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饮冰论“华”“夏”14:三星堆文明中的图文“华”“夏”和“华夏同在”图

创业   2025-01-01 12:48   湖北  

黄饮冰论“华”“夏”

第十四章 三星堆文明中的图文“华”“夏”“华夏同在”图

一、三星堆玉琮上的神树图案是图文“华”

1、关于“华”,我的论述已经很多了

华崇拜的起源是“火”,华图腾即“火树”图腾。华的原始音是ha。华(ha)从滇黔高原沿青藏高原的东缘(康定草原)向中国的西部和北部传播,由ha音引发出ya(亚,燃烧的木头)、ya(雅,鸡的一种,性情温和的、羽毛有色彩的鸡,或许就是火鸡)、ga(家的古音就是ga,鸡的古音也是)、sa(夏和萨)等等。这一路一直保持了华(ha)的“火”的底色,最终形成了中国西部和中原至秦晋高原的华尼夏;华(ha)由滇黔高原下两湖,与两湖地区的胡尼人相遇,形成了华尼尸。在两湖地区,胡音和华音融合,华(ha)演变成了华(hua)。两湖地区的华(hua),是太阳。如洞庭湖(彭头山)和武陵山(高庙)都有八角星图案,这个八角星就是光芒四射的太阳的代表,所以八角星就是两湖地区的华图腾。在江汉地区形成的新族群命名为“华夏”,是很合理的。

2、 我说三星堆文化是华夏文化的变体,三星堆的树是“太阳树”,即传说中的扶桑和若木

三星堆太阳树1

由于火树和太阳的结合,在两湖地区,形成了太阳树的概念,即太阳栖息在太阳树上,桑木和若木,就是太阳树。太阳树在四川的三星堆文化遗址,有大量的表现。所以三星堆也是华尼文明的变体,其文化源头主要在石家河,当然也有在东方竞争失败后西迁的帝俊族群的文化成分,“使四鸟”是帝俊族群的文化特色,三星堆的“四鸟金箔”,就是帝俊文化影响的结果。

3、三星堆玉琮上的神树图案,就是图文“华”

今天才见到三星堆玉琮上的神树的清晰图案。这个神树图案,就是图文“华”。

三星堆玉琮上的神树图案2

甲骨文华3

篆书华4

黄饮冰随笔20211031

4“华”的演化逻辑

“华”的演变逻辑图5

在《华崇拜与华崇拜的进化和分化——华的造字本源物:一棵枝枝上冒着火花的树》一文中,我对“华”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华起源于火,升华为太阳。在华为火的时候,华族徽是火树族徽;在华升华为太阳的时候,衍生出了太阳树和日鸟族徽。所谓的若木、扶桑就是太阳树,进一步演化成华表;所谓的“鸟+日”“双鸟+日”“日中鸟”“鸟中日”族徽,就是日鸟崇拜,他们就是昊族群、护(胡、互)族群、夋族群和皞族群。对太阳的崇拜,又引发出对太阳的祭祀和迎送,这就引发出对太阳的观测。由华而出,形成火树图腾,太阳图腾,太阳树图腾,迎日推策,立杆测日影,历法,天文。太阳鸟,玄鸟,金乌,都是太阳崇拜的延展。

二、三星堆文明中的青铜人头像就是“夏”

1“夏”的演化逻辑

在《夏图腾——半坡“人面鱼文图”解析》一文中,我对夏族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半坡时代的“人面鱼纹图”是图文夏,即夏族徽。在夏族徽出现前,大地湾文化出现的大地湾女神像,是偶像夏,也就是具象夏。夏与尸是祭祖活动(尼)的两种仪式。

夏的演变逻辑图6

2、我认识夏,是从半坡“人面鱼纹图”开始的,并且一直没有改过“人面鱼纹图”就是“图文夏”的观点

图文夓(夏)7

3、我定义石峁古城是夏鯀城,根据夏族徽。石峁古城的族徽石雕是下图:

石峁古城夏图徽8

因为经过我的反复研究和观看,此图符合“夏”的造字法。人头(頁)、双手(臼)、攵(人头夏的盘状物),组成石峁古城的“夏图徽”。

夓(夏)的造字法9

4、根据同理,我认为三星堆的青铜人头像就是具象“夏”

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具象夏)10

三星堆青铜人头像,符合夏图徽的演变逻辑。所以我认为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就是具象夏。祭祀者在青铜人头像前双手敬奉祭品,组成的祭祀场景图就是“夏”。

我对夓(的解释11

我对尸的解释12

至于祭祀中的神灵或祖灵的具象“尸”,在三星堆也有存在。三星堆青铜人像都是具象“尸”。

黄饮冰20220428

三、三星堆华夏同在图

青铜大立人底座上的夓13

有时候研究是很有意思的,通过以上的图解,我发现三星堆玉琮图案是“华夏共图”。

三星堆华夏同在图14

通过仔细观察青铜大立人底座,我确定青铜大立人底座象头上之平台的侧面图案是“夓(夏)”图徽,因为根据我长期的研究,发现这个图符合夓(夏)的造字法。再回观三星堆玉琮上的构图,发现“华”之下就是“夓(夏)”。在三星堆玉琮图徽上,华夏同在一图。

黄饮冰20250101。引用自黄饮冰著《夏社神器迁移到了三星堆,三星堆是新夏社一文。


黄饮冰
致力于华夏起源史的研究和中国中心论的推广,用中国话说中国史,用新视角、新思维建构新华夏起源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