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饮冰论“华”“夏”8: 从偶像夏、图文夓、甲骨文夏再谈一谈“夏”与“夓”

创业   2024-12-06 08:47   湖北  

黄饮冰论“华”“夏”

第八章 从偶像夏、图文夓、甲骨文夏再谈一谈“夏”与“夓”

在现代汉语中,认为“夓”是“夏”的异体字。追根溯源后,才会知道“夏”“夓”的两种写法都是有根据的,要追溯到夏偶像和夓图文。

1、现代汉语中的“夏”与“夓”

夏与夓

要注意的是,“夏”跟“夓”的写法是不同的。

“夏”的写法是:

“夓”的写法是:

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夓”是“夏”的异体字夓与夏可能互为本字

2、向上追溯,看看夏在不同文字系统中的写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夏”的“夏”“夓”两种写法。

夏(这个图来自网络,我给了加注并去掉了甲骨文夏之上的日)

甲骨文夏人头+(人体)”

金文夏(夓)(秦)

篆文夏(夓)(秦)

叔夷鈡中的“夏”(宋国)

我们现代汉语,是秦“书同文”后的结果。秦之金文和篆文,“夏”都是“夓”。山东六国的“夏”的写法,都是“夏”。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夏”的“夏”“夓”两种写法。

3、“夏”的写法,其源头是夏偶像和甲骨文夏

兴隆洼文化人形石雕

大地湾人形陶塑

兴隆洼文化石雕人和大地湾文化陶塑人,都可以归属为“夏偶像”。

我说甲骨文“夏”,就是以前被解释为甲骨文“頁”,实际是甲骨文“夏”。认定甲骨文“”是甲骨文“夏”的根据,就是夏的造字法。

现代汉语“夏”的造字法

甲骨文“夏”的造字法

现在汉语“夏”的构造跟甲骨文“夏”的造字法是一致的。

“頁”的写法,有“”有“儿”,没有“夊”,即没有“身子”。“夏”的写法,有“”有“夊”。

文字化的人头或人面

4、“夓”的写法,其源头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人面鱼纹图”,是对祭祀活动场景的记录和描绘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面鱼纹图”

“人面鱼纹图”是图文夓,在转化成文字的时候 ,“耳双鱼”演变成了“耳双手”(臼)。

夓与夏的来源

5、甲骨文中的“夏”与“日夏”

甲骨文“夏”

在殷商时期,夏朝在殷商治理体系中有大批的遗民,这些夏遗民被降格为黎民,成为殷商治理体系中的生产奴。所以在甲骨文中,出现很多以为偏旁部首的文字,这些文字共同体现了夏朝遗民在殷商治理体系中的存在。夏遗民善于农耕,也善于天文历法,所以出现的“日夏”组合的甲骨文,可以理解为“日下劳作的夏遗民”,也可以理解为“观测太阳运行的夏遗民”。

“日夏”组合的“夏”(原图来自湖北教育,释图红色文字为本人所加)

夏季、夏至之夏的甲骨文

这个“日夏”组合甲骨文,原本是表示季节“夏季”之夏,也是夏至之夏。在甲骨文中,也是夏天、夏至之夏。当然,这个“日夏”组合甲骨文,也可以作为殷商治理体系中的夏人之夏用。

黄饮冰20240715


黄饮冰
致力于华夏起源史的研究和中国中心论的推广,用中国话说中国史,用新视角、新思维建构新华夏起源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