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振鹏教授团队:双歧杆菌通过调节微生物代谢组和靶向肠道菌群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学术   2024-09-10 20:20   上海  

(请点击图片查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振鹏教授团队:双歧杆菌通过调节微生物代谢组和靶向肠道菌群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高振鹏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中科院1TOPIF=5.7)发表题为“Bifidobacterium bifidum Ameliorates DSS-Induced Colitis in Mice by Regulating Microbial Metabolome and Targeting Gut Microbiota”研究性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韩梦珍为第一作者,高振鹏教授为通讯作者。

背景介绍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影响胃肠道的复发性炎症疾病,目前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人们对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的认识加深,益生菌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手段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益生菌在缓解结肠炎方面的功效因具体菌株而异。因此,从天然来源中探索新的菌株对结肠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旨在丰富益生菌种类库,提高对结肠炎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人类肠道拥有复杂多样的肠道微生物群,构成了一个拥有500 - 1000种微生物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丰度高达一万亿。这种复杂多样的肠道微生物群是益生菌的重要来源。许多未开发的益生菌候选物仍有待探索,以改善人类健康。

研究内容与结论

本项研究比较了从健康成人粪便中分离的5株两歧双歧杆菌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以及通过测定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肠道菌群代谢来研究潜在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两歧双歧杆菌M1-3与其他菌株相比具有最优越的疗效,它显著改善了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状,减轻了肠道屏障破坏。此外,肠道菌群组成分析显示,两歧双歧杆菌M1-3处理增加了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特别显著增加了Muribaculaceae, Lactobacillus, BacteroidesEnterorhabduus的丰度,而降低了Escherichia-Shigella的丰度。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表明,两歧双歧杆菌M1-3处理对多种代谢途径具有调节作用,包括酪氨酸代谢、赖氨酸降解和色氨酸代谢。最后,通过粪菌移植试验证实了两歧双歧杆菌M1-3对结肠炎的缓解依赖于肠道菌群。试验结果为开发新型的缓解结肠炎的益生菌产品提供了理论基础。

图文摘要

结果展示

Figure 1. B. bifidum improved the pathological phenotype of DSS-induced colitis in mice. (A) Experimental protocol of DSS-induced colitis mice and probiotic intervention; (B) average body weight (g) in different groups; and (C) DAIs of all treatment mice. (D,E) Ratios of colon weight to length and spleen weight to body weight; (F,G) macroscopic observation and length of colon; and (H) representative H&E pictures of the colon (scale bars, 200 μm). Data are shown as mean ± SEM (n = 5). **p < 0.01 in comparison with different groups.

Figure 2 Modul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me by B. bifidum in colitis. Relative abundance of gut microbiota. Genus-level classification is expressed on a percentage basis of the total sequence. Different colors represent different spec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legend on the right; the horizontal axis represents different samples or subgroups and the vertical axis represents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different species (n = 5).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jafc.4c00365



通讯作者简介

高振鹏,男,博士,教授/博导。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Carbohydrate Polymers》、《Food Hydrocolloids》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第一申请人获批及申报专利15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及专题等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副主编及参编教材6部。研究领域:果蔬、食用菌及茶叶加工及安全控制。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




食品放大镜 | 不同领域研究成果

(请点击标题查看)

胶体、乳液及递送系统 多糖、纤维、低聚糖等 脂质

食物蛋白、肽与氨基酸 多酚类化合物 淀粉

食品包装与货架期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凝胶

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 食品检测与分析   蜂产品

食品相关合成 人造肉 食品风味 益生元、益生菌及合生元

3D和4D打印 食物过敏 食品感官科学与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肉与肉制品 蛋与蛋制品 水产品 奶及奶制品 

豆及豆制品 果蔬及果蔬制品 大米及米制品 食用菌

炎症性肠病 糖尿病 肝病 神经疾病



食品放大镜 | 大杂烩

(请点击标题查看)

食品大事件 食品基金项目 食品奖项 人物访谈及报道

 封面文章 顶刊综述 高被引论文 CNS期刊论文

期刊征稿 期刊资讯 会议通知 学科动态

博士招生 硕士招生 考研调剂 夏令营

食品科普 食品相关书籍 竞赛 

优秀博士硕士论文



食品放大镜 | 学者研究成果

(请点击学者姓名查看)

薛长湖院士 金征宇院士 谢明勇院士 陈卫院士

 孙宝国院士 陈坚院士 孙大文院士 朱蓓薇院士

刘仲华院士

 周光宏教授 江连洲教授 陈峰教授 聂少平教授

 赵谋明教授 赵国华教授 李斌教授 王书军教授
  刘学波教授 唐传核教授 张慜教授 谢建华教授
 陈卫教授 谭明乾教授  张宇昊教授 王静教授
 徐岩教授 李春保教授 孔保华教授 陈士国教授
王兴国教授 高彦祥教授 黄强教授 方亚鹏教授 汪勇教授
李媛教授 刘志刚教授 曾晓雄教授 汪少芸教授

  姜微波教授 刘夫国教授 王强研究员 白卫滨教授

 高振鹏教授  易俊洁教授 甘人友副研究员 李进伟教授
 陈启和教授 赵新淮教授 王仲孚教授 杜明教授
张名位研究员 侯俊财教授 徐宝才研究员 秦文教授
David Julian McClements教授  王建龙教授
李杨教授 陈雪峰、龚频团队 许恒毅教授 陆颖健教授
李锦铨教 刘俊教授 李晓东教授 丁郁教授 范俊峰教授
 倪莉教授 章宝教授 陈廷涛教授 刘元法教授
 张红印教授 盛占武研究员 姜瞻梅教授
张德权研究员 齐向辉教 郑家荣教授 陈翊平教授
魏新林教授 肖安风教授 吴彩娥教授 姜毓君教授
宛晓春教授 魏子淏教授 龚金炎教授  徐鑫教授

周存山教授 楚强研究员 高鸿教授 秦磊教授

许正宏教授 吴继红教授 钟恬助理教授 毕金峰研究员

刘龙教授 王凤忠研究员 郭顺堂教授 周景文教授

吴贺君副教授 刘锴栋教授 邓乾春研究员 钟芳教授 

白艳红教授 夏小乐教授 张英华教授 游丽君教授

任晓锋教授 汤晓智教授 孙培龙教授 邵平教授

盛军、田洋团队 张娟教授 陈小强教授 
刘建华教授 林松毅教授 陈海霞教授 徐志祥教授 
刘贵珊教授 启航教授



在线投稿平台链接https://www.wjx.top/jq/85151447.aspx



版权声明

标注‘原创’仅代表原创编译,本平台不主张对原文的版权。本平台转载仅仅是出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平台删除。

食品放大镜
分享食品及相关行业的新闻和科研动态、行业会议等信息,挖掘食品及交叉领域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