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文明——神农氏、夏后氏之江汉源
第二十八章 夏桀的继承人在江汉建立的国家是“江汉夏”,盘龙城(前1558年-前1530年)是江汉夏的中心城
1、“江汉泱泱,商邑煌煌”对盘龙城的历史定位不准确
盘龙城距我不远,但我一次都没有去过。盘龙城号称“江汉泱泱,商邑煌煌”,我是不敢苟同的。但是作为孝感人,去说黄陂的盘龙城,觉得不好,所以没有对盘龙城具体发过言。
盘龙城遗址
2、我在《 以夏后之居为线索,给出夏朝文化的演变谱系和逻辑,同时再强调公元前1600年夏朝并未终结》的论述
但是在研究夏商之变的时候,盘龙城的确又绕不开。所以我在《 以夏后之居为线索,给出夏朝文化的演变谱系和逻辑,同时再强调公元前1600年夏朝并未终结》一文中很简略地论述过盘龙城,说的很简略了,因为有一句话我没有明确说出来,就是“盘龙城是夏遗民之城”,这个城随着商朝势力的向南挤压,江汉夏西迁,被变成立商城。
我在《 以夏后之居为线索,给出夏朝文化的演变谱系和逻辑,同时再强调公元前1600年夏朝并未终结》的论述:
“武汉盘龙城,有少量二里头文化遗存。该遗址中明确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仅在盘龙城遗址第一期,即城垣第9层,年代为二里头文化三期。盘龙城二期遗存中的二里头文化因素,年代约相当于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或二里岗下层文化早段。”
“我早说过,盘龙城是夏朝南方战略支撑城,山东斟灌国被灭后迁于武汉盘龙城。少康复国时期,盘龙城斟灌遗民与斟寻遗民,在密县鬲国集结,组成联军,在夏臣伯靡的统帅下,讨伐占据夏都夏邑的寒浞,伐浞胜利后,迎夏世子少康归夏邑。盘龙城是夏城。在夏桀南逃时,盘龙城也起到了救济的作用。两湖湛姓,就是盘龙城后裔。”
3、盘龙城的考古
(1)盘龙城的考古年代断代:夏代晚期、夏遗民期、殷商二里岗中晚期
大约距今约3500年到距今3200年。向上可以达到距今3800年。根据盘龙城遗址与城外遗址的地层叠压关系和陶器的演变规律,盘龙城遗址被分成七期。
盘龙城遗址分期
第一期: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三期或偏早。
第二期: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三期。
第三期:相当于二里头文化四期偏晚或二里岗下层一期偏早。
第四期:相当于二里岗上层一期偏晚。
第五期:相当于二里岗上层一期偏晚。
第六期:相当于二里岗上层二期偏早。
第七期:相当于二里岗上层二期晚段。
来自《新砦-二里头-二里岗文化文化考古文化系列的建立与完善》
也就是说,在二里头文化三期到二里岗文化上层二期晚,是盘龙城存续时间。按照《竹书纪年.夏纪.明版》,前1635年处于夏朝帝扃9年,夏朝于帝桀31年灭亡(前1559年)。对于夏朝来讲,前1558年到前1530年,是夏朝灭亡期,也就是夏朝遗民期,对于商朝来讲,是商朝立国元年至29年。
所以,盘龙城在前1635年到前1559年,处于夏朝期;前1558年到前1530年,是夏朝遗民期;对应的是盘龙城第一期到第三期。盘龙城第四期、第五期、第六期、第七期对应的是二里岗时期上层一期、二期,也就是殷商二里岗中晚期。盘龙城的殷商期是前1529年到前1400年。
前1400年后,盘龙城就不归殷商管理了,因为盘龙城在前1400年以后,这里就出现了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先楚文化了。先楚文化是江汉土著在夏商文化的辐射下创造出来的一种新文化因素。由于先楚文化的崛起,商朝退出了对江汉地区的统治。
(2)盘龙城的黄金制品与盘龙城的龙
在盘龙城遗址M17出土一件镶嵌绿松石片和金片的勾状的夔龙纹饰品。其主体为夔龙纹装饰。龙纹的角、目、牙、眉均以片状黄金制成。盘龙城黄金装饰,让三星堆的黄金装饰显得不孤单了。这就进一步证明,具有黄金装饰的古埃及的断代被人为提前了。古埃及用金是孤证,中国用金是双证。所谓孤证不立,所以错在古埃及。
盘龙城的绿松石镶金饰件
盘龙城的龙
