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永远,只有永远的短暂

文摘   其他   2025-02-04 05:00   江苏  



01


李敖生病的那段日子,陈文茜曾在微博中写下如下文字:


经常有人问起我:“李敖,现在怎么样了?”


答案,医生不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

惟一明白的是:一切都在倒数。摺一个日子,算一个日子,看一次月亮,算一夜。

……


他侷促小岛,当年是逃难,之后是落难,老来是灾难。


这一生他争取的言论自由,老来全向媚俗逢迎了!投降了!


如今,他说不了话,写不出字……是上天,是命运。


自他卧病以来一直陪伴他的儿子,陪了他前后快九个月了。今天给我发了一封信:


昨天梦到爸爸了,梦见他可以出院了走路了,但还插着鼻胃管。我们去一家咖啡馆,我点了一杯热巧克力自己喝,不给他点。我喝着巧克力,转头一看,发现爸爸正在津津有味的喝着咖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点的。我一把抢了过来,说你不能喝,你还插着鼻胃管,他说我就喝一小口。我打电话问护士,问能不能把咖啡倒到鼻胃管裡,电话没接,后来我就醒了。


我看完,哭了。无奈、不甘愿地哭了。


我想要回那个笑傲江湖的大哥,但他已骑着白马远去。


我们以为的永远,原来只是永远的短暂。

如今我惟一能做的,也只是陪他数月亮,摺每一个日子。


02


李敖的作品,我没有怎么读过。只是多年前曾读过他写的《北京法源寺》,但时隔这么久,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也已经记不清了,脑海里只留下了这个书名。


更多时候,我是在媒体上看到喜欢穿红色夹克的李敖,他好像百度一样的知识储备,表述观点的时候也是旁征博引,同时总是言辞犀利,用语言向这个世界表达自己狂傲不羁的态度。


然后,他也倒下了。

或许,到如今,才呈现出了事实。


我们都会以为自己如何如何,但其实,我们的一切所为都只是存在于某一个区间之内。


我们以为自己可以做到怎样,可以成就什么,但其实直到最后,命运会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并没有什么,也不会如何,也不是什么。


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限制,所谓的成功,所谓的成就,所谓的成绩都只是发生在一个范围内的。


但毕竟范围之内永远是狭隘的,而范围之外永远是无限的。


有一天,命运会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并不行,其实我们很多并不懂,更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自以为是的那样有能力。


03


朋友A是做培训的,她告诉我,一位家长向她咨询孩子的情况如何如何,应该怎样面对和处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问到我。


我听完后知道这只是一个片面的现象,我并不知道所有,并不清楚完整的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我实在给不出什么准确的意见,所以我就告诉她:

亲爱的,我不知道。


其实,我所回复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答案,也是一个态度。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并不知道。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要敢于接受自己的不知道,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


不知道,或许才是应该的生存常态吧。


诚如,一辈子抗争想要获得自由的李敖,最终才发现其实活着本身就是不自由的,抗争只是觉得有效的幻觉,当你努力表达后,有一天,这个表达的能力也会被剥夺。


不自由就是这个生命存在的底色;

不知道就是这个生命存在的底色;

无能为力就是这个生命存在的底色;

……


虽然看上去挺让人绝望的,但这就是事实。

让我们绝望的不是事实,而是对于事实不如实的期待吧。


孩子上课不专心,回家从来不温习功课,每次考试都很差,老师你说该怎么办?


上课不专心,回家从来不温习功课,这是因,带来的结果只能是考试差啊。如果是保持这样的因,而得出考试成就好的结果,那才有问题。


其实生命中任何的现象出现,都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当我们只局限于眼见的这一点,而试图拼命按自己的想法“修理”时,自然会是这样的无奈与无力。除非有一份智慧,可以从自己的视角有一份穿越,有一份洞见,以更高,更广阔的立场,重新再看待这个问题时,才有可能真的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吧。


然而,在同一视角上知识的累积容易,超越并有一份生命的洞见,却非大多数人一生可以望其项背的。


也因此,人这一辈子常常呈现的状态就是,年纪越小幻想越多,随着幻想的破灭,开始呈现梦想,随着梦想的破灭,只剩下联想,再到后来就是无梦无想……


这大约就是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吧。


一步步的认同老天爷给予自己的,看清楚自己的能力,在不得不的过程中学会了接受,因为不接受只能是痛苦,于是开始不再疑惑于自我和命运之间的序位。


到了五十岁,完全知道了老天的安排,一切交托;


乃至到六十岁,受到种种不好的对待,听到种种不良的话语,依然内心顺畅,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不仅内心没有任何坚持,甚至对于“逆来”也依然保持“顺受”,这就是另一番境界吧。


活到老,学到老,渐渐认命,渐渐学会糊涂,渐渐学会放下,直至被插满管子、闭上眼睛在那里熬着日子。


这个和命运接纳讲和的过程,只能如此悲催吗?

从大多数人一生不变的这个立场上而言,基本上是的。


因为,本质上我们要做的毕竟不是去战胜谁,更不要说是战胜命运,甚至不是“活出自我”,让这个生命一隅的“自我”可以真正的变成生命的主人,乃至“扼住命运的咽喉”......而是把注意力从改造命运,转化为看清自己与命运的本质,彻底了知这辈子的生命历程背后,到底潜藏着怎样的真相。


注意力从此不在自我与命运的抗争或者讲和,而是穿越祂,看到背后的实相。


这辈子好也罢、坏也罢,最终大家都是一把臭骨头,到了“惟一能做的,也只是数月亮,摺每一个日子”的时候,所谓的命好,大约就只是看是否有人陪着你数月亮罢了。既然如此,那些在这趟旅程中曾“不得了”的大事小情,得也罢,失也罢,成也罢,败也罢,甚至荣华富贵、屈辱愤恨......也只是如梦一场的一地白夜光。


我们还要为此患得患失,担忧恐惧个什么?


就像一部电视剧中的剧情跌宕,从剧中人的立场而言,颠沛流离心怀惶恐,但换在观众的视角,在导演的立场,在剧外的立场,这一切都只是一幕“完满剧情”中的片断而已,又要担心个什么?


却只需要在意一件事,努力一件事:尽力让自己抬起头,去望向更广阔的生命天空。让所有剧情中的努力,都是让自己超越这个“自我”小小的桎梏,有力气去探索藏在这生命,这命运之旅中的巨大宝藏吧。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在这弥天的大梦中,哈哈大笑着醒来,为所有过往那些痛苦、忧愁,恐惧、担忧,甚至这生与死的无可奈何,笑出眼泪。


因此,怎样就怎样吧,趁还有点精力,把力量投注在有点用处的对于生命的觉察、洞见上去吧,而不是什么成功、成就、成绩。


毕竟,所谓的永远,只有永远的短暂。

毕意,所有的短暂,从来都不离永远。


《一会成长课堂》

欢迎你的加入
报名请联系莫老师
微信:wg13347715027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一会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发现,在这一期一会的生命里,能彼此遇见,是一份美好;若能相懂,会不会更是一份惊喜?三次元人格分析与您一起看世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