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理解和感知日常的方式——对话杨维翰|厦门

乐活   2024-10-17 18:35   福建  

访谈


DIALOGUE



“慢描——杨维翰个展”展览已于9月21日顺利开幕,将延期至11月3日闭展。


在艺术家的摄影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摄影似乎已经不再是一种用于复制和留存呈现眼前之物或当下瞬间的技术,而是一种理解和感知日常的方式。观众在看展之后或许对作品有许多疑问。今天,我们邀请艺术家杨维翰,与策展人李子健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


策展人:李子健

艺术家:杨维翰


本次展出了你近年来的十余件作品。我首先关注到的是你的创作和当代比较流行的项目制摄影创作有着很大不同,你更像是把摄影作为你的一种生活和思考的方式,然后用摄影去重构和梳理记忆,而产出的照片更像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不知是否可以这样去总结,你可以谈谈你的创作方式吗?


非常高兴这次能有机会在三影堂厦门,以这个展览的形式对我过去几年的创作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我认为影响一个人创作方式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比如创作的题材,再比如他本人的性格与习惯。我最早的时候也曾随身带着相机,企图拍摄成系列的图像,但我很快就意识到我不喜欢这种创作方式,拍了几张就拍不下去了。相比于拿着相机去寻觅特定的事物、情绪或是隐喻,我更喜欢沉浸在生活中去充分感受,然后在日后去回味它。这意味着有时我会迫切地想创作一张过去发生过、但无法预料何时会再发生的图像。于是在一些作品中,我会去重新构造一个场景并拍摄下来。


但有些时候,我也会在看到一个事物的一瞬间被吸引,如果我手头有工具,我会当即给它拍张照片,就像人们看到美好的东西会拿手机记录一样。《无题(窗户)》就是如此。我想人们的兴趣应当是多元的。我可能被回忆中的一个动作打动,也可能被一束光线、一块砖头上的纹理吸引。我想我的作品是对我最真实的一个反映,为此并不纠结于某种特定的创作方式。


杨维翰,《无题(窗户)》,2021。66 x 66cm,收藏级艺术微喷


我注意到你在创作中对于摄影工艺和物质性的追求,手工玻璃干板,大画幅胶片,VHS录像机,想和你聊聊你如何在创作中选择这些媒介材料的?


在很多作品中,我的材料选择是具有目的导向性的。比如《识别植物》中,我想展现一个日常瞬间的矛盾之处。这种矛盾藏于细节,是很微妙的、非戏剧性的,是需要引导观众去注意到的。那么大画幅胶片和大尺寸的输出就是很好的工具,能将这些细节清晰地展示出来。而《甜蜜蜜》中老式VHS录像机的使用,其实是因为我想作的图像是我童年时看到过、现在已不可考的MV中的一帧,而我印象中那个MV像是用那种录像机拍的。


展览现场


我觉得很多时候的情况是:当我有了一个作品的想法,其实会在第一时间就对它的最终形式有个模糊的设想,然后根据这个设想去选择最适合的媒介。但随着创作的深入,最初的设想可能行不通了,作品会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走,开始另一段很有趣的探索过程。比如说《甜蜜蜜》和《一次追溯》,它们最初的预想都是只有一张图片,但越做越发现这样行不通,于是慢慢发展成现在呈现的样子。


和岱青合作的《无题(日偏食)》有些不同,这是一个摄影与玻璃结合的、有关材料的实验。我们对最终的呈现没有做过多的设想,而是放手让材料语言主导整个创作过程,作品是一个接一个的实验后水到渠成的结果。这对我来说是个很新颖的体验,我也很享受整个过程。


杨维翰,《无题(日偏食)》,2024。94 x 120cm,明胶银盐相纸 (合作者:张岱青)


● 关于你的创作概念,我觉得“日常生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能从你的作品中看到那种对于日常生活非常执着且细密的思考和审视,展现出了细微事物的敏锐观察力,而我觉得作品本身也是在不断的强调摄影媒介对于无数细节的充分再现。你可以就这一点聊聊吗?


我确实对日常生活很感兴趣。我觉得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瞬间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值得玩味的内涵。这内涵可能是哲学的、心理学的,甚至可能是数学的、物理学的。


我喜欢这种一个小窗口背后隐藏着另一个复杂世界的感觉。但是,这些瞬间在发生的当时或许根本不会引起我们注意,又或许只给了我们一个引子,但在日后(可能是几天,也可能是很多年后)我们会想起它们,想去弄清它们为什么吸引我们。于是我们的思考只能在对这些瞬间的回忆中进行,而在终于有所悟后,我们的创作也只能倚赖回忆去完成。


摄影对于现实的复制、对于细节的呈现是其他媒介所不具有的,或许这点已经是老生常谈,但这确实是它最令我着迷的地方。这些细节使得作品生动而真实,它们并非我刻意为之以增加戏剧性,而是真实存在于生活中,而我只是将其展现。


展览现场


● 在展出的作品《甜蜜蜜》和《一次追溯》中非常深入地讨论了“记忆”这个主题,以及重构记忆的一种不可能性。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论点,关于摄影的图像化再现和记忆感知之间的一种忽近忽远的距离,想听听你对此的看法。


我觉得相比于“记忆”,“记忆图像”可能更准确一些。我对记忆图像的兴趣是在我重构场景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我逐渐意识到,当我重构时,我唯一的参考图像素材其实是我的记忆图像,是我在回忆起一件事时,一瞬间脑中浮现的那些细节特别清楚、整体又很模糊的图像(这种模糊不是视觉效果的模糊,而更像感觉上的模糊)。这个图像具有照片的性质,或者说,具有现实的性质。例如,当我们回忆起一幅绘画时,我们脑中的图像不是绘画本身、那些色彩和笔触本身,而是一张这幅绘画的照片。我始终在做的其实是把那张记忆中的图像转化为一个现实的、二维的图像的工作。


