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 GI 访谈丨林榕波教授:SYLT-026研究为MSS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带来新突破

健康   2025-02-01 18:02   河北  

点上方蓝字肿瘤瞭望消化时讯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ASCO GI 2025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编者按


微卫星稳定(MSS)/错配修复完整(pMMR)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几乎不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中获益,免疫联合治疗成为破解这一临床难题的关键。


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 2025)上,由福建省肿瘤医院的林榕波教授领衔的一项多中心Ⅱ期研究入选本次大会的壁报摘要环节(摘要号:198)。该研究探索了FOLFOXIRI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卡度尼利单抗治疗pMMR/MSS mCRC患者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在会议现场,《肿瘤瞭望消化时讯》记者就这一研究对林榕波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专访。

林榕波 教授

福建省肿瘤医院


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痛专委会主任委员


CSCO第五届理事


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委员;CSCO胃癌诊疗指南执笔人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和姑息治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舒缓治疗学分会常委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成员


2012-2015年援博茨瓦纳公主玛丽娜医院


Q1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SYLT-026研究的背景?

林榕波教授:近年来,免疫治疗取得了飞速发展,为多个瘤种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抗已成为新的一线治疗标准。但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dMMR或MSI-H类型占比仅5%,95%的人群为对单纯免疫治疗相对不敏感的pMMR/MSS型。因此,如何提高pMMR/MSS型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的疗效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早期研究如CheckMate-9X8选择用两药化疗mFOLFOX6联合贝伐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但该项研究中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没有得到提高。而Ⅱ期Atezo TRIBE研究报告称,在初治FOLFOXIRI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中添加阿替利珠单抗,可显著改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然而,在pMMR/MSS亚组中,OS的改善幅度较小。卡度尼利单抗(AK104)是一种PD-1/CTLA-4的人源化双特异性抗体,在既往很多项结直肠癌的研究中均展示出了一定疗效,或也可能为MSS型结直肠癌患者带来增强的治疗益处。因此,本次我们入选的壁报研究选取了三药FOLFOXIRI(5-FU+亚叶酸钙+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卡度尼利单抗作为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旨在探讨在初治FOLFOXIRI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中添加卡度尼利单抗是否能在保持安全性的同时提高pMMR/MSS mCRC患者的疗效。

Q2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根据您的研究,FOLFOXIRI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卡度尼利单抗治疗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初步疗效如何?

林榕波教授:截至2024年8月30日,研究共纳入2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5.5岁。其中,40%的患者ECOG PS为1或2,55%的患者出现三个或更多个器官转移,7例患者(35%)有RAS或BRAF突变。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在本次ASCO GI大会上,我们报告了15例至少接受了两次影像学评估患者的初步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确认的ORR为100%,疾病控制率(DCR)也为100%。结果还是非常令人惊喜的,但由于目前随访化时间还不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数据尚未成熟,我们目前也是一直在随访中。未来更长的随访生存结果,我们可能会在2025 ESMO大会上发布,敬请大家与我们一直期待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

Q3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FOLFOXIRI三药方案具有疗效显著但毒性较大等特点,免疫治疗的毒性也相对较大,能否就此项研究,分享一下您对于安全性管理的心得?

林榕波教授:在本研究中,安全性方面结果显示,虽然所有20例患者均经历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但大多数为1级或2级。1例患者(5%)因免疫介导性结肠炎而中断治疗。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5%)、白细胞减少症(15%)、输注反应(5%)、皮炎(5%)、结肠炎(5%)、贫血(5%)、ALT升高(5%)和腹泻(5%)。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我们中心是国内最早推广FOLFOXIRI三药治疗方案之一。自2007年一项在J Clin Oncol上发表的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FOLFOXIRI方案相较于FOLFIRI方案,在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缓解率显著提高(60% vs. 34%,P<0.0001)以来,我们中心即开始常规采用FOLFOXIRI方案。目前,我们中心超过95%的患者采用该方案,仅对高龄患者谨慎使用。所以,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对三药FOLFOXIRI方案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们在毒性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包括与患者沟通、指导运动和营养知识等,有效降低了治疗毒性。到我中心访问的医生均认为,在我们中心,三药治疗如同常规的双药治疗一样简单。然而,免疫治疗长期应用也可能带来副作用,如内分泌方面的影响,导致患者感到极度疲乏,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在探索如何优化治疗方案,以最大化疗效并最小化毒性。
鉴于三药治疗能增强肿瘤抗原释放和免疫微环境转化能力,所以在安全性可控的情况下,我们期望通过此方案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提高晚期患者的疗效;二是结合免疫治疗,延长生存期,甚至探索提高治愈率的可能性;三是提高病理完全缓解(pCR)率,这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尤为重要。已有晚期肠癌患者在接受该方案后,肿瘤完全消失,达到pCR状态,这为我们提供了积极的信号。

Q4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基于目前的初步研究结果,您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哪些规划?是否计划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这一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林榕波教授:本研究方案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未来我们也会继续与相关药企方进行沟通,争取能够继续开展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事实上,除了AK104外,我们目前也在争取另外一个PD-1/CTLA-4双抗QL1706。QL1706是由靶向PD-1的IgG4抗体艾帕洛利单抗和靶向CTLA-4的IgG1抗体托沃瑞利单抗按照特定比例组成的混合双抗。CTLA-4和PD-1通路均能负向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可同时阻断PD-1和CTLA-4的协同作用机制,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同时又降低了CTLA-4抗体产生的毒性。当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方案撰写,计划采用QL1706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进而来比较药物方案的安全性,为未来Ⅲ期研究打下基础。

来源: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声 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分享、转载。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ioncology
《肿瘤瞭望》于2014年初创刊,由著名肿瘤科专家徐兵河院士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肿瘤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肿瘤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