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冷什么时候“冬”真格?立冬养生看这里→

健康   2024-11-06 00:02   广东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

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

今宵寒较昨宵多。



11月7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之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历书记载:“斗指西北维为立冬,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古时民间习惯把立冬节气认为是冬季的开始,是万物藏收,补肾强身之时。


立冬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在古代社会也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等习俗。


立冬时节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万物凋零、寒风凛冽的冬天,而南方的广东因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日间阳光和暖,气候干燥,但早晚寒凉,温差较大。在这秋冬交替之际,养生调理要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可适当进补强身,同时注意防寒防燥,总以润燥养阴、护阳补肾为重点。





立冬节气养生



01

保持充足睡眠


立冬后,白昼渐短,夜晚渐长,此时的作息不能再强调“早睡早起”,而是要顺应“冬藏”的规律,做到“早睡晚起,必待日光”。睡觉时要盖好被子,做好保暖措施,起床时间不宜太早,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阳气的潜藏。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意思是说: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闭藏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就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就像心有所获等等一样;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


此外,《摄生消息论》记载:“寝卧之时,稍宜虚歇,寒极方加绵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说的是冬天睡觉时不可一下子盖得太厚。


02

晨运勿早须防寒


立冬节气前后,由于地表在夏季贮存的热量还没完全消耗,所以一般不会太冷,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还能感受阳光的温暖舒适。但早晚气温往往较低,需根据温度变化适当增减衣物,以免着凉。即使素体健康之人也不宜穿着背心、短裤到室外锻炼,老人及体弱之人夜间外出最好穿戴帽子、围巾、过踝长袜等保暖衣物,以避免头颈、肩部及下肢受寒。


立冬时节,阳消阴长的趋势更加明显,人体的阴精阳气也处于收敛内养的状态。此时养生当遵循阴阳之道,顺应气机降敛之势,注意早上晨练“必待日光”,不宜过早,以利于阳气的藏养。


同时,运动强度也不宜过大,以防汗出过多,伤津耗气而耗损身体。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扇子舞、慢跑、健步走或散步等轻松平缓的运动,并以微微汗出为度,而体能消耗较大的器械运动则不适宜。



03

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


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其实立冬最好操作的补肾方法便是晒太阳。阳光可壮人体阳气,使气血和畅,阴寒得除,对肾虚有好处。


不过,晒太阳也要适量,每次晒太阳的时间可控制在30-60分钟,以背部对着太阳,不要仰脸正面迎着阳光。早上8点-10点的冬阳最温柔,是为身体补充维生素D的大好时光。午间11点-12点的阳气最旺盛,可以补充人体阳气。大家可自行选择方便的时间外出晒太阳。


04

立冬进补有讲究


立冬时节,北方地区已进入寒冬,民间常有立冬吃饺子驱寒保暖的习俗,更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


而在南方,立冬节气前后广东大部分地区仍以秋高气爽的气候多见,但弱冷空气时有来袭,并常伴骤然降温,早晚寒意习习,气候正缓慢向冬季的严寒过渡,此时也是人体补虚强身的重要时候。


“立冬补冬,补嘴空”,为补充元气以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南方地区也有立冬进补的风俗。牛肉、羊肉、鸡肉等肉食由于热量相对较高、御寒效果好,在冬季食谱中较为常见。


立冬食养应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以温和平补为宜,过于辛辣燥热的食品容易伤阴劫液,过于油腻或重口味的菜式容易加重胃肠道负担,均不宜多食。


时下气候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等阴伤症状,因此食补养身还需注意养阴润燥,宜多吃大白菜、菠菜、白萝卜、鲜枣、石榴、苹果、柑橘、柿子等应季果蔬,既可补充机体水分,又能调节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


需要提醒的是,立冬进补也要注意吃动平衡的问题,不能只吃而不动。适当的活动锻炼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吸收,改善血液循环,通畅血脉,更重要的是能控制体重、增强体质以迎接寒冬的到来。



05

“黑色”料理益肾气


秋冬季节交替之时,应当顺应自然界气机伏潜的趋势,注重补养肾气以助阳气固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乃是健康之根本,而“药补不如食补”,食疗养生相对平和,若能根据具体情况善用食物调养并不输于药疗的功效。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人体肝、心、脾、肺、肾五脏分别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配,并分别以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所代表。“肾主冬”,因而冬季养生重视补肾,而“黑色入肾”,故以食“黑”为补。


如黑米滋阴补肾、健脾养肝;黑豆补肝肾、强筋骨;黑芝麻滋肝养肾、明目黑发;黑枣平胃健脾、补肾填髓;黑木耳滋阴润肺、养胃补肾等等,此类黑色食材皆是秋冬之交养肾补虚之佳品。


06

“艾”护阳气正当时


立冬进补除了食补以外,艾灸也是相当不错的“进补”手段。《扁鹊心书》曰:“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艾灸是通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传统疗法。由于艾灸能益气温阳,使正气充盛而邪不能害,故能起到很好的扶正祛邪、保健防病、养生益寿的效果。


下肢的足三里、三阴交、涌泉,腹部的神阙、气海、关元,背部的大椎、命门、肾俞等皆是常用的强身保健要穴。



虽然艾灸好处多多,但一般对怕风畏寒、手足不温、渴不喜饮或喜热饮、大便溏稀等体质虚寒的人群较为适合。而素体口干咽燥、反复口疮长痘、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阴虚火旺或体质偏于湿热之人则不适宜。


艾灸操作简单,适合个人在家操作,最常用的艾灸方法是将艾条燃着一端,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约2~3cm进行熏灸。一般每个部位灸10分钟,操作时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受灸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以施灸部位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感觉容易减退,施灸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灼伤。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


