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村新变】浓郁书香绕乡间 古风新韵两相宜

文摘   2024-04-12 20:38   广东  



走访澄海区澄华街道冠山社区,目之所及皆风景,民居、祠堂、书院等相互错落其间,古色古香、乡愁袅袅,让人恍如置身画中。


冠山创乡于宋,别名“冠陇”,历史悠久、才俊辈出,历为名儒硕彦驻足之所。在清代就有先人扬帆世界各地,艰苦创业,拓展工商,成果骄人,造益桑梓,遂有侨乡美誉。


近年来,冠山社区积极挖掘和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在乡村振兴中做好保护、活化和发展、建设之间的平衡,把“根”和“乡愁”留住,被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


【侨村寻踪】


历史悠久,古建遗芳寄乡愁

冠山社区现存许多传统民居,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有书院书斋、宗祠第宅、宫庙梵宇、摩崖石刻、名木古树等,大都规制宏大、古朴典雅、风格独特。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建筑遗存,以及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冠山成功入选第六批广东省古村落。


冠山社区姓氏较多,其中,周、卢、许等姓的祖先自宋代就定居该地。卢氏始祖卢侗(1023-1094),潮州前八贤之一。宋庆历年间自福建九龙江游学来潮,定居冠山村。卢侗官至国子监直讲,其晚年以太子中舍致仕。在村里居住期间,他捐资修堤,倡筑涵沟。带领村民导水汇为大潭,村民感其恩德,故称此潭为“中舍潭”,潭上所建石桥称“跃龙桥”。


祠堂承载着祭祖孝亲、道德教化、家风家教等职能,是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圣地。在冠山,一座座古祠堂蕴藏着深厚的人文根基,承载着一代代乡亲子嗣的浓厚乡愁。“不同姓氏的人都会修建自己的宗祠,来纪念列祖列宗,传承家训与家风。”社区一老人告诉记者,社区姓氏较多,现有20多座宗祠。这些古祠大部分规模宏伟,天井四周和地面铺条石,简洁明快,综合采用木雕、石雕、彩绘、嵌瓷等工艺,十分气派。


参天柚木,见证侨胞桑梓情

在冠山社区神山脚下,长着一排高大挺拔笔直的落叶乔木,叶大而椭圆,树木表面粗糙。这是一种本土特别少见的树种,它就是被誉为“万木之王”的世界上著名名贵木种之一的柚木,在缅甸、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被称之为“国宝”。


种在神山下的这批柚木树来自泰国,至今树龄已七十多年。这批泰国来的珍稀柚木为什么会从千里之外种植在这里呢?这还要从爱国华侨、正大集团创始人谢易初说起。


爱国华侨谢易初祖籍澄海外砂,年少时只身到泰国谋生。1952年,谢易初偕妻子从泰国回到澄海,被聘请为国营澄海示范农场技术员。在农场工作期间,谢易初写信到泰国嘱其夫人挑选一批优良菜籽及柚木苗带回国,把它们培植在农场的神山脚下。


如今,谢易初当年在神山脚种下的柚木已是参天耸拔,成为神山景区的一大景观,是谢易初先生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及其对本地农业所作贡献的生动见证。


2005年,冠山社区在这片柚木林下立了一块《神山柚木记》碑记:柚木乃质坚纹美之嘉木,颇具经济价值,原产泰国等地。爱国归侨谢易初先生毅然以造福桑梓为已责,嘱其夫人从泰国携来树苗,迨经先生假植培育,手植于神山之麓,冠山民众绸缪呵护,遂有二十八株柚木长成参天大树;其木高耸挺拔,苍翠繁茂,蔚然成林,诚系神山之胜,乡人誉之为“柚木参天”。谢君伉丽之善举,其大有裨益于神山,且荫及后人,至今为人乐道不衰,爰勒贞珉,藉志鸿爪以彰其行,是为记。


