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庙宇建置史

文摘   文化   2024-08-03 08:01   广东  


  

神山于明代隆庆之前仅有一座三山国王庙,自隆庆年间知县蔡楠开辟之后,经历数百年来乡人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今日所见庙宇众多的格局。本文就来谈谈神山各庙宇的建置历史情况。

乾隆《澄海县志》八景之一:冠山环翠

天后宫

天后宫原在神山东北坡,今地藏阁左前方(约在今地藏阁的厨房址上),始建年代不详。清朝中后期迁建于山之西南,今北帝宫址上。约到清末民初时又迁建回东北坡旧址(今地藏阁山门楼梯处)。今时的天后宫是1987年在旅外华侨大力捐建下,迁建于山东南原老三山国王庙故址上,埕下则为神山管理处的迎宾厅。
按天后是清朝封号推断及乡志抄本记载天后宫来看,天后宫成全乡性信仰最早不超过康熙八年复界后。天后宫经三迁后才到今址东南山脚下,今乡人口传记忆只到二迁北帝宫址上的老妈宫。

文昌阁
亦称桂香阁,在乡约所之上,乡约所在隆庆年间与冠山书院同时建,崇祯六年(1633)知县叶日蕃倡议乡绅于神山择地筹建文昌阁,翌年冬选建于乡约所之上,崇祯八年(1635)文昌阁建成,阁下仍作乡约所举行乡约。同时又在东南方(巽位),今接龙巷沐阑园后建一座五层风水石塔——文峰塔。康熙三年(1664)斥地而毁,康熙五十一年(1712)知县章兆曾捐俸禄重建。
庙宇后来倾倒,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未曾重建过,文昌帝君与朱衣神君自庙倾废后就被请到关帝庙内。而风水文峰塔则于解放后拆毁。到1997年,才在旅泰华侨的大力捐资支持下得以重建,重塑文昌帝君金身。

福德祠
原称土地祠,初建在乡约所左侧,约今地藏阁山门楼梯处,后方为方丈,蔡楠建冠山书院时同建,祀神山土地之神。万历四十六年(1618)同乡约所被飓风吹毁未修,天启六年(1626)重建乡约所时同建。
约到清末时倾毁,香炉则被附近一户吴姓人家请到家中继续供奉起来,直到改革开放后选址重建于今古井旁,土地爷香火被请回庙内。土地祠与方丈故地今建为地藏阁。

地藏阁

原方丈旧地,前山门及楼梯处为原土地祠,崇祯元年(1628)建,原用途不详。据走访了解,在民国时期方丈内供奉地藏菩萨,方丈左后侧通关帝庙处设有一间“下世府”,内供奉若干位库司神,一库司二库司依次排位,各库司神前设有天平。解放后该处改用作乡水利站之一。1979年恢复信仰自由后,乡人闻知释礼祥尼师(周彩霞)说梦到该寺庙的佛祖托梦于她要供斋饭,妇女们纷纷煮芥篮饭在该地虔诚供拜。1989年观音堂释礼祥尼师发起重建地藏阁缘起,时共得14位善信捐款三千四百五十元。几年后在华侨大力支持下,又得捐款四十万九千六百五十八元。1996年7月落成重光,内供地藏菩萨与十殿阎王。

关帝庙


天启六年(1626),乡绅李艮室用建乡约所所剩木石,捐资建驻云亭于攻玉洞中,亭自兴建时,即拟为关夫子行宫。后攻玉洞倒塌,乡人将洞填实,建关帝庙于攻玉洞上。康熙三年(1664)迁斥而毁,康熙五十一年(1712)知县章兆曾捐俸禄重建。解放后庙宇为公用停祀。1982年乡善信捐资重修关帝画像,是年农历三月十八日画像开光。1984年乡人捐资镌刻妈祖、注生娘、关帝爷三尊金身神像,是年农历十月初四开光。1994年,华侨又共捐资九万六千元重修扩建关帝庙,并筑庙前埕平台。

凌云阁

乾隆五十二年(1787),澄海知县德文在重修冠山书院时,在神山顶倡建魁星阁,亦称“拔萃亭”、“魁星楼”、“魁星阁”。德文在《修理冠山书院并建魁星亭后土祠碑记》记载建阁由来:“又念山峰东南,为巽离文明之位,尚虚其地以有待,因构亭其上,以祀魁斗星君。……余以为是役也,人既乐其成,神必弥锡之福,由此而科甲联翩,清华隽选。”言建魁星阁的初衷便是期望科甲联翩。
嘉庆十八年(1813)、光绪元年(1875)重修。民国十一年(1922)为“八二风灾”所摧毁,几年后,由乡耆老重修。随后逢战乱又废,只剩残壁。1987年,在旅泰华侨捐资下重建。