但当我重构完、拍完后,却总觉得最终的照片与我脑中的那个图像不一样,似乎总有些不对的地方,这在一段时间内非常困扰我。《甜蜜蜜》和《一次追溯》便是在尝试解开这困惑的过程中产生的作品,它们展现了我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索历程和看法。另外,我前段时间读到了由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写的一篇名为《记忆图像》(Memory Images)的文章。他认为记忆图像和照片形成的内在逻辑是不同的:照片捕捉了一个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一切,而记忆图像只保留了对个人有意义的东西,只是这意义不一定为己所知。我没有完全赞同他对于记忆图像性质的论述,但我认为他的两种图像形成逻辑不同的说法提供了一个思路。


杨维翰,选自《一次追溯》,2022-2023。42 x 56cm,收藏级艺术微喷


我突然想起来,我在创作《甜蜜蜜》的过程中写过一段话,或许这段话比我现在的回答能更直接地反应一些东西。我之前从未分享过,也许现在正是个好时候。这段话是用第三人称写的:


他越是斟酌,越相信记忆图像自诞生起,其部分细节便无法确定(男人的服装,道路两旁的景色等),却又踏实地存在着,而非透明或空白。他意识到自己永远无法处理那些细节,又无法展现这种不确定性,似乎任何尝试(例如涂白或划线)都将成为刻意的、拙劣的隐喻,于是只能小心地安排着它们的平庸,平庸到(他想象中)这些细节不会被任何人注意到,以致不破坏那些印象相对深刻的主体部分(即使这主体部分也根本经不起更深入的回忆与检查)。他还意识到复古的成本是如此巨大,并且无论如何还原过去,也终究不再具有过去的性质。他不是一个造梦之人,便最终决定让这件作品去拥抱作者自身的、易受外界影响的、变幻莫测的感情:在当时是对那座城市与校园的不舍,向它们做着最热烈的告别。(2021.7.4)



●在未来的创作有什么计划和打算,能跟我们聊聊最近在进行的创作吗?


我有许多想还原的生活瞬间,但在此之前,我更想探索一种能够将我对日常生活与记忆图像的兴趣相结合起来的摄影语言。在《一次追溯》后,我不再纠结于我最终的作品是否与我的记忆图像完全一致(答案已经是否定的),但我想让我的图像不仅展现出那些日常瞬间本身,还具备记忆图像的一些感觉特征。我在准备一系列与自制银盐乳剂相关的暗房实验。当我能够自己掌握乳剂的特性与剂量、纸上显影的区域与层数等时,图像的制作便有着无限的可能。另外,自制银盐乳剂的一些特点又与记忆图像有着概念上的联结。我会像在制作《无题(日偏食)》时那样,让材料的特性去引导我的创作过程。同时我也会持续和岱青的合作,探索摄影与玻璃两种材料结合的更多可能性。



展览现场

EXHIBITION VIEWS



关于展览

EXHIBITION

杨维翰个展

慢描


策展人:李子健

展览总监:滕青云


主办: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展期:2024.09.21 - 11.03 (周一闭馆)


地点: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营运中心2号楼裙楼三层


艺术家

杨维翰


杨维翰的摄影实践跨越多种题材与创作方式,一以贯之的是他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以及对摄影语言的持续探索。艺术家尤其关注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瞬间。这些瞬间往往在发生的当时并不引人注意,却在日后的回忆中向我们展现其丰富的内涵。在一些作品中,他以记忆中的图像为素材,重新构造这些瞬间并拍摄下来,邀请观众重新审视平凡生活的不平凡之处,同时探索记忆的“像” (imagery) 与实际图像 (image) 之间的联系与转化。在近期的创作中,艺术家将一直以来对于摄影物质性的兴趣转化为了一系列摄影实验,拓展着摄影图像创作的可能性以及与其他媒介之间的联系。


杨维翰,1999年出生于辽宁大连,202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于加州艺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他的作品曾在UTA艺术家空间(比弗利山庄),Unveil画廊(尔湾),墨西哥文化和电影艺术中心(洛杉矶),帕洛斯维尔德艺术中心(帕罗斯维尔德庄园)等地展出。他于2023年参加Kala艺术学院的驻地项目,同年跟随学院参加在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小型出版物展会。他是2024年Anderson Ranch的驻地艺术家,也是2023年JumpstArt助学金、2022年Bartman项目资助金的获得者。



参与“无界”展览项目


“无界”是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于2018年启动的Open Call展览项目,旨在发掘优秀的视觉艺术创作者,为其提供专业的展示平台。希望以此联结艺术爱好者,使“无界”成为一个广阔的展示与交流平台。无界个展持续征集中,期待大家的投稿。


【参与方式】

艺术家以“个人姓名+无界展览计划投稿”为邮件和附件主题,发送作品资料至xiamen@threeshadows.cn邮箱投稿。 作品资料包括:200字作品陈述,艺术家简介,图片小样(每个系列作品10-30幅、单张照片大小不大于5M),或视频文件(单个视频限200M,MP4格式)。


更多项目介绍:2024三影堂“无界”项目征集进行中




三影堂厦门正在展出

三影堂北京正在展出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关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即时收取三影堂的展览、课程讲座和活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