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行并进
研有所获
——班主任工作室研修活动(二)
首先,刘嘉芊老师作为本次班会的设计者与执行者,以“家”为核心,巧妙地构建了班会的三大支柱——家的感受、家的价值、家的归属。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馨与和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家的温暖。在筹备过程中,刘老师不仅得到了黄晓敏老师的宝贵反馈,还得到了工作室成员们的无私帮助,共同为这场班会课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与创意。尽管在时间把控上略显紧张,但那份对学生心灵的细腻关怀,却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年轻的心灵。
朱丹妮老师对本次班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成功之处在于将汉字“家”的演化巧妙融入班会主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家的内涵与价值。同时,朱老师还高度赞扬了刘老师将学生的绘画作品与情境游戏有机相连的做法,认为这不仅丰富了班会的形式与内容,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班级这个大家庭的认同与归属感。此外,朱老师还特别提到了班会中让学生自我讨论解决班级问题的环节,认为这是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莫旺平主任对本次班会同样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堂设计精巧、层层递进、情感真挚的思想教育课。从切入设计的巧妙到活动导向的明确,再到情感升华的深刻与落到实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刘老师对教育的深刻洞察。莫主任还特别强调了学生在班会中的高度参与投入,认为这不仅是对“家”的深刻理解与认同,更是对老师的认可与鼓励。同时,她也指出了班会在时间管理上的不足,并鼓励刘老师在未来的班会设计中更加注重细节与时间的把控。
黄晓敏老师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借此机会向我们传授了优秀班会课的结构精髓。她认为,一堂成功的班会课应该遵循解构“家”的内涵、集体讨论“家”的意义、共同参与建设“家”的讨论这一清晰而逻辑严密的教学框架。这些分析不仅为我们今后的班会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班会课在培养学生情感认同与集体归属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第二部分班级日常管理的主题研讨中,吴芷珊老师分享了德育管理的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了从班主任到学生对德育要求的认知差异以及违规行为的背后原因。她认为,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与灵魂,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行为动机,才能制定出更加有效、更具针对性的处理策略。为此,吴老师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建议,旨在通过加强沟通、完善制度、强化教育引导等方式,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有序、充满正能量的班级氛围。
黄晓敏老师则分享了题为《发挥育人智慧,落实日常行为规范》,她从学生出现违反行为规范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基于学生可能出现缺乏参与感、认同感;缺乏归属感、荣誉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情况,提出班级管理策略并提出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把握时间节点,渗透式的家校共育,更是从《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角度提出要注意适度管理,适度处理,有法可依。
图文:丁慧强
编辑:刘燮茵
初审:莫旺平
复审:周泽选
终审:李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