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Call】“夜间剧作”的入场召唤|厦门

乐活   2024-11-06 18:15   福建  

展览


LAST CALL

《夜间剧作》展览持续至11月10日,闭展倒计时4天!本项目由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主办,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支持,陈旻策划。


展览期间,三影堂厦门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的公共教育活动,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艺术体验,活动包括艺术放映、费纳奇镜工作坊、线上读书会以及特别公众导览。本周末,将带来最后一期公众导览,欢迎大家前来欣赏“夜间剧作”。


周末公众导览


● 时间:11月9日-10日  16:00

● 参与方式:凭单日票观展,会员免票




在理性的光芒未能照亮的地方,暗夜行者们探索着濒危和极端的精神状态,将自我暴露在不可思议的夜色中。“夜间剧作”邀请我们与“怪物”同行。展览期间,三影堂厦门展开了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观众更加贴近展览主题,也为他们带来了互动与思考的艺术空间。


🎬 艺术放映

通过精选影片引起观众对社会议题的连接以及思考


🔮 费纳奇镜工作坊

让参与者亲手体验早期动画技术的魅力


📖《沙人》线上读书会

邀请大家探索“前AI时代”的科幻预言


👀 特别公众导览

带领观众深入了解展览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和艺术脉络



“我们被无处不在的荒谬凝视,经图像媒介传达”……放置在展厅入口的留言本也记录着观展者当下的直接感受,我们选取了部分精彩片段,与你分享。


观展留言

REVIEWS



匿名:关于如何成为一个物,在观看“她”的自述,她的社交媒体动态等那些她“活着”的证据后,这个物在我的眼中成为一个人。她的衰老令我悲伤,这一刻她真的活着。




匿名:很有感觉的30min小黑屋,人与魔只是一念之间,同情的不是主人公,而是我们自己。



xixi:“怪物”无处不在,“我”亦无处不在。




匿名:9月初来过一次,心理接受程度太差,只看了几个作品就退出了。今天从后门走过依旧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正如它的名字“夜间剧作”。



智齿:谁是主体?谁是客体?谁是驱逐者?谁是被驱逐者?黑暗里的沙魔是伪生物还是生物?我们的界定标准是什么?那声叹息来自于谁?你、她、他,或者我?还是“我”?推翻一切成为白纸,这样可以更好融入黑暗。欢迎来到怀疑主义者的世界。




匿名:人与自我的距离,比生殖隔离更遥远。我们永远无法与自己团圆。




kino:整个展览给我一种很振人的感觉,黑夜中那些暗影流动感,一个人走着还有种不安感,很好地把那种怪诞感展现出来。小黑屋那段没敢看,只完整看完了“不要和宝拉说话”,宝拉很可爱,它的可怕感在于控制,有一种无力反抗的感觉。




林谷雨:需要一些时刻,独自面对内心的疯癫与不羁。不审视只接纳,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另一段景致。当女艺术家、女策展人不被刻意强调时,就是已上桌时分。



《夜间剧作》展览持续至11月10日,展览进入倒计时阶段。欢迎大家前来沉浸式欣赏不同创作者的“剧目”,获得独一份的观展体验和思考。


活动回顾

REVIEWS

10月4日-10月6日 

艺术放映活动


10月4日至6日,三影堂厦门连续三日举办了艺术放映活动。该活动展示了曹澍的《妖糖》和胡芮的《高保真神咒》,为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这两位艺术家创作理念、艺术语言和社会议题思考的机会。《妖糖》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未来农业的潜在控制以及人类对预测的依赖,同时反思了20世纪控制论实验的失败。《高保真神咒》则构建了一个多时空的虚拟世界,通过神话角色在信息社会崩溃后进行复活仪式,象征了追求真相的过程,引发了观众对信息与真相的深入思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现场照片>



11月2日 

费纳奇镜工作坊


11月2日下午2点至5点,"费纳奇镜工作坊"在三影堂厦门顺利进行,活动由姚志慧(YOYO)老师进行指导。费纳奇镜(phenakistoscope)是一种早期的动画装置,在电影和GIF动图出现之前就已存在。它利用视觉暂留现象,通过连续播放多张静止画面,创造出动态的幻觉体验。这次工作坊以展览"夜间剧作"为灵感来源,围绕怪物和幻觉等主题展开。参与者在导师指导下,运用费纳奇镜进行了创意表达,探索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奇妙连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现场照片>



