趑趄,趑趄不前,
这“趑”“趄”字如何表达——
趑趄
zī jū
指行走困难。
亦作“趑且”、趦趄。
想前进又不敢前进。形容疑惧不决,犹豫观望;
趑趑:欲进又退、小心翼翼的样子。
一人荷锄,万夫趑趄。——张载《剑阁铭》
趑趄不前
zī jū bù qián
意思是趑趄迟疑不敢前进。
形容犹豫畏缩不敢前进。
出自《周易·夬》:
“臀无肤,其行次且。”
其原文如下: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臀无肤:指臀部破皮没有肤(护)。(必然会“欲居而不能安”。)
其行次且(zī jū):通“趑趄”,行走困难,步履艰难;也指犹豫徘徊。(不安则要行,行而又不能进,故而有悔。)
牵羊悔亡:牵着住羊(顺它)行走,一切后悔自然消亡。(顺牵羊而随后一起去就行,悔恨消亡。“九四”之后近“九五”之尊,“羊”指“九五”。)
闻言不信:闻旁道之言不要信。(不要听别人怎么说。自有主张,“闻言不信”,才会“牵羊悔亡”。)
这段话其白话意思是:
臀部没有皮肤(护),其行为犹豫不定而无行动力;
(顺)牵羊而行,悔恨自然消亡,不要信闻道言。
也出自《周易·姤》卦: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也。
示例
不由自主的便上了包车,仍回到鸿仁里,望着自己门口,倒有点趑趄不前之态。
——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七回
他俩想相认,却趑趄不前,犹豫不决。
“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何谓“趑(zī)”——
走不行。
形声会意合体字,走次为趑,从走从次,次声。
趑—小篆
其中“走”,表示奔走奔跑。
(注意:摆动双臂,足离地)
从“走”的字、多与“跑”、“走”有关。
其中“次”,二欠为次,
指二等,次等,次级;表示差次不行。
二者合一,
“走”“次”不行而难进为“趑”。
本义:行走困难。
如组词,趑趄(jū):行走困难;
又如组词,趑趑不前:想前进又不敢前进。
何谓“趄(qiè jū)”——
走受阻,走不进,行不进。
形声会意合体字,走且为趄,从走从且,且声。
趄—小篆
其中“走”,表示奔走奔跑。
(注意:摆动双臂,足离地)
从“走”的字、多与“跑”、“走”有关。
其中“且(qiè jū)”,
既表示阻挡(读jū),也表示并列连接(读qiè)。
二者合一,
其一,
“走”“且”并列连在一起为“趄”。
这时读(qiè)。
其二,
“走”有“且”阻挡住为“趄”。
表示走有阻挡而难进。
这时读(jū)
本义:①(qiè)走不稳;
如,趔趄。2.倾斜:趄坡。趄着身子。
②(jū)难进。如,趑趄。
“趑”“趄”相关成语——
趑趄嗫嚅
zī jū niè rú
欲进又退,欲言又止。
形容奴颜婢膝,畏缩不前的样子。
出自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汙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示例
肯效趑趄嗫嚅徼名势,坐令尘土凋朱颜。
——明·方孝孺《游峨嵋》诗
趑趄不前
趔趔趄趄
liè liè qiè qiè
身子歪斜,行路不稳的样子。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
“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着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
趔趄而行
liè qiè ér xíng
身子歪斜不稳地走路。
出自《老残游记》第六回:
“说着,外面进来了一个人,戴着红缨帽子,叫了一声 铁老爷 ,那店家就趔趔趄趄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