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在经过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正午太阳直射“立竿”,其影完全与立竿垂直重合,所以看不到竿影。“立竿无影”现象只发生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一年中都有两次太阳垂直射向地面的时刻。目前中国大陆设有5处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位于广东省北回归线以南的湛江、茂名、阳江、云浮、肇庆、江门、佛山、中山、珠海、深圳、东莞、惠州和汕尾等城市,一年中都可看到两次“立竿无影”。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人们,可于夏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察一下“立竿见影”如何变成“立竿无影”。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长达到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这是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的“昼长夜短效应”,越接近两极越明显的缘故。会意合体字,按照小篆字形,页臼夊为夏,从页,从臼,从夊。页(xié),人头;臼(jù),左右两手;夊(suī),倒右足止形。合起来象人形。两手“臼(jù)” 合抱合捧人头“页(xié)”,有表示“大、臾、丰腴”之义。按照甲骨文形,人头页顶上有日,表示太阳“日”正当人头“页”上空为“夏”:以此表达“夏”有“大日正中午,大日当空”之义。(以别于北方狄,东北貉,南方蛮闽,西方羌,西南焦侥,东方夷。)② 大;自称我为大。(自称,自我,自我“夏”为大)象形指事字。从一从倒交,一指地;倒交指从上而下方向。“一”,指地,表示土地;金文图形中也有以“土”表示。“交”,象人交足立形,头顶向上;倒“交”,象人交足倒立形,头顶朝下;倒“交”在“至”内表示“从上而下”的方向;人倒头顶地,到了尽头极限。“至”为倒“交”于“一”,二者相互表达,从表达出:①极至,极近;从上而下头到地,彻底到头了。表示“极至、至近”之义;②到来,从倒的方向而来;“从上而下”之方向而来,也表达出“从远而近、从外而内”而到来。夏至节气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鹿的角朝前生,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与“鹿”相对的是糜,糜因属阴,糜之角则在冬至日才脱落。蝉的成虫只有雄性会鸣叫,吸引雌性前来交配,大部分蝉在交配之后死去,只有夏天才会有蝉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半夏之“半”,可理解为“仲”;半夏生可理解仲夏生。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关联阅读:
汉字天气课:看“雾露霜”不同雨气形态汉字思维过程
汉字天气课:雨量从无雨、“零”雨到“霖”雨的汉字过程表述
汉字天气课:学习“云霭雾霾”天气的汉字思维过程,并快速识字
快速识字的实现路径:人字学习法——能理解字义又能大规模识字,有效解决千年识字难题,无缝链接语文学习,快速提升全语文通识素养!
古汀大语文体系(字在,词在,诗在,文在,大语文在)——快速有效打造学生的汉字水平及语文能力!
如何实现从“汉字思维启蒙”、“快速识字”到“大语文” 无缝化链接学习?
谈谈汉字思维的“反向”性,使识字及语文的学习更简单、易学、易理解
如何读出《诗经·桃夭》中的三个“桃之夭夭”的不同画面层次
为什么说只有懂了汉字思维,才能轻松理解“一字多义多音”的自然画面
“树荫”与“树阴”的用法,是谁出错了?老师、学生还是字典?说文讲“荫”,从汉字思维角度理解“树荫”与“树阴”之别
汉字植物课:大语文这样学,把与荷花有关知识及字词诗文一网打尽
大语文大在哪?汉字思维是什么?以“夜未艾”的“艾”字作例,讲开去!
汉字农场之五谷课:麦,从何而来?“麦”中有“来”,它们是什么关系?
汉字博物:说“舟”,世界上最早的舟至今多少年,舟是如何制作的?
说文博物:三星堆出土丝绸,震惊世界!那么“丝”及有关的汉字都表现出怎样的场景?
汉字博物课:“酉”是什么器物,“酒、酋、尊、奠、配”与它是什么关系?
从“衰”之字义及汉字思维,来理解“乡音无改鬓毛衰”,“衰”应该读cuī还是shuāi
说文博物:从“册”的汉字思维,谈谈大语文应该怎样学?
说文博物:有人问“午”字是什么工具?“臼”又是什么物件?
说文博物:“斤与两”本义是什么?,为什么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
说文博物:“更”是什么?,“深更半夜”,也说“三更半夜”,为什么要叫“深更”或“三更”呢?
说文博物:这个字应该是2020年使用频率最高的字了,它是由什么器物而来?
说文博物:“碾”压世界,知“碾”人文博物,如何运用汉字思维学习大语文?从"碾"字展开学习字词诗及无缝链接人文历史、自然百科知识
说文辨物:说“蚕”字,看古代养蚕业的诞生
说文辨物: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什么犀?
扫码学习
全语文通识素养课程
教材订购:
了解更多
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