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藏,珠饰绝非普通的装饰品,它们是社会地位与财富的鲜明象征。从《新五代史》中便能窥探到吐蕃官员佩戴珠饰的严格等级制度:“(吐蕃)其官之章饰,最上瑟瑟,金次之,金涂银又次之,银次之,最下至铜止,差大小,缀臂前以辨贵贱”。这清晰地展现出不同层级官员通过珠饰材质彰显身份地位的方式。而 “瑟瑟” 珠饰更是珍贵异常,《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吐蕃男子冠中国帽,妇人辫发,戴瑟瑟珠,云珠之好者,一珠易一良马。” 这里的 “瑟瑟” 极有可能就是如今所说的天珠,其价值之高令人惊叹,足以证明当时珠饰在财富衡量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在庄重的宫廷场合,还是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吐蕃男女佩戴珠饰都成为了一种传统,它们如同无声的语言,向世人诉说着佩戴者的尊贵身份和殷实家境。
吐蕃民族佩戴瑟珠的形象在古老的寺庙壁画中留下了生动的印记。印度喜马偕尔邦的塔波寺内,珍藏着 11 世纪的壁画和手稿,画面中礼佛的吐蕃贵族女子身着华丽服饰,瑟珠及其他珠饰在她们身上熠熠生辉。这些壁画和手稿犹如一扇穿越时空的窗口,让我们得以领略吐蕃贵族昔日的奢华生活,也为深入探究古代西藏珠饰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在这些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珠饰的精美工艺和独特造型,每一颗珠子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它们与宗教仪式紧密相连,成为了信仰与美的完美结合。
西藏旧时的贵族妇女,其佩戴的首饰有着独特的规定与传统。“噶乌项链” 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由天珠和珊瑚精心串成,噶乌盒内承载着多种圣物与被认为具有 “法力” 的咒符。对于藏民族而言,噶乌盒不仅仅是一件装饰品,更是心灵的寄托,他们对其 “法力” 深信不疑,世代相传。随着历史的演进,西藏与清朝廷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原文化的装饰元素也逐渐融入到西藏贵族妇女的珠饰样式中。清廷喜爱的翡翠和玉件,被巧妙地引入,成为珠饰中的精美构件,这不仅丰富了珠饰的种类和样式,更体现了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如今,这些珍贵的珠饰被完好地保存在拉萨西郊的藏式园林宫殿罗布林卡中,它们静静地陈列在展柜里,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那段尘封的岁月。
藏族贵族珠饰,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它们是藏族历史的见证者,目睹了王朝的兴衰更替、文化的传承演变;它们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将藏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宗教信仰、工艺技巧代代相传。每一颗珠子都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心血,每一件珠饰都承载着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民族的记忆。在现代社会,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藏族贵族珠饰依然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受到人们的珍视与喜爱,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让后人能够从中汲取无尽的文化养分,感受藏族文化那深厚而独特的魅力。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