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所采王材考略~汉代至明清

文摘   2025-01-20 00:00   黑龙江  

自汉代以来,玉文化在儒学兴起的背景下蓬勃发展,和田玉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如白玉、青白玉、黄玉等,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代表,占据主导地位。

尊,是大宴宾客时,放在席上装酒供饮的器具,其中都有一把以竹木漆铜制成的长柄勺,有一侍女或小厮用勺把酒从尊里舀出来,添加到客人的杯爵一类的饮具之中。~汉代神兽纹玉尊。

两汉时期,和田玉虽为主流,但独山玉和岫玉也被大量开采,不过多用于满足民间用玉和制作明器。南北朝时,上等和田玉稀缺,所用玉材更为多样,包括和田青、岫玉、南阳玉等,甚至出现了石膏琢制的明器握猪。

西汉早期高足杯。在秦汉时期还流行一种高足深杯,据说汉武帝时专门琢有这种玉杯,下安一盘放在露台承取露水,所以又叫承露杯。

战汉之后,玉器逐渐融入日常生活,除礼器、佩玉和实用器具外,观赏玉开始流行。汉代的观赏玉以璧、璜为主,尺寸大、工艺精、无穿系孔且多有镂空和吉语,主要用于观赏、陈设与馈赠。

汉代宜子孙螭凤出廓镂环

唐代时,玉作之材几乎被和田玉垄断,偶尔也会使用硬度更高、色彩更丰富的玛瑙,但岫玉制品极为罕见。

唐 玉飞天,上海博物馆藏

辽宋至明清时期,玉材仍以和田玉为主,少量南阳玉和地方岫玉仅用于制作民间小饰件。从宋代开始,仿三代青铜式样的陈设观赏玉器出现,历代皆有制作,其中瓶、壶、尊等造型尤为精美。

宋代绶带鸟穿花饰绶带鸟,在宋元时期视为祥瑞之征,是院体画作品中常见的鸟类,宋徽宗曾经画过不少这种题材的花鸟画。

明晚期,缅甸翡翠传入我国,最初仅作为帽饰等小件物品。明代玉雕人物造型丰富,寓意吉祥的题材众多,神佛造像也很常见,这些题材一直延续到清代。同时,苏州、扬州等地的玉作工匠借鉴多种工艺,将山水人物题材融入玉器,创造出大量玉山子,明代玉山子多小巧可把玩。

明清翡翠

清代,翡翠的使用逐渐流行起来,但与和田玉相比,所占份额依然较小。清乾隆时期,仿痕玉风格的玉碗堪称精工细作的典范。痕玉来自痕都斯坦,具有伊斯兰风格,以白玉或青白玉为主,一器一色,与中国传统俏色玉雕风格迥异。其特点为薄胎,器壁薄如蝉翅;喜欢在器壁镶嵌金、银细丝及各色宝石或玻璃;纹饰多采用中亚植物。乾隆时,内务府设立 “西番作” 作坊仿制痕都斯坦玉,苏州专诸巷也参与其中。

明清翡翠

纵观汉代至明清,玉材的使用和玉器的发展紧密相连,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和审美。和田玉始终占据重要地位,而其他玉材和外来玉种也在不同阶段丰富了中国的玉器文化。


文玩轩文玩
文玩轩,心灵的静谧之所。古雅文玩,凝聚时光精粹,绽放艺术华彩。走进文玩轩,触摸历史的温度,领略匠心的魅力。在这方小天地里,让文玩诉说岁月传奇,伴你走过每一段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