400年书院,书香悠远润古今

在冠山社区,有一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冠山书院,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环境清幽,鸟语花香,不少市民、游客来此游玩小憩,亦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学习。


“冠山一带很早便氤氲着书香之气,历史上潮州唐宋前八贤之一的卢侗退休后,见到冠山山明水秀,于是在此结庐读书。明朝隆庆年间,知县蔡楠捐俸倡建了冠山书院,亲自讲学,开启了澄海地区兴学重教的先河。”社区干部告诉记者,冠山书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后来有多任县令接力仿效,纷纷捐俸助学,为澄海乃至潮汕的文化教育作出重要贡献。


冠山书院是一座单层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坐西南向东北,共三进,中轴线为头门、天井、中厅、后堂,厅中祀有理学家朱熹塑像。书院山门横匾“冠山书院”及石门联“礼门辟冠山亦步亦趋追鹿洞;道岸登澄水为高为美溯杏坛”均为清代石刻。


中华民族自古崇文重教、尚文尚礼,讲求诗礼传家。冠山书院祀朱熹、蔡楠及冠山先贤,长期作为文化教育场所。1905年,冠山书院改名为“考亭小学堂”;1959年至1984年,书院先后办过上华农业中学、冠山初级中学、澄海县工农中学、澄海县上华人民公社中学、澄海县上华中学、澄海县上华农业职业中学。如今,书院已扩建为冠山书院主题公园,文化与自然风光相交融,赓续传统,成为新时代讲学、读书的人文胜地。


水清岸绿,美丽乡村入画来

干净整洁的村道、美观别致的庭院、古香古色的书院古祠……记者行走于冠山社区,古朴、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这里自然环境好、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不少常来游玩的游客发现,冠山如今变得愈发美丽。


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社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几年,社区开展房屋美化、水体净化,补上基础设施短板。”社区干部告诉记者,2023年社区清拆崩堤池、宅下、新涵沟等地田头棚,部分田头棚改造为铁皮屋。引导居民自拆冠兴路、渠东路、毓秀路、新兴华路等占路违章搭建物192宗并见缝插绿、绿化美化,清理汕汾高速桥下垃圾杂物并谋划桥下空间利用项目,营造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社区投入资金1053万元建设冠山生活市场,投入资金742.9万元实施供水管网改造,整顿兴华路“马路市场”,拆除猪舍、旱厕池1500个,常态化清理整治一八排渠、神山边沟等沟渠水体垃圾、漂浮物……如今,河涌水清了,水中鱼儿慢慢悠悠地游着。亭台廊榭中,社区居民围坐一起,或是听潮剧,或是含饴弄孙,孩童们结伴游玩,欢声笑语,和谐文明的乡风随处可见。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冠山社区打造沿汕汾高速公路两侧高端产业集聚区,先后引进落地立汕智造(澄海)、优必选高德乐生态中心、万洋众创城、中骏世界城等一批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着力打造区域产业发展新高地。


【红色记忆】


守护英烈 红色薪火永相传

在冠山社区北面的平山仔山坡上,许包野烈士陵园坐北朝南,四周郁郁葱葱,佳木繁茂,隽秀飞逸。时光流转,岁月变迁,昔日战火硝烟已然散去,许包野烈士陵园成为人们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许包野,祖籍广东省澄海县冠陇乡(今冠山社区)。1915年,许包野成了澄海县立中学的第一批新生。他考试常列前茅,学校崇文重教的浓厚人文氛围,使他不但有古典诗书基本功,学习了英语及其它理论知识,也打开了“新学、新思想”的天地。1920年,许包野先后在法国、德国和奥地利攻读哲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23年,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共产国际派许包野秘密回国,几经周折,于年底回到澄海冠陇乡,在家里只住了10天。1932年3月,许包野抵达厦门,不久,被任命为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记。


