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条李厝巷

文摘   2024-09-28 08:02   广东  



冠山老村落区域内旧时有二条同名的李厝巷。一条位于印池之西,东接池圈西路,西接陇巷。一条位于五落之旁,东接池圈西路,西接陇巷。这二条李厝巷都是因为有李姓人家聚居而得名。




位于池圈西路五落之旁的
李厝巷现在称为五落巷,长134米。因巷口有一座五进的郑氏丛祖家庙,俗称五落而得名。李厝巷因旧时是李氏人家聚居而得名,然而今已无姓李人家。



五落巷现有的主要建筑有光绪十六年(1890)大夫第及杏苑小庐;道光十三年(1833)郑氏丛祖家庙及南湖书斋;明代石埕内;清末大夫第、克昌厥后;宣统二年(1910)卧云深处;万历十一年(1585)周公之祠。




石埕内




巷内最古老的建筑除周祠外就是被称为石埕内的大厝,该厝有明显的明代建筑特征,规模与格局较大,厝内与地面多为大石板与青砖构建,乡人俗称为“石埕内”,该明朝大厝虽经过清代的重建,仍保留了不少明代的遗存,而地面大石板则于五十年代撬去支持建设外砂大桥。该大厝疑为明朝冠山李氏家族所有,今为卢氏毅然公派下子孙的祖宅。据卢氏《历代中舍潭源流御侮详记》的记载:“十七世毅然公、十九世玉臣公,均文肃公嫡裔。因年代久远,系次失修。斥地之后,创居冠山、仙龙等乡,与先辈共相敬爱,情同至亲……”从这段记载来看,石埕内归卢氏所有是在康熙八年(1669)迁海复界之后。





1968年泰国卢勋豪寄澄邑冠山乡李厝巷郑海源批信     图:《潮汕侨批集成》第1辑

因同一区域内出现了二条李厝巷,以前在海外乡人寄批信回乡经常会出现送批人送错地方的情况,且该巷早已无姓李人家,后来逐渐出现了以巷口五落(郑氏丛祖家庙)命名的五落巷代替原来的李厝巷。至现代,五落巷已是这条巷的正式名称。



另一条李厝巷位于池圈西路印池边,长103米。这条李厝巷因是乡人俗称“赤水李”的李氏家族聚居地而得名。




李氏家族何时居此巷呢?据《赤水李氏族谱》的记载:”时上元康熙甲寅年乱后平,乙丑年(1685)二月之吉晨,吉先、奉矩、砥任兄弟三人之子孙举家移居于澄海县冠陇寨内,安宅于印池之上,坐东向西,斯时喜谋风水,怡择地理,意以乔迁得迹,传初居时左右地旷人稀,其耕作亦广。”明确迁来冠山在1685年。而李氏还有一张康熙二年(1662)向本乡周光荣买屋的厝契:“立卖断根瓦屋归一契人冠山乡周光荣,承祖自置遗有支分应分中则瓦屋四间:计大厅一间,右畔巷头厝一间,计在陇巷右畔巷头一间,巷尾一间,坐址本乡印池墘土名赤水里[李],坐西向东,四至分明……”康熙二年便有“赤水里[李]”之名,说明该支李氏在此之前便居住在冠山李厝巷,康熙三年沿海迁斥后返回祖籍赤水。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李氏兄弟才举家从赤水乡(今潮安区文祠镇赤水村)返回到阔别了二十余载的冠山乡居住。







作者:明铭




交流请加微信:

xt13926780909

投稿信箱:

2211088199@qq.com


家在冠山  记住乡愁



家在冠山
家在冠山,根在潮汕;连结乡情,搜集文献,研究与传承潮人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