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深教师对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理解,提升双新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借助“五校联盟”的平台,2024年11月26日,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东莞市第一中学、东莞外国语学校、东莞实验中学和东莞高级中学五校历史学科“基于教科书资源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主题研修活动在我校成功举行。
本次教研活动分成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由五校历史学科各选派一名参赛老师,进行同课异构展示。第二环节由华南师范大学王继平教授、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毛经文老师开展讲座。五校历史学科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我校赵晓东老师主持。
模拟课堂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通过不同的教师对同一课程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呈现出多样化的教学风格与策略,达到开拓视野,增进交流,启迪智慧的效果。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选自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7课《隋唐制度的创新与变化》。
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张志朋老师授课《从丁身为本到资产为宗——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张老师从秦汉以来赋税流变讲起,梳理了隋唐时期租庸调制演变到两税法的过程,结合高考真题,启发学生客观评价两税法,得出制度创新是一个延续的过程这一认识。
我校谢德真老师授课《因时而变,随事而制——从陆贽与政敌二三事看隋唐制度变化与创新》。谢老师以历史人物陆贽的“宦海沉浮”为线索,设置问题,将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与特点巧妙呈现出来。
东莞市第一中学孙正铭老师授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活着的制度》。孙老师借用学者观点,引出“关注制度的实际效用”的认识。在梳理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中,关注影响其“活动”的诸多因素,体现了其细致的历史视角。
基地学校老师、东莞外国语学校廖嘉慧老师授课《赋税制度的变与不变——从怀集庸调饼到孔目司帖》。廖老师以“怀集庸调银饼”和“孔目司帖”两件文物为切入点,展示出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历史过程,得到了“良法与善治”是在历史动态中循序前进的认识。
东莞实验中学陈良超老师授课《法与时变——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陈老师呈现了诸多历史细节,在讲述历史故事的同时,从历史的长时段视角对赋税制度进行考察。在历史进程中,应注意到法制与礼教、制度与实践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
授课结束后,参赛老师对评委专家的提问进行了现场答辩。王继平教授与毛经文老师对同课异构进行点评,认为五位老师的课程设计均体现了“问题意识、教材意识、课标意识”的特点,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他们的课程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学校教师独特的解读和精彩的演绎,也为我们展现了历史教学的魅力。
专家讲座
展示环节结束后,王继平教授与毛经文老师开展专题讲座。
王继平教授开展题为《基于教育目标新分类学的中学历史学业测评探讨》的讲座。王教授认为,在课程设计时,应优先使用教科书中的素材,聚焦教材反映的问题,设置有层次的问题。依据马扎诺分类法,“信息提取—理解—分析—知识运用”的过程,也是“概括—归纳—抽象”的过程,体现了问题的层级递进与情境创设的意识。
毛经文老师开展题为《以问驱学,连问成链》的讲座。毛老师认为,问题设计是直接和学生课堂对话的桥梁,问题设置既要有意识,更要有意义,要注意技巧和时机,达到“简约而丰富”的效果。毛老师还关注到AI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和意义,以技术赋能教学,将新的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本次活动不仅促进了校际教学交流与合作,还激发了老师们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为东莞五校联盟高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本次活动还是我校“五阶六梯”教师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教学技能比赛、专家讲座等方式,为青年教师创造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图文:历史科组
编辑:刘燮茵
初审:赵晓东
复审:周泽选
终审:李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