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径Radius报道|走进施内普夫的“临界点”

文摘   2024-06-21 15:15   上海  
 

马蒂·施内普夫「临界点」展览现场,贝浩登(上海),2024

摄影:包梦琪  |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从很久以前开始,艺术家马蒂·施内普夫就会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人在生命旅程中突然遇到某一个节点,而这个节点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他总想探索一下这个被他视为“临界点”的节点——犹如一个转折或蜕变,周身万物亦随之发生变化。


当所有的想象被一条看不到的暗线扯回眼前可见可触的现实,意味着一个全新旅程的开始……5月31日,美国艺术家马蒂·施内普夫于亚洲的首次个展「临界点」在贝浩登(上海)开幕。此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创作的11件全新画作,施内普夫于画作中试图捕捉在转瞬即逝的生命和稍纵即逝的情感中某一个决定性的时刻。


马蒂·施内普夫

「临界点」展览海报


马蒂·施内普夫「临界点」展览现场,贝浩登(上海),2024

摄影:包梦琪  |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左右滑动浏览更多


「桑拿浴」

布面油画,213.4 x 182.9 cm,2024

摄影:包梦琪  |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在贝浩登(上海)开幕式现场见到了马蒂·施内普夫,眼前这位瘦瘦高高、一头卷发的艺术家,创作了让人浮想联翩、充满意向的世界——一个关乎梦境、欲望、记忆和预感等抽象的感官体验和心理空间的世界。


马蒂·施内普夫 | Marty Schnapf

© 2023 Yubo Dong, ofstudi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施内普夫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乡村长大,目前工作生活于美国洛杉矶。驻留英国赛尼亚创意中心期间,他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探索旅程,思索 着曾经居住的地方如何在我们离开很久之后于我们体内延续存在,以及我们如何在这些场所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由此诞生了为此次展览定下基调的关键作品《林中风铃》。


在施内普夫的感知里,舞蹈很重要。对舞蹈的探索至今仍影响着他的创作,他曾数年学习了很多关于编舞的知识,关注各种形式的舞蹈,不光是专业的舞蹈表演,也会在party上观察每个人是怎样跳舞的?


“于是我开始和DJ合作,去看DJ如何调动跳舞者的情绪,让他们去更好地跳舞。我经常观察人和人之间是以怎样的一种形式去相互交往,不仅仅是跳舞,比如雕塑上面的人和人的肢体在怎么互动。”


「林中风铃」

布面油画,182.9 x 162.6 cm,2024

摄影:包梦琪  |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正是因为这些舞蹈的实践,令施内普夫重新开始绘画的时候,尝试将抽象的形态、身体的表达转化成绘画的语言,从而生成绘画的全新意义。


看施内普夫的作品,感觉被拉进某种抽象的情绪里。在舞者的起落之间,在看似永久循环的运动之中,仿佛有某种人生规律:生活就是这样交错不停,时刻在运动却又处于永恒之中。这种重叠的感知暗示着广袤的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多维度理解,它们贯穿整场展览。



马蒂·施内普夫「临界点」展览现场,贝浩登(上海),2024

摄影:包梦琪  |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左右滑动浏览更多


S:马蒂·施内普夫


R

“水”在你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在你看来,水和你之间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


S

几年前我的背部受到损伤,在整个休养过程中,我必须要用一些游泳的训练修复我的身体。在整个过程中我重新掌握了身体的另一种运动方式。


水其实一直在艺术史中被广泛运用,作为一个象征化的媒介去表现你的潜意识。水又有非常多不同的形态,它可以是固体的、可以是液体的、可以是气体的,水的这种多元的形态和不同的形式,令我觉得水是一个很好探索的媒介。


我每次在水中的时候,仿佛进入到一个潜意识的世界,像在梦中的世界一样,去探索自己,并适应周遭的一切。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也更喜欢画水,因为水的多样态。这次参展的其中一幅作品《船长》,画出了水的不同形态,水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个孩子,最终极的白日梦者,他站在游泳池浮板上,即将跃入水中,而他周遭的世界却充盈着不同的审视框架和视角。


「船长」

布面油画,177.8 x 218.4 cm,2024

摄影:包梦琪  |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R

如果选择一幅或几幅画形容自己的状态,你会选哪些?为什么?


S

人有很多不同的面向,而人的每一个瞬间都是由无数个不同状态组成,所以没有一幅画可以完整地代表我。这次展览的很多作品,其实都是代表了我某一时刻的自己的不同的面向、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情绪。


R

能否谈谈你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以及你是如何把这种理解放在你的作品之中的?


S

我把当代艺术称之为一个“允许”或“许可”,可以让我拥有更多的自由表达自己,用不同的面向跟世界交往,这是一种非常自由的特权。


在140多年前,当代艺术刚开始的时候,艺术家就已经拥有了很更多自主性去创造他们想要的艺术;在21世纪之后,艺术家的权限变得更大,他们可以表达一切想要表达的东西,甚至可以用任何媒介去表达,对艺术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解放。


「入睡时分」

布面油画,213.4 x 182.9 cm,2024

摄影:包梦琪  |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R

在非工作和创作的时间,你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S

于我来说这两者是不可分的,因为我的每次创作都基于自己的生活状态,我不断地将自己的创作和私人生活融和在一起。


我喜欢跳舞,也喜欢去做一些园艺,还喜欢骑自行车,经常会和女朋友一起去看展,走入大自然去爬山,一起探索自然风光。所有这些探索都不由自主地融入我的创作中。


R

当下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S

我现在最关心的一件事是人们应该如何接受不同人的差异性,我担心人们会变得越来越陷入自我、自私。我希望每个人更开放地去接受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旅行者」

布面油画,182.9 x 182.9 cm,2024

摄影:包梦琪  |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R

最近大家都在谈论AI 、ChatGPT,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的浪潮不断将人类对于未来的想象带进现实,对此你有什么观察和反思?


S

这些新的科技其实都在影响着艺术家如何更深层、更真实地去表达,就像当初摄影技术的出现,有些艺术家开始用摄影的图像去改造他们的绘画,有些画家就会想要把自己的绘画跟摄影区分开,所以他们会努力地去变革自己的绘画。


这跟当下的局面很相似。当AI出来了之后,很多艺术家想用AI去创作一些更有趣的作品,把他们的绘画融入AI的元素,也有一些艺术家想把自己的画跟AI能做出来的画区别开来,找到绘画的独特性。


R

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或创作实践?


S

对未来的规划是我主要的任务,但我还会从事很多事,比如我会继续做表演艺术,也在尝试雕塑装置,我现在正在写剧本,之后想要拍一部电影,我希望不受任何局限地把这些不同的创造融合在一起,包括音乐、舞蹈、绘画、电影,是一种完整的艺术体现。


「相会」

布面油画,201.9 x 167.6 cm,2024

摄影:包梦琪  |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贝浩登PERROTIN
艾曼纽·贝浩登 ( Emmanuel Perrotin ) 于1990年在巴黎创立画廊,至今于巴黎、香港、纽约、首尔、东京、上海和洛杉矶等地设立了空间。过去30多年来,贝浩登通过诸多合作项目展示并支持着现当代艺术家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