11月2日 

《沙人》线上读书会


11月2日晚,线上读书会由策展人陈旻主持,邀请了媒介研究学者车致新、王洪喆以及展览场景设计师常蓝参与。与会者围绕展览的灵感来源——德国作家E.T.A.霍夫曼的黑色浪漫主义短篇小说《沙人》及相关文本展开了深入讨论。讨论涉及了媒介研究、精神分析和艺术表现等多个方面。作为19世纪"前AI时代"的科幻寓言,《沙人》被解读为一个关于技术如何从工具演变为情感依赖对象的故事,探讨了技术可能引发的恐惧和迷失感。这次读书会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小说、电影、舞台剧、音乐等多方面切入思考当代技术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现场照片>


周末及国庆假期

特别公众导览


展期间,每周末及国庆公众假期,三影堂厦门为观众设置特别公众导览,邀请大家步入“夜间剧作”剧场,与“怪物”同行,游走于真实与虚拟的边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现场照片>



关于展览

ABOUT EXHIBITION

夜间剧作


艺术家:Apian,伊莎贝尔·布勒申,曹澍,集体事实,董冰清,多萝塔·加文达和艾格蕾·库尔博凯特,玛丽亚·古塔和劳伦·于雷,胡芮,桑德拉·克内赫特,赵谦 

策展人:陈旻


展期:2024.08.31 - 11.10 (周一闭馆)

地点: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营运中心2号楼裙楼三层


主办: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支持:瑞士文化基金会


空间设计:常蓝

视觉设计:up2u studio

翻译:哈利,张铎瀚



关于艺术家

ABOUT ARTISTS

Apian,伊莎贝尔·布勒申,曹澍,集体事实,董冰清,多萝塔·加文达和艾格蕾·库尔博凯特,玛丽亚·古塔和劳伦·于雷,胡芮,桑德拉·克内赫特,赵谦 


● Apian


Apian是一个负责人类与整个蜜蜂物种之间种群关系的蜜蜂管理部门,致力于维持与蜜蜂的联系并培育新的关系。Apian将人类学和哲学的方法与艺术和养蜂的实践相结合,旨在背离资本主义的破坏性做法,建立一个在更加平等的基础上与蜜蜂相遇的避难所。Apian还致力于促进协作,并且一直是一个围绕共同感性展开交流的场域,例如与动物学家兰道夫·门泽尔(Randolf Menzel)、多罗西娅·布吕克纳(Dorothea Brückner),以及艺术家劳伦特·古德尔(Laurent Güdel)和艾伦·拉珀(Ellen Lapper)的交流。



● 伊莎贝尔·布勒申


伊莎贝尔·布勒申(Isabell Bullerschen),1985年生于德国锡门,目前在瑞士苏黎世生活和工作。她曾就读于柏林艺术大学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下的传播”专业、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摄影和影像专业,以及苏黎世艺术大学的艺术专业。

伊莎贝尔·布勒申对粘液态的有机体以及现实的构建和融合感兴趣。通过装置和影像,她探索了解构叙事和重写叙事的潜力。她采用了一种冶金学的方法,这使得她的作品就像一把用来剖析人类中心主义的手术刀,各种人类关系的二元狭隘思维被切开,其内部被翻出来。语言创造出的伪现实对她而言意味着震惊的一刻,通过语言进行的交流是一种幻觉:语言的建构导致了孤立。所以她依靠从感官经验中获得的知识,将之与所谓客观科学的经验或论证方法相对比,相较之下,前者能够克服这种震惊和孤立的状态。

她的作品曾在瑞士阿尔高美术馆、苏黎世艺术馆、装置艺术之家(Haus Konstruktiv)和苏黎世Helmhaus美术馆等空间展出。在2015年和2019年,她获得了阿尔高美术馆的艺术家资助;2021年,她获得了瑞士文化基金会和苏黎世州的工作资助;2022年,她获得瑞士联合银行文化基金会提供的工作资助;2023年,她获得苏黎世州艺术家资助。



