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琮

文摘   2025-01-26 00:00   黑龙江  

在众多玉器中,玉琮无疑是最为神秘且独特的存在之一。这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不仅是古代重要的礼器,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宛如一把神秘的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通往古代文明的大门。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玉琮的神秘面纱,探寻它背后的精彩故事。

玉琮最早现身于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自此便踏上了它在历史长河中的奇妙之旅。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迎来了它的 “黄金时代”,在良渚文化、石峡文化、陶寺文化中大量涌现,其中又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为常见,也最为精美。良渚玉琮的造型十分多样,除了少数呈圆筒状外,大多被制成规整的内圆外方形。古人在制作这些玉琮时,工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琮体切割得极为规整,中孔是用管钻对穿而成,在中接处常常会留有两层痕迹,这也成为了良渚玉琮独特的工艺标志。而且,良渚玉琮的形体大小和高低各不相同,一般呈现出早期矮、晚期高的特点。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琮体上均饰有兽面纹,这些纹饰以四条角线为中心,巧妙地分成四组,并且会随着琮的高低不同,被分成若干节,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古人的巧思和精湛技艺,仿佛在诉说着远古时期的神秘故事。

时光流转,到了商周时期,玉琮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变化。此时的玉琮数量明显减少,琮体普遍较为矮小,不过切割依然规整。中孔变得较大,琮体相对较薄,而且大多光素无纹,与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相比,少了几分华丽,多了几分质朴。再往后到了战国时期,部分玉琮上开始刻饰谷纹、勾云纹等,为玉琮增添了新的装饰元素,展现出了不同时代的审美风格。然而,到了汉代以后,玉琮似乎突然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不再被琢制,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到了宋、明时期,仿古玉琮开始出现。这些仿古玉琮虽然模仿了玉琮的外形,但纹饰却与同时期的玉器差不多,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明末至清代,仿古玉琮的风格又有所变化,大都是仿商周时期的素面矮体玉琮,其中乾隆时期尤为盛行。在那个时期,仿古玉琮成为了一种时尚,展现了当时人们对古代文化的追慕和喜爱。

而在现代,仿古玉琮依然存在,并且多以良渚玉琮为模仿对象。不过,现代仿古玉琮的质量参差不齐。那些粗制滥造的仿品,形制往往与真品相差甚远,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来。但也有一些用边料、烂石制作的仿伪品,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然而,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它们的破绽。这些伪品多数显得圆滑有余而古意不足,尤其是在沁色及熟旧程度方面,很难做到逼真,与真正的古玉琮相比,总感觉缺少了那份岁月沉淀下来的韵味。

玉琮,这一穿越时空的神秘礼器,它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玉器,更是古代社会、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古代,玉琮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器物,被广泛应用于祭祀、礼仪等重要场合,承载着古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崇拜之情。它的内圆外方造型,也被认为蕴含着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体现了古人对世界的独特认知。

如今,玉琮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的展柜中,虽然它已经不再具有当年的实用功能,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却愈发珍贵。每一件玉琮,都像是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当我们站在它们面前,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更多的人对玉琮产生兴趣,一起去探寻它背后更多的奥秘,领略古代玉器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玩轩文玩
文玩轩,心灵的静谧之所。古雅文玩,凝聚时光精粹,绽放艺术华彩。走进文玩轩,触摸历史的温度,领略匠心的魅力。在这方小天地里,让文玩诉说岁月传奇,伴你走过每一段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