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月宫、赏月、月饼

文化   2024-09-17 09:04   广东  
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三〇《天文》中讲:“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古代人民不仅认识牵牛星、织女星,想象出美妙的故事,而且还认识和描绘月亮,以观月、赏月为主要活动的中秋节,就是由对月亮的崇拜和遐思而成为传统节日的。
 
一、月宫的传说
早在战国以前,古人就传说月中有蟾蜍。屈原《天问》:“顾菟在腹。”闻一多先生在《天问释天》中论证,顾菟即蟾蜍,故古代人称月亮为“蟾宫”。到了汉代又增加了玉兔、桂树、嫦娥。东汉王充《论衡·说日》引儒者语曰:“日中有三足鸟,月中有兔、蟾蜍。《太平御览》卷九五七《木部·桂》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建桂宫,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北。南朝时又把月宫称为“桂宫”。南朝沈约《登台望秋月》:“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向霜。
《淮南子·览冥训》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嫦)娥窃以奔月。”这就是嫦娥奔月的传说。由于她偷吃神药,背夫不忠,汉代人还诅咒她变成蟾蜍。东汉张衡《灵宪》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嫦娥奔月

由桂树又演变出“吴刚伐桂”的故事。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砍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自汉代传说月中桂树后,后人遂以桂枝比喻世间少有。西晋郤诜举贤良对策列为上第,后迁雍州刺史。晋武帝于东堂会送,问他是否感到荣耀。郤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代科举正好在八月举行,应试得中者称“折桂”。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古人又把月宫称做广寒宫。据《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传说,八月望日夜,唐玄宗与道士申天师、鸿都客三人,在云上游月中,寒气逼人,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又见白衣素娥舞于大桂树之下,音乐清丽。明皇暗自览记,回宫后编律成音,制霓裳羽衣曲。《漱石闲谈》、《杨太真外传》亦有类似的传说。
到唐代为止,有关月宫的神话,基本齐备了。
 
 
二、中秋赏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司马·大司马》:“中秋,教治兵。
《事物原始》解释中秋说:“八月十五为中秋,何也?欧阳詹《玩月》序云,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则寒暑均;取诸月数,则蟾魄圆,故曰中秋。言此日为三秋之中也,又谓之月夕。

《仪礼·觐礼》载,天子“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国语·周语上》,先王“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周礼·春官宗伯·典瑞》:“以朝日。”郑玄注曰:“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由于八月中秋正是收获季节,古人要举行祭祀土神的仪式,叫做“秋报”、“秋社”。这些活动,可视为中秋节的渊源。

由于中秋的月亮特别皎洁晶莹,从汉代开始由祭月、礼月逐步演变出赏月之风。汉代文学家枚乘有《月赋》,南朝沈约有《咏月诗》。这些咏月、赏月的诗赋,并不固定在八月十五,所以并没有形成节日。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八月十五夜,唐玄宗备文酒之宴,与禁中直宿诸学士玩月。以后每年八月十五,都照例赏月。为了与杨贵妃一起望月,还敕令于太液池西岸筑百丈高台,因安史之乱爆发,没有修成。

唐以前文人学士咏月的诗文,不全在八月十五。如西晋陆机《明月何皎皎》诗: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

南朝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诗:
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未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
蛾眉蔽珠拢,玉钩隔琐窗。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夜移衡汉落,徘徊帷户中。
……

北周王褒《关山月》诗:
关山夜月明,愁色照孤城。半形同汉阵,金影逐胡兵。天寒光转白,风多晕欲生。寄言亭上吏,游客解鸡鸣。

这些诗没提中秋月,自唐玄宗以后,大多是中秋咏月了。如唐诗人李白《中秋赏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司空图《中秋》:“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北宋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是中秋赏月留下的佳句。不仅文人学士赏月、咏月,平民百姓亦“千家看露湿,万里觉天清”。
宋代中秋节赏月的风俗十分盛行。《东京梦华录》卷八《中秋》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宋以后的中秋赏月更加流行。宫中八月十五,“日供月饼、瓜藕,候月上,焚香,即大肆饮啖,多竞夕始散”。民间则设瓜果酒馔,祭月燕饮。有的地区借月圆之意,称做“团圆会”、“团圆节”、“圆月”等。
由于中秋节赏月,元宵节放花灯,许多地区的人们都发现,中秋节云遮月,来年灯节必下雨雪的现象。安徽一带民谚云:“云暗中秋月,雨打上元灯。”山东一带流传“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三、中秋月饼

关于“月饼”的来历,说法众多。民间传说,元末高邮人张士诚(一说朱元璋)为号召人民反元,中秋节将纸条夹到月饼中,约定起义的时间。从此,每逢中秋节吃月饼,纪念这一事件。河北《新河县志》载:“相传月饼之会为朱元璋杀鞑子之暗记。”山东《青城县志》载:“八月十五杀鞑子。《台南县志》载:“汉人以密令藏月饼,相约一时起义,遂于一夜杀完元兵,所以才有俚言‘三家养一员,一夜刣完元’。”其实,从这些传说本身即可证明,元朝就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作为节日食品的月饼,唐代就有了。《洛中见闻》载,唐僖宗中秋吃月饼,味道极美,命御膳房将月饼赐给新科进士。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卷十六《荤素从食店》,元朝周密的《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事》,都提到月饼。月饼最初由家庭制作,到明清逐步演化为商品。据《燕京岁时记》载,清代前门致美斋制作的月饼为京都第一。直到今天,每逢中秋节,各个食品店都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月饼,花色、品种、样式、口味,应有尽有。中秋向亲友馈赠月饼,成为必须履行的人情,也是中秋节前人际间主要的交往形式。奇怪的是,像粽子、年糕、元宵一类的节日食品,平日也可以吃,唯独月饼,不是中秋节前后,既无卖的,也无吃的,是最具特定意义的节日食品。 (摘自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

如何实现从“汉字思维启蒙”、“快速识字”到“大语文” 无缝化链接学习?
“国学”一词的来历



 
部分教材及练习册

了解更多
请关注
汉字谷
了解或购买古汀大语文线上课程,可以点击以下原文链接

汉字谷
汉字师认证、快速识字、汉字思维、汉字博物、汉字元宇宙、全语文通识素养、海外汉语、说文解字、人字学习法、汉字思维馆加盟、汉字国学!一站式解决识字启蒙、快速识字及语文学习问题,好成绩,源自好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