● 曹澍


曹澍的创作以叙事性的3D数字影像、电子游戏和场域装置为主。作品基于在地的工作,将计算机图形技术背后复杂的生产机制、神话隐喻与历史档案、社会议题紧密编织在一起。曾于想象力学实验室、慕尼黑Muffatwerk、浙江美术馆、上海科技大学展览厅、日本横滨太平庄等地举办个展和个人项目。曾获2022年OCAT × KADIST青年媒体艺术家奖、2021年上海影像博览会Exposure Award、2017年BISFF艺术探索奖等。近期作品在巴塞尔乡村州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悉尼白兔美术馆、马德里Matadero当代艺术文化中心、UCCA沙丘美术馆、香港M+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天目里美术馆、OCAT上海馆、北京民生美术馆、纽约Sleep Center等机构展出。近年来艺术家参加了瑞士巴塞尔Atelier Mondial(2017),日本横滨黄金町Bazaar(2019),以及慕尼黑Muffatwerk(2023)的驻地。除此之外,曹澍的作品也入围世界各地的影展主竞赛单元,包括莱比锡纪录片与动画电影节、昂西国际动画节、米兰电影节、渥太华国际动画节、汉诺威国际短片节等。作品收藏于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悉尼白兔美术馆、天目里美术馆、尧山艺术基金会、浙江美术馆等。



● 集体事实 


集体事实(collectif_fact)由安妮洛尔·施耐德(Annelore Schneider)和克劳德· 皮盖(Claude Piguet)组成,他们在伦敦和日内瓦之间生活和工作。他们的作品以影像为主,反映了当代图像的经济、环境、生产和消费,他们通过制造推测世界和推测虚构的方式,来调查图像对当代生活的普遍、疏离且生态化的影响。

collectif_fact曾参展于巴黎欧洲摄影中心、日内瓦当代艺术中心、巴黎瑞士文化中心、广岛当代艺术博物馆、连州摄影节、北京大都会艺术中心和温特图尔摄影博物馆等地。他们最近荣获伦敦Landis & Gyr驻留奖项、This is Short Festival的新观点奖、欧洲短片网络 (ESFN) 以及国际艺术电影节 (FIFA) 的最佳短片奖。他们由瑞士王尔德画廊(Wilde Gallery)代理。



● 董冰清


董冰清现工作与生活于上海。她的创作媒介涉及数字影像、架上装置和音视觉演出,作品从神话、史诗、欲望与癖好来探索人性和精神。她的个人特质中古典与先锋两个极端对撞,始终围绕着个人浪漫而自省的精神内核,将思维、学术及图像学隐藏在视觉之下,用鲜活的虚拟人物视觉和无边的想象力,构建着一个个注入情感的动人世界。近年来她的作品于纽约军械库博览会、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UCCA Lab、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等地展览。为法国Maison Margiela、意大利 Forbitches 等品牌创作 3D 视觉,创作的虚拟人受到美国Vogue 报道。2020年她开始了介入音乐演出场景的创作实践,跨界活跃于亚文化及说唱音乐演艺场景中,为场景带来舞台艺术装置及视觉输出,或与艺人及厂牌合作共同演出。



● 多萝塔·加文达和艾格蕾·库尔博凯特


多萝塔·加文达(Dorota Gawęda,波兰/瑞士)和艾格蕾·库尔博凯特(Eglė Kulbokaitė,立陶宛/瑞士)均是2012年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毕业生。她们的创作横跨表演、绘画、雕塑和装置等多个领域,语言在这些领域中被瓦解,单一的艺术形式演变成多种形式。

她们参与的国际展览包括:巴黎Thaddaeus Ropac画廊(2024年)、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23年)、梅因茨美术馆 (2023年)、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展馆 (2023年)、苏黎世Shedhalle (2022年)、维也纳Kunstraum Niederoesterreich(2022年)、巴黎瑞士文化中心CCS(2022年)、汉堡艺术协会 (2021年)、罗马瑞士文化中心(2021年)、纽约瑞士研究所(2020年)、杜塞尔多夫Julia Stoschek收藏 (2020年)、弗里堡美术馆(2020年)、巴黎Lafayette Anticipations(2019年)、巴黎东京宫(2018年)、雅典双年展(2018年)、巴塞尔艺术馆(2017年)、伦敦ICA当代艺术学会(2017年)等。她们成立了“年轻女孩读书会”(2013年-2021年)。她们是2022 年Allegro艺术家奖、2022年CERN Collide Residency和2022年瑞士表演艺术奖的获奖者。



● 玛丽亚·古塔和劳伦·于雷


玛丽亚·古塔(Maria Guță)和劳伦·于雷(Lauren Huret)是一个视觉艺术二人组,她们曾在洛桑设计艺术大学(ECAL)和日内瓦设计与艺术大学(HEAD) 学习。

她们二人的合作作品借鉴了她们在不断发展的通信技术中成长的共同经历,重点关注过度曝光和“媒体巫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她们最近的展览包括:La scia del Monte ou les utopistes magnétiques,MBAL,勒洛克勒,2024 年;这是完美的完美的完美,Transmediale,柏林,2024 年;变形者的皮肤,Suprainfinit 画廊,布加勒斯特,2024 年;瑞士艺术奖,巴塞尔,2023 年;相似之处,加拿大,纳沙泰尔,2022 年。