另外,孕妇禁灸。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07

穴位养生


肾与冬气相通应, 所以立冬穴位养生以“补肾纳气”为原则,推荐养生穴位为肾俞穴、关元穴和涌泉穴。


肾俞穴



定位:在腰部,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方法:双腿并拢坐于床边,手掌对搓直到手心发热,然后轻轻贴在后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的肾俞穴(在与肚脐同一水平线的脊椎,左右两边两指宽的位置),直到有热感为止。


功效:早晚各一遍,每次按摩200次,肾俞穴是很好的补肾穴,按摩可强肾纳气。


关元穴



定位:关元穴位于人体“阴脉之海”的任脉,前正中线上,肚脐直下三寸处。


方法:古人描绘关元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可见关元穴的重要性。每天可以关元为圆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然后用双手食指指腹重叠在一起,点按穴位2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经常按摩能起到补益元气、强身固精、祛寒回阳的效果。


涌泉穴



定位: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2、3 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


方法:睡前用热水泡脚,按揉足心涌泉穴有酸胀感为宜。泡脚水温为40℃左右,最佳时间为19~21时,这时候是肾经气血最衰的时辰。


功效: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坚持泡脚、按揉足心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达到滋养肝肾的功效。




5个简单好用的保健方法



 叩齿 


中医认为唾液是由肾精化生的,肾精在肾气的作用下,沿着少阴肾经到达舌下或齿缝,分泌津液,这就是我们的唾液,又被称为“金津玉液”。当我们肾精充足时,口中的唾液是很充沛香甜的,但如果最近因为疲劳过度、熬夜等原因,过度消耗了肾精,会明显感觉到有口干、口臭的情况。


所以古人认为,唾液慢慢咽下去,是可以补养肾精的。叩齿就是空口咬牙,可以促进唾液分泌,是一个操作简单、又能够滋养肾水的方式。


做法:每天早晚刷完牙之后,可以轻轻叩齿36次,会感觉到口水明显增多,再慢慢咽下唾液,能够起到滋养肾精的作用。


 揉耳 


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是六条阳经经脉的所聚之处,经常按摩耳朵可起到健肾养身的作用。


做法:我们可在平时休息时,用双手捏、搓、拉、揉整个耳部直至有温暖感。


 搓腰 


腰为肾之府,搓腰不仅能疏通腰背部的经络,还能温肾壮腰。


做法:搓后腰,要从腰眼(肚脐正对后背的位置,即命门穴所在)一直搓到腰骶部,搓揉直到使腰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甚至通达到双脚。


 踮脚 


这是最简单的养护肾经的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肾经起源于足部,抬抬脚跟就可以刺激肾经,使肾经收纳阳气,改善手脚冰凉、容易疲乏等问题,同时还刺激了脚底的涌泉穴。


做法:把脚跟抬起,直到你的腿酸到不能坚持,然后轻轻落到地上,感觉到一定的震感。如此抬起,放下,抬起,放下,连续做,以不疲劳为度。


 泡脚 


泡脚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通过刺激足部数十个穴位达到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立冬节气食疗药膳



中医认为,冬季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民间早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认为进补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在寒冷的冬天抵御严寒的侵袭,还能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故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的民谚。


五物黑发饮


【材料】黑豆50克,黑芝麻30克,黑米20克,碎核桃仁10克,去核红枣1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所有材料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水打成浓浆,然后把浓浆倒入锅中,使用中火,边煮边搅拌至煮开后加入适量冰糖,再煮3分钟即可。


【功效】补肾养血,乌发养颜。适合肾气不足,头发干枯易折、易脱或早生华发之人。


首乌红枣桂圆粥


【材料】何首乌30克,红枣5枚,桂圆肉15克,白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以上所有材料洗净后,红枣去核备用;锅中加入适量水,加入何首乌,中火煮1小时,滤出汤汁,去掉药渣。将首乌药汁倒回锅中,把其余材料加入,再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45分钟,适时搅拌,最后加入冰糖续煮5分钟即可。


【功效】益肝肾,补气血,黑须发,养容颜。适合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之人。


补肾强腰汤


【材料】巴戟20克,杜仲20克,熟地30克,杞子20克,淮山50克,猪脊骨500克,红枣5枚。


【制法】以上食材洗净,猪脊骨水焯后与其它材料一同放入锅内,加足量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续煮约2.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肝肾,强腰壮骨。适合劳损体虚,肝肾不足,腰腿酸软之人。


板栗乌鸡汤


【材料】乌鸡500克,板栗200克,山药50克,红枣5枚,枸杞15克,生姜3片。


【制法】乌鸡洗净焯水,切成大块;板栗剥壳去皮,将红枣、枸杞洗净后与其它材料一同放入汤煲中,加足量水,大火煮开后,小火慢煮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肾益精,健脾养血。适合脾肾两虚,精血不足之人。


栗子粥


【材料】栗子1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栗子洗净,切口。放入开水中煮2~3分钟,剥去壳、膜。搁锅,加水,放入粳米,武火煮沸后改文火,加入栗子,煨烂成粥。再加入冰糖,待冰糖溶化即成。


【功效】栗子也叫“肾之果,肾病宜食之”,具有健脾益肾,强筋健骨的功效。尤其适合阳虚体质的人常食用。栗子粥能补益肾气,健脾养胃,可用于肾虚腰腿酸软无力,脾虚大便溏泻者。







来源:广东中医药

编辑:陈书翘

初审:李述言

责编:岑婉梅

审发:蒋红霞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健康号
拥有97年历史的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订阅号提供健康知识科普、医生简介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