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夏至,既夏,也至,夏之极至

文化   2024-06-21 13:54   广东  
二十节气中,芒种之后,就是夏至。
夏至,既夏也至。
既夏,即为夏大;夏大之日,正日当空。
也至,即为极至;至极之日,昼日至长。
“夏至”节气自然景象就体现“夏”和“至”上——


01
夏至之日,最暑热天在其后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
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
夏至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太阳北行的转折——
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
夏至过后,
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

对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
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
对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
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在经过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


夏至,盛夏的起点,最热暑天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
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
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
虽还不到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但“入伏”不远了。
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夏至”之后,是“小暑”,“大暑”;
一年中最热的天出现在“大暑”。


02
夏至之名

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夏至之名由来——
据陈希龄《恪遵宪度》解释“夏至”: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之名由此而来。

夏至之日“立竿无影”奇景——
在夏至这天,
正午时分太阳呈绝对(接近)直射状,
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奇景——
正午太阳直射“立竿”,其影完全与立竿垂直重合,所以看不到竿影。
“立竿无影”现象只发生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一年中都有两次太阳垂直射向地面的时刻。
目前中国大陆设有5处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位于广东省北回归线以南的湛江、茂名、阳江、云浮、肇庆、江门、佛山、中山、珠海、深圳、东莞、惠州和汕尾等城市,一年中都可看到两次“立竿无影”

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人们,可于夏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察一下“立竿见影”如何变成“立竿无影”。


夏至,夏大之极至——
至,到了极至;夏至,夏到极至。
地球离太阳最远的一天,是远地日。
因为最远,这一天是太阳相对地球最高的一天。
因为最远,这一天是太阳相对地球的引力最小的一天,
因为最远,这一天是地球自转速度相对最慢的一天,
因为最远,这一天是太阳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

夏至这天,
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长达到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这是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的“昼长夜短效应”,越接近两极越明显的缘故。

03
夏至很夏,很大“夏”

夏至之日,昼日最长,为最大夏之日。
普日之下,独我夏最大。


自我为大,自称我为“夏”;
自称“夏”,我为大夏之人。
▲ 夏-小篆图形

会意合体字,按照小篆字形,页臼夊为夏,从页,从臼,从夊。
页(xié),人头;臼(jù),左右两手;夊(suī),倒右足止形。合起来象人形。
两手“臼(jù)” 合抱合捧人头“页(xié)”,有表示“大、臾、丰腴”之义。
▲ 夏-金文图形

按照甲骨文形,人头页顶上有日,表示太阳“日”正当人头“页”上空为“夏”:以此表达“夏”有“大日正中午,大日当空”之义。
其义可理解为——普日之下,独我夏人最大。

▲ 夏-甲骨文图形

综合在一起,
其本义:① 古代华夏人自称,中国之人自称;
(以别于北方狄,东北貉,南方蛮闽,西方羌,西南焦侥,东方夷。)
② 大;自称我为大。(自称,自我,自我“夏”为大)


04
夏至之“至”
夏之“极至”而“至”来

,倒交于一为至。

▲ 至-小篆图形


象形指事字。从一从倒交,一指地;倒交指从上而下方向。

▲ 至-金文图形

“一”,指地,表示土地;金文图形中也有以“土”表示。
“一”在“至”内表示“极地、到底”之义。

“交”,象人交足立形,头顶向上;倒“交”,象人交足倒立形,头顶朝下;
倒“交”在“至”内表示“从上而下”的方向;人倒头顶地,到了尽头极限。

二者合一,
“至”为倒“交”于“一”,二者相互表达,从表达出:
①极至,极近;从上而下头到地,彻底到头了。表示“极至、至近”之义;
②到来,从倒的方向而来;“从上而下”之方向而来,也表达出“从远而近、从外而内”而到来。

这就是“至”字之字内思维:
▲ 至-甲骨文图形

本义:① 极近,极至;
② 到来,到达;

05
夏至有三候

夏至节气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


鹿的角朝前生,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与“鹿”相对的是糜因属阴,糜之角则在冬至日才脱落。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二候蝉始鸣:


蝉鸣:蝉的成虫只有雄性会鸣叫。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蝉的成虫只有雄性会鸣叫,吸引雌性前来交配,大部分蝉在交配之后死去,只有夏天才会有蝉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半夏之“半”,可理解为“仲”;半夏生可理解仲夏生。
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06
夏至诗句

《夏至》
西汉·司马相如
夜半惊岚偃旗旌,朝闻远鸦方初醒。
狸奴几下偷翻书,何时听得螗蜩鸣?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关联阅读:


汉字天气课:看“雾露霜”不同雨气形态汉字思维过程

汉字天气课:雨量从无雨、“零”雨到“霖”雨的汉字过程表述

汉字天气课:学习“云霭雾霾”天气的汉字思维过程,并快速识字


快速识字的实现路径:人字学习法——能理解字义又能大规模识字,有效解决千年识字难题,无缝链接语文学习,快速提升全语文通识素养!

古汀大语文体系(字在,词在,诗在,文在,大语文在)——快速有效打造学生的汉字水平及语文能力!

如何实现从“汉字思维启蒙”、“快速识字”到“大语文” 无缝化链接学习?


谈谈汉字思维的“反向”性,使识字及语文的学习更简单、易学、易理解

如何读出《诗经·桃夭》中的三个“桃之夭夭”的不同画面层次

为什么说只有懂了汉字思维,才能轻松理解“一字多义多音”的自然画面

“树荫”与“树阴”的用法,是谁出错了?老师、学生还是字典?说文讲“荫”,从汉字思维角度理解“树荫”与“树阴”之别

汉字植物课:大语文这样学,把与荷花有关知识及字词诗文一网打尽

大语文大在哪?汉字思维是什么?以“夜未艾”的“艾”字作例,讲开去!


汉字农场之五谷课:麦,从何而来?“麦”中有“来”,它们是什么关系?

汉字博物:说“舟”,世界上最早的舟至今多少年,舟是如何制作的?

说文博物:三星堆出土丝绸,震惊世界!那么“丝”及有关的汉字都表现出怎样的场景?

汉字博物课:“酉”是什么器物,“酒、酋、尊、奠、配”与它是什么关系?

从“衰”之字义及汉字思维,来理解“乡音无改鬓毛衰”,“衰”应该读cuī还是shuāi


说文博物:从“册”的汉字思维,谈谈大语文应该怎样学?

说文博物:有人问“午”字是什么工具?“臼”又是什么物件?

说文博物:“斤与两”本义是什么?,为什么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

说文博物:“更”是什么?,“深更半夜”,也说“三更半夜”,为什么要叫“深更”或“三更”呢?

说文博物:这个字应该是2020年使用频率最高的字了,它是由什么器物而来?

说文博物:“碾”压世界,知“碾”人文博物,如何运用汉字思维学习大语文?从"碾"字展开学习字词诗及无缝链接人文历史、自然百科知识

说文辨物:说“蚕”字,看古代养蚕业的诞生

说文辨物: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什么犀?



 

扫码学习

全语文通识素养课程




教材订购:




了解更多

请关注



汉字谷
汉字师认证、快速识字、汉字思维、汉字博物、汉字元宇宙、全语文通识素养、海外汉语、说文解字、人字学习法、汉字思维馆加盟、汉字国学!一站式解决识字启蒙、快速识字及语文学习问题,好成绩,源自好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