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华夏文明中,玉器一直占据着独特而神秘的地位。而在众多玉器中,有三位 “环家族” 成员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就是玉璧、玉环和玉瑷。这三位 “环兄弟”,虽然看起来十分相似,但细细品味,却各有千秋。
先来说说玉璧,它可是 “环家族” 中的元老。早在新石器时期,玉璧就已经诞生,开启了它漫长的 “玉生”。此后的历朝历代,都对玉璧情有独钟,不断制作。玉璧的用途十分广泛,既可以作为庄重的礼器,在祭祀等重大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也能成为精美的佩饰,佩戴在身上彰显主人的气质;还能作为珍贵的馈赠佳品,传递情谊。它流行的年代之久,让其他器型的玉器都望尘莫及。从外形上看,玉璧是中间带圆孔的圆形片状玉器,不过在实际制作中,开孔的大小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只是大致来说,开孔小的被称为璧。而且,玉璧还有不走寻常路的 “个性成员”,在新石器晚期和商周时期,有一些玉璧并不完全是圆形,而是略呈方形或长方形,四角还修圆,只是春秋以后,圆形玉璧就成了主流。
与玉璧同属一类器型的玉环和玉瑷,它们的差别主要就在于开孔的大小。《诗经・尔雅》中就有记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这里的 “肉” 指的是玉质部分,“好” 就是中间的圆孔。简单来说,玉瑷的开孔比较大,而玉环的开孔大小则介于玉璧和玉瑷之间。
玉环
在不同的时代,这三位 “环兄弟” 在基本形制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了不少特殊形态的种类。比如戚形璧、西周时期的方璧、战汉时期的镂空璧和出廓璧,还有两半对合的合璧以及三璜相合的合瑗等,这些独特的造型,让它们在玉器家族中更加光彩夺目。
从用途上看,璧、环、瑗也有着独特的意义。在古代,它们可以用来表明身份,比如子爵执谷璧、男爵执蒲璧,这小小的玉器就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到了战汉时期,蒲纹璧还有向女方提亲的特殊用途。玉环则可以作为某种信物,被放逐在外的人看到 “玉环”,就如同看到了回家和官复原职的希望,会欣喜不已。这种代表特定意义的环又被称为 “节”。
玉瑷
玉璧、玉环和玉瑷,它们不仅是精美的玉器,更是承载着古代文化、历史和人们情感的珍贵文物。它们穿越千年的时光,向我们诉说着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让我们对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