玛丽亚·古塔在瑞士纳沙泰尔生活和工作,劳伦·于雷在瑞士日内瓦生活和工作。



● 胡芮 


胡芮(b.1990)以影像、装置、游戏及模拟技术进行创作。他以多重视角关注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包括因果、预测、选择、语言等。2017年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取得设计媒体艺术系艺术硕士学位,2014年于纽约大学取得电影系艺术学士学位并辅修计算机科学,目前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曾获安娜堡电影节最佳实验动画奖、克罗地亚25FPS电影节评委特别提名奖、香港艺术中心ifva奖终选、UCLA Clifton Webb奖学金、SAIC New Artist Society奖学金等。作品曾展览及放映于: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香港艺术中心、美国安娜堡电影节、ISEA国际电子艺术研讨会、安大略美术馆Images影像节、香港录影太奇、温哥华VIVO媒体艺术中心、LOOP巴塞罗那影像展等。



● 桑德拉·克内赫特


桑德拉·克内赫特(Sandra Knecht)是一名瑞士艺术家,1968年生于苏黎世,在巴塞尔州的布斯生活和工作。她的艺术实践通过对自己家庭历史和家园概念的双重探索,在陌生的层面上接受并探索了这一家园概念。克内赫特通过装置、档案、摄影、视频、声音、表演和烹饪艺术等多种媒介进行长期研究,她面貌多样的作品序列源于对家园概念长达十年的跨学科研究。艺术家在她的作品中创造了形制独特的社会雕塑,从晚宴和表演艺术,再到艺术品、展览和书籍项目的概念化与执行。

桑德拉以艺术为媒介来研究“家园”(Heimat,意为“精神与物质的家园”)的概念——这个概念需要被持续地修正和重新协商。对于每一个体而言,“家园”既具通约性,又具独特性。传记性、地理性、社会文化和政治面向以及人类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关系,都是“家园”概念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浸透”在记忆、感知、内在的平衡和未来的视野中。



● 赵谦 


赵谦,1990年生于江西九江,现生活工作于上海。赵谦关注流转的动物形象、游戏的运行机制、模拟行为和图像的转译功能。曾于连州摄影博物馆、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休斯顿摄影中心、Inner Flow画廊和芝加哥Filter空间举办个展。他的作品广泛展出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K11艺术基金会、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成都A4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爱尔兰拉什法恩汉姆城堡、Kala艺术中心、克罗地亚法国馆 、萨格勒布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奥格登南方艺术美术馆等。 

其作品还展出于英国Format摄影节、荷兰Unseen摄影节、新加坡国际摄影节、雅典摄影节、哥本哈根摄影节、罗兹国际摄影节、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艺术厦门和艺术北京等。

赵谦曾获休斯顿摄影中心年度摄影奖(2019)、入围华宇青年奖(2020),入围集美·阿尔勒发现奖(2022)。并获学术奖金赴斯沃琪和平饭店、A4美术馆、几点当代艺术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器空间、Vermont艺术中心、Kala艺术中心和Cow House工作室参加艺术家驻地项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关于策展人

ABOUT CURATOR

● 陈旻


陈旻,策展人,研究者。曾留法十年,2022年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她近年的工作路径包括:从媒介研究的角度介入新媒体艺术与电子游戏文化交叉的创造性领域,观察文化传播和技术迭代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不同媒介语言中的“世界构造”(worldbuilding);从观念史和跨学科的视角考察超现实主义运动,在当代语境中重思审美与政治、诗学和创造力等经典议题。她于2019年获得Hyundai Blue Prize青年策展人奖,策划的展览呈现于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现代汽车文化中心等。


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


瑞士文化基金会致力于在国内外推广瑞士当代文化艺术,促进瑞士艺术家和其他国家艺术家之间的合作,特别是与瑞士文化基金会已设立的海外联络办公室所在国艺术家的合作。


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于2010年成立。它旨在支持中瑞两国艺术家与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开展项目促进两国在文化领域内知识与经验的分享。目前,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开展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瑞士当代艺术,其中包括视觉艺术、设计、建筑、音乐与舞蹈等众多领域。



2024集美·阿尔勒

三影堂厦门正在展出

三影堂北京正在展出

合作展览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关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即时收取三影堂的展览、课程讲座和活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