盘龙城遗址出土的绿松石制品与中原地区同时期的绿松石制品有着较为密切的文化联系,比如,郑州小双桥祭祀坑也同样出土过金片绿松石制品的残片。这里就又增加了一处使用黄金饰品的证例。
从二里头文化到商文化时期,人们对绿松石制品的制作与使用一路发展演变。在商代,从商王朝的北土到南土,均有绿松石制品的发现与发掘,揭示了华夏文明在长江流域与中原地区一直存在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3)盘龙城的青铜铸造中心
在盘龙城,发现大规模的青铜铸造遗址,表明盘龙城是当时的青铜铸造中心。这就又为三星堆的青铜器的铸造提供了一个铸造来源。
盘龙城的青铜器
盘龙城的三足青铜鼎
对于夏代鼎的三足来源,我在《夏朝的华夏本色——由“三足陶鼎”到“三足铜鼎”》一文中详细论述过。
仰韶文化时期(距今7000年到5000年)(包括庙底沟文化),三足陶鼎是流行的烹煮炊具。我把仰韶文化看作是古夏人创造的文化,所以“三足鼎”可以看作是古夏人文化的标志性器物之一。
仰韶文化流行的三足陶鼎,是对仰韶文化以前的诸文化中三足造型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包括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大地湾文化以及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城头山古城)等的继承。
夏代继承了上古中国的“三足陶鼎”文化,发展成“三足青铜鼎”文化。“鼎三足”文化一直流传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二里头三足青铜鼎和三足青铜爵就是证据,也是夏代继承了上古中国的“三足陶鼎”文化,发展成夏代特色的“三足青铜鼎”文化。
实际上到商代早期,三足鼎依然是主流造型,到商代中期才逐渐被四足鼎所替代。所以三足青铜鼎是夏代的标志性青铜器之一,是夏朝存在的证据之一。“鼎三足”文化从陶鼎到夏代及商代早期的青铜鼎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商代早期的三足青铜鼎的存在,也是夏朝存在的重要证据。
郑州商城的青铜鼎,三足鼎与四足青铜鼎
盘龙城“戎”的性质非常突出,因为盘龙城出土的玉器中有一个94厘米大大玉戈,出土的青铜器有500多件,其中70%是兵器,青铜兵器有戈、矛、戉、刀等。所以盘龙城是一个标准的城国。
(4)盘龙城的象牙骨
盘龙城还出土了一根象牙骨。出土的象牙骨长66厘米。这就为中国上古有没有象提供了注脚,也使得三星堆的象牙骨不再孤单了。
4、盘龙城是江汉夏的中心
我前期就论述过,在帝相26年、27年,寒浞灭了斟灌、斟鄩(大约在今山东潍坊一带)和鬲(大约在今山东德州),斟鄩西迁到了今河南巩县,鬲西迁到了今河南密县,斟灌经今河南南迁到了湖北盘龙城。所以盘龙城早期的居民是夏朝斟灌遗民,斟灌遗民在盘龙城取“斟”子的“甚”、“灌”字的“水”,形成新的“湛”氏族,成为当今处于两湖的湛姓。
少康复国期间,鬲、斟鄩、斟灌遗民组成讨伐寒浞的联军,在鬲国集结,在夏朝遗臣伯靡的统帅下,灭寒浞,收复夏邑(今夏县),迎还少康。少康在夏邑(今夏县)被诸侯拥立为天子,重新恢复夏政。经过少康复国,夏朝的政治中心恢复为夏邑(今夏县),夏朝的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了伊洛(二里头遗址)。
少康复国后,斟灌遗民再返盘龙城。盘龙城成为夏朝在江汉的一个支撑点。这就为夏桀或夏桀的继承者回归江汉建立以盘龙城为中心的“江汉夏”打下了基础。
夏桀失天下后夏桀南归和夏朝遗民去向示意图
在商朝中期,商朝驱逐了“江汉夏”,盘龙城就演变成了商朝设立于江汉的次级中心,代表商朝的统治进入到了南方。
江汉夏携带夏社宗神具象继续西迁,在三星堆建立蜀夏。蜀夏实际上已经蜕变成了宗神国,回归到夏后氏巫觋的原本奉守宗神祭祀的职责上去了。
两湖山系
夏后氏的一支湛氏南下到幕阜山,现在仍然生活于幕阜山。
在前1400后,商朝也退出了对江汉的统治。江汉进入先楚和楚国时代。
黄饮冰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