状,这一变化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商周时期,人们对神灵和自然充满敬畏,鸟兽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被视为沟通天地、传递神灵旨意的使者。将玉笄的重头设计成鸟兽状,不仅增加了玉笄的装饰性,更赋予了它一种神秘的文化内涵。这些造型各异的鸟兽,或威严庄重,或灵动活泼,展现了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汉魏时期,笄和簪的发展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除了延续传统的凤首玉笄外,还出现了一种把笄簪之首琢成方便搔头解痒的 “玉搔头”。这一设计的出现,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实用性的进一步关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有头皮瘙痒的困扰,而 “玉搔头” 的出现,巧妙地将发饰的固定功能与搔头解痒的实用功能相结合,既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又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种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的设计理念,在当时可谓是一种创新。

南北朝时期,社会风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之改变。为了便于固定高髻,一种 U 型双股玉钗应运而生。高髻是南北朝时期女性中流行的一种发型,它高耸华丽,能够展现女性的优雅与高贵。而传统的单股笄簪难以稳固地固定住这种复杂的发型。这种玉钗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更好地将头发固定在头顶,保证高髻的稳定性。同时,玉钗的造型也更加精致美观,为女性的发型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U 型双股玉钗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玉钗在造型和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隋唐时期的玉钗,其中一股钗首多琢成花朵状。花朵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象征着美好、吉祥和繁荣,将玉钗的钗首设计成花朵状,不仅符合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更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昌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花朵造型的玉钗,有的栩栩如生,仿佛刚刚绽放的鲜花;有的则经过精心雕琢,镶嵌着各种宝石,璀璨夺目。它们不仅是女性头上的装饰品,更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簪:由笄开发而来,是古人用来挽定发簪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

辽宋金元时期,玉钗的发展又有了新的变化。这一时期的钗首大多琢成花鸟状。花鸟图案在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广泛出现,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玉钗上的花鸟造型,或轻盈灵动,或娇俏可爱,为玉钗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同时,这一时期的玉钗制作工艺更加精湛,运用了多种雕刻技法和装饰手法,使玉钗的质感和光泽更加出众。

笄和簪,从新石器晚期的简单实用,到历代不断演变发展,在造型、工艺和文化内涵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不仅是古人束发的工具,更是不同时代审美观念、文化艺术和工艺水平的体现。每一个时期的笄和簪都承载着当时的历史记忆,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如今,虽然现代社会的发型和发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笄和簪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们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玩轩文玩
文玩轩,心灵的静谧之所。古雅文玩,凝聚时光精粹,绽放艺术华彩。走进文玩轩,触摸历史的温度,领略匠心的魅力。在这方小天地里,让文玩诉说岁月传奇,伴你走过每一段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