冠山古庙

原名“明贶广灵庙”,始建于明代中期,初在今天后宫址上,后因失火倾毁。万历四十三年(1615),吴姓喜舍庙前地重建不成,天启五年(1625),乡人陈幼学、吴凤来、程制命等再倡议重建,募得喜题金八十两重建,庙二栋,内结拜亭。康熙三年(1664)甲辰迁斥而毁,八年复界后乡人用茅草简单搭建。康熙二十九年(1690)监生杨茂时等主导移建于山西南原神山禅寺故地。翌年揭阳知县蔡端来署澄海,游神山时乡人请他撰写改建碑记。
今古庙格局就缘自此次改建。后历经乾隆及民国二十三年(1934)几次重修,解放后庙宇被公用停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古庙作为学校的学生宿舍使用。1979年恢复信仰自由后,略为重修起用。今貌为1992年在华侨大力支持下重修及重塑神像。

神山寺

乡人多称石佛寺、石佛娘、上庵。在山之西麓,寺故地的前面为今冠山古庙。古时前临仙江,寺后山之中央有一大石壁,乡绅李日烜按唐代吴道子的观音画像临募镌刻于上,乡人称为“大士台”。崇祯十一年(1638),程大道、程制命、林缵玉等建禅寺于大士台前。康熙三年(1664)斥地而毁,复界后大士台前禅寺故地改建为明贶广灵庙(冠山古庙)。神山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三十九年(1774)重修。

1938年起,由乡人陈祖鞭等人组建“博爱念佛社”在各个佛诞节日前往协助僧人做佛事活动,据说约那时开始有“石佛庵”或“石佛寺”的叫法。1951年该寺作为澄海县示范农场的场部。1958年农场迁往白沙,庵堂改为中学的宿舍。1985年落实宗教政策,陈祖鞭等人再次组建“冠山念佛社”,收回庵堂重修,登记为佛教场所并对外开放,易名为“冠山石佛寺”,陈祖鞭任负责人。1987年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为寺题匾“冠山石佛寺”。后陆续重修扩建为如今规模,今宝颐亭前北门的“神山石佛寺”为1999年陈祖鞭所书。该寺改革开放后至今都是居士任负责人。

观音堂
在山西南,清乾隆(约1736~1774)间为冠山周郭氏所创建的庵堂,主祀观音大士,是周郭氏吃斋念佛场所。乾隆三十九年(1774)周郭氏请龙潭寺临济宗的一位叫希圣的年轻僧尼前来任主持,希圣住持怕辜负周郭氏一片诚心,始创庵规,并勒石明示戒律,意在告诫后继者莫辜负周郭氏一片诚心,碑记至今保存完好。据传清咸丰四年(1854)遭吴忠怒之乱,庵堂自此尽废。
乡人周彩霞自幼持斋念佛,1945年在港口乡福林庵剃度出家,1952年土改时被还俗回到家乡分田分厝参与集体劳动,其间仍持素坚持信仰,独自一人过着清贫生活。恢复信仰自由后,1981年周彩霞以周家姑娘身份向民政局讨回庵堂,并独居于此,逐步整理庵堂。后在东湖乡福围庵重新剃度出家,法名释礼祥。1990年在潮州开元寺受三坛大戒。观音堂1985年在其倡议下重修 ,1988年登记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该庵堂历来由有僧籍的僧尼任住持。

玄天上帝庙

在冠山古庙之左,乡人多称为佛祖公宫,亦称北帝宫,创建年代不详。天后宫自清末民初迁建回山东北土地祠后便已改祀玄天上帝。乡中少数老者犹记得小时已有拜玄武帝,只是记不得设在哪,故推测清末民初有祀玄天上帝,解放后庙址为集体所用。恢复信仰自由后,冠山未祀玄天上帝,乡人求平安多前往华富乡,退土之事多前往上窖乡。约到1992年前后,乡神事组才到玄武山请香火回来,于原址复设。





《神山全集》神山图


作者:魏何求

摄影:明铭 




交流请加微信:

xt13926780909

投稿信箱:

2211088199@qq.com


 家在冠山  记住乡愁



家在冠山
家在冠山,根在潮汕;连结乡情,搜集文献,研究与传承潮人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