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到医院看病时,大家常常遇到一个情况,医生在询问完病情后总会来一句“先去查个血常规看看”,就是这样血常规检测成了患者最常接触的检验项目。
很多患者会感到疑惑
为什么要做血常规?
血常规到底有什么用?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血常规究竟查什么吧!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黏稠液体,不断在全身循环,流经身体各个器官,渗透到各组织中,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维护人体各处机能活动和内外环境的平衡。当人体出现生理或病理变化时,常会引起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数量以及形态的改变。因此,检查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量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的疾病情况。
血常规,又称全血细胞计数,是一种通过采集静脉血或末梢血对血细胞分类检测的项目。主要是根据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形态分布,判断患者的血液状况和疾病情况,一般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红细胞是血液的主要组成物质,由血红蛋白构成,能够起到输送氧气的作用。根据红细胞的数量以及血红蛋白的数值变化,能够判断患者是否贫血。通过红细胞的相关平均指数,可初步区分不同类型的贫血,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白细胞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抵抗外界物质的入侵,吞噬异物,并生成相应抗体,消灭感染微生物(如寄生虫、细菌等)等。
通常情况下,若中性粒细胞或白细胞异常升高,可能是细菌感染、恶性肿瘤或创伤所致;若白细胞数量减少,则可能为病毒感染,大多数会同时导致淋巴细胞增多;若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则可能为皮肤病或是寄生虫病所致。
血小板在体内起到了止血及凝血的作用。
血小板增多常见于:①原发性增多:骨髓增生综合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②反应性增多:急性和慢性炎症、急性大失血、急性溶血、肿瘤、脾切除后等。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①血小板生成障碍、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②血小板破坏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此外,血液里的细胞是动态变化的,每一次不同的疾病,或者同一个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只有通过实时的血常规检验,才能帮助医生判断当前的致病因素,了解疾病的发展和严重程度,做出及时的诊疗,阻止疾病的发展。
供稿:检验科 梁颖培
编辑:陈书翘
初审:李述言
责编:岑婉梅
审发:蒋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