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图片查看)
渤海大学李学鹏教授、朱文慧副教授Food Chemistry发文:鱼露中新型抗氧化肽的鉴定及其分子机制:量子化学与分子模拟相结合近日,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学鹏教授、朱文慧副教授在国际食品领域顶级期刊《Food Chemistry》(中科院1区Top,IF=8.5)在线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novel antioxidant peptide from fish sauce: A
combined quantum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simul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从发酵鱼的鱼露中提取鉴定出五种新型抗氧化肽,并通过分子模拟揭示了抗氧化机制。
成果介绍
在该研究团队之前的工作中,研究人员验证了鱼露的抗氧化活性,并提出鱼露中可能存在潜在的生物活性抗氧化肽。同时,他们还报道了蛋白酶活性变化与鱼露抗氧化活性的关联模型。Keap1 - Nrf2 是体内影响氧化应激的重要途径之一,抗氧化剂与 Keap1 的结合对调节氧化应激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通过研究抗氧化肽对 Keap1 的影响,有望阐明抗氧化肽的作用机制。在初步实验室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传统发酵鱼露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发酵 6个月的鱼露抗氧化活性最强。基于这些前期工作,该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展了从发酵 6个月的鱼露中分离、纯化和鉴定抗氧化肽,并探究其抗氧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该研究通过超滤和RP-HPLC对鱼露进行分离纯化,强极性组分(FS4、FS5和FS6)具有抗氧化活性。量子化学计算表明,肽具有一定空间结构,活性顺序为FS6-1 <FS6-2 < FS4-4 < FS4-5 < FS4-1
< FS -2 < FS4-3。五个肽与Keap1成功对接,ARG415、GLY509和ALA510是关键结合位点,氢键和范德华力是主要结合力。分析了HOMO和LUMO的能级差,肽与Keap1对接的活性顺序为FS4-3> FS4-1> FS6-2>FS4-2>FS6-1。基于HOMO、EHOMO、电荷分布和键长分析,确定了各肽的活性位点。体外合成肽的抗氧化活性较弱,推测多肽不是影响鱼露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揭示了鱼露中生物活性肽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
图文赏析
图文摘要
图1.<3 kDa超滤鱼露的RP-HPLC洗脱曲线(a);RP-HPLC分离的六个组分的ABTS清除活性(b)
图2.肽结构的几何优化
图3. (A) 抗氧化肽与Keap1 受体对接氢键分布的 3D和 2D 图
图4.抗氧化肽结合位点和与 Keap1 受体的结合位点数量(a:总结合位点;b:氢键位点;c:疏水相互作用结合位点)
图5.HOMO和LUMO轨道分布图(a-e是FS4-1、FS4-2、FS4-3、FS6-1、FS6-2的HOMO轨道分布;f-j分别为 FS4-1、FS4-2、FS4-3、FS6-1、FS6-2的LUMO轨道分布)
图6.合成肽的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
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4.141108
李学鹏,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负责人、食品质量与安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鱼糜及鱼糜制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锦州)副主任、中国轻工业海水鱼加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辽宁省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创新中心主任、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食品添加剂分会理事、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分会理事、预制菜专委会委员,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预制菜专委会执行专家,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分会委员,辽宁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学报》《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大宗水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横向项目/课题2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件。以第一和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杰出青年奖等。朱文慧,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水产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水产品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食品风味化学(水产调味品)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教育厅等课题8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方便新型调味料的创制及其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等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Food Chemistry、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Food & Function、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食品学报、食品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SCI/EI收录50余篇),荣获“山东省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2件;参与起草编制行业标准2项,参编书籍3部。荣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山东省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锦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等奖项。指导本科生参与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多项,并获优秀指导教师。
(请点击标题查看)
胶体、乳液及递送系统 多糖、纤维、低聚糖等 脂质
食物蛋白、肽与氨基酸 多酚类化合物 淀粉
食品包装与货架期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凝胶
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 食品检测与分析 茶 酒 蜂产品
食品相关合成 人造肉 食品风味 益生元、益生菌及合生元
3D和4D打印 食物过敏 食品感官科学与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请点击标题查看)
食品大事件 食品基金项目 食品奖项 人物访谈及报道
封面文章 顶刊综述 高被引论文 CNS期刊论文
期刊征稿 期刊资讯 会议通知 学科动态
博士招生 硕士招生 考研调剂 夏令营
食品科普 食品相关书籍 竞赛
优秀博士硕士论文
(请点击学者姓名查看)
孙宝国院士 陈坚院士 孙大文院士 朱蓓薇院士
刘仲华院士
周光宏教授 江连洲教授 陈峰教授 聂少平教授
姜微波教授 刘夫国教授 王强研究员 白卫滨教授
周存山教授 楚强研究员 高鸿教授 秦磊教授
许正宏教授 吴继红教授 钟恬助理教授 毕金峰研究员
刘龙教授 王凤忠研究员 郭顺堂教授 周景文教授
吴贺君副教授 刘锴栋教授 邓乾春研究员 钟芳教授
白艳红教授 夏小乐教授 张英华教授 游丽君教授
任晓锋教授 汤晓智教授 孙培龙教授 邵平教授
在线投稿平台链接:https://www.wjx.top/jq/85151447.aspx
标注‘原创’仅代表原创编译,本平台不主张对原文的版权。本平台转载仅仅是出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平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