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所采王材考略~商代晚期以前

文摘   2025-01-18 00:00   黑龙江  

玉,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地位。早在远古时期,玉材就被人类所珍视和使用。让我们一同追溯到商代晚期以前,探寻那些被古人所采的玉材。

安阳殷墟博物馆的商代绿松石

石英岩,质地坚硬,有着细腻的质感,其色彩丰富多样,从淡雅的白色到温润的黄色,都能在石英岩中找到。玉髓则以其晶莹剔透的外观而闻名,常常呈现出半透明至微透明的状态,光泽柔和,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玛瑙更是凭借其独特的纹理,如丝带般缠绕交织,在众多玉材中独具魅力。硅质页岩,虽名字听起来质朴,却有着细腻的质地,为古代工匠们提供了别样的创作素材。

大气磅礴的商代兽面纹玉钺

蛇纹岩,有着独特的蛇纹状纹理,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蛇纹石化大理岩,是大理岩在特殊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兼具大理岩的温润与蛇纹石的独特纹理。萤石,色彩斑斓,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为古代玉器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绿松石,那一抹深邃的蓝绿色,宛如天空与湖水的交融,自古以来就备受青睐。水晶,纯净透明,被古人视为具有神秘力量的宝石。

这些被后世学者称为 “似玉”,春秋时期孔子称之为 “珉” 的玉材,在古代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北方的红山文化,以本地或邻近区域所产的硅质岩、阳起石等美石为主。红山文化的玉器造型独特,多以动物形象为蓝本,如著名的玉猪龙,其造型古朴而神秘,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南方的良渚文化,则偏爱用本地的美石制作玉器。良渚玉器以其精美的纹饰和规整的造型而闻名,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线条精细,寓意深刻,展现了良渚文化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台湾的卑南文化,同样以本地的蛇纹石(岫玉)、叶腊石等制作玉器,这些玉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卑南文化独特的生活风貌。

考古发掘资料显示,从新石器晚期至夏商,闪玉、岫玉等的使用不仅十分普遍,而且数量相当丰富。在这一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从简单的打磨到复杂的雕刻,玉器的造型和纹饰日益丰富多样。这些玉器不仅是装饰品,更是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玉器

在商代晚期以前,古人对玉材的选择和使用,不仅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工艺水平。这些珍贵的玉材,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成为我们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和精湛绝伦的技艺。




文玩轩文玩
文玩轩,心灵的静谧之所。古雅文玩,凝聚时光精粹,绽放艺术华彩。走进文玩轩,触摸历史的温度,领略匠心的魅力。在这方小天地里,让文玩诉说岁月传奇,伴你走过每一段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