1934年7月,许包野调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化名保尔,领导恢复和重建江苏省委机关。同年10月,由于中共河南省委遭受破坏,许包野调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化名老刘。1935年2月,因叛徒出卖,许包野被捕,1935年春牺牲在南京监狱里。


在许包野烈士陵园正中,一座许包野烈士雕像庄严肃立。记者看到,塑像后面的碑亭上,刻着参加过长征的百岁女红军、原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副院长谢飞的题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英勇的革命活动家,优秀的共产党员,光荣的革命烈士:许包野同志永垂不朽。”雕像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让人肃然起敬。


【华侨兴学】


崇文重教 侨胞引领捐学之风

冠山自古办学之风鼎盛。明朝隆庆年间,澄海知县蔡楠在冠山神山北麓主建“冠山书院”。冠山也是著名侨乡,早在清代,乡里已有先辈到海外谋生,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近百年来,冠山侨胞注重教育,助力家乡教育发展。


澄华中心小学,也称冠山学校,环境优雅、远近闻名。现校舍始建于1987年,是由冠山旅居泰国侨胞、新加坡侨胞以及中国香港同胞、其他地方的乡亲捐资和冠山居委会出资兴建的。据了解,冠山海内外乡亲捐资还呈现三个特点:首先是捐建者多以“父母之名”行善举,表达饮水思源、爱国爱乡之情;其次是捐资“分工”明确,像旅泰侨胞郑松耀捐款泰币40万铢建设冠山学校大门;旅泰侨胞陈国士捐款泰币30万铢、陈大呈捐款泰币41万铢,建设学校办公楼;旅泰侨胞卢继奎捐款泰币34万铢建设学校电教楼;海内外乡亲共捐建教室28间。1991年,郑松耀再次捐款港币51.82万元建设“佳德教学楼”;再次,是侨胞引入科学办学理念,像“电教楼”“膳厅(食堂)”等区域划分和命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较为先进的。



在海内外乡亲和冠山乡政、乡贤的鼎力支持下,冠山学校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中心小学在区域内的龙头作用。


【非遗文化】


赛大猪 祈福新年五谷丰登

冠山社区有一项场面壮观、远近闻名的地方民俗盛会——赛大猪。作为一种民间庆丰年的仪式,赛大猪既彰显了乡情梓谊,也传承了潮汕文化。2017年,赛大猪习俗被评为汕头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赛大猪”顾名思义,就是比比谁家养的猪长得最肥最膘,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关于赛大猪的起源有一段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周姓人家养了一头猪。一天,主人发现猪恹恹的,不想吃东西,家中主妇周大婶急得不停念着:“妈祖保佑,顺顺。”隔天早上,猪开始吃东西了,周大婶连赞妈祖灵验。后来有一天发现猪不见了,四处寻找才发现是跑到妈祖香案旁睡大觉。周大婶连忙向妈祖许愿,要将猪养胖,正月敬拜妈祖。隔年如愿照办。此事传扬开去,陆续有人效法,一起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逐渐成为乡间习俗。


冠山村民们认为,只有家运昌盛的人家才能够养大猪,所以每家每户都奔着这个好兆头,祈盼又一个新丰年的到来。参赛的大猪都是一年前开春时便开始饲养,为了让猪多长膘少生病,饲养的过程都十分精心周到。


作为冠山社区独具特色的“福文化”活动,“赛大猪”由社区里的周、卢、许、林等诸姓氏轮流主持,每年轮两个姓氏。每到一年一度的传统赛大猪的日子,宗祠都张灯结彩,几百头大猪按序排开,场面十分壮观,极具潮汕民俗文化特色。




文图:陈文兰 陈珊娜  通讯员:陈瑞群

来源:《汕头日报》




交流请加微信:

xt13926780909

投稿信箱:

2211088199@qq.com


家在冠山  记住乡愁



家在冠山
家在冠山,根在潮汕;连结乡情,搜集文献,研究与传承潮人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