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现实,是正在呈现的事实。
我们常会以为所有人面对的现实,都是一样的,客观的。遇上了泥坑,都会被沾一脚泥;遇见了大山,都得绕道走……只有幸运或者不幸,遭遇不同,所以喜乐不同,但现实就是现实,好好面对现实才是最靠谱的人生态度。
当然,有时候,我们的世界里,也会出现一些奇特的人物,面对着“同样的现实”,却好似对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影响:
事业的惨败,他谈笑风生间就过去了;
情感的波折,于她竟然当时就已经风淡云清;
甚至生与死,聚与散……那些在人间很严重的事情,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然而再见他,却依然羽扇纶巾,自在从容;
……
有一个人听说有个村子的百姓生活非常祥和,个个都很有智慧,就不惜舟车劳顿,来这个村子参访。
还未进村时,看到田里有父子俩在劳作,心想,一定是这个村的村民,先来盘谈一下吧。
然而,他刚刚走近田里时,就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儿子不小心遇到毒蛇,被咬了一口,当场就死了。
这个人心生恻隐,想着安抚老者,看看能帮什么忙。
却见这位老者客气地跟他打了声招呼,问他:是否要进村去?
然后拜托他一件事:你进村后,村东头第一家是我家,你告诉我家人一声,儿子被毒蛇咬死了,中午饭只送我一人的就好了。
见这位父亲,神色自然,并无多少哀恸,这个人禁不住问:老人家,这是您的儿子吗?
老者说:是啊。
这个人不解地问:可是,为什么您不伤心呢?
老者说:生老病死本就是自然,几十年前他借因缘来到我家,现在借这条毒蛇的因缘又离开,不是正常吗?为什么要伤心呢?
听老者淡然的话语,这个人竟无言以对,只得带着一份不解进了村。
依老者指点,到了村东头这一户人家时,院子里有一位年轻妇人在忙碌,想来应该是那位死者的妻子了,犹豫半天,这个人把老者的话转述给这位年轻妇人,心中很是忐忑,想着这位妻子一定会受不了这个打击。
然而,这位年轻妇人听完他的述说后,只是淡然地说:这样啊,知道了。
见她并没有悲伤痛哭,这个人更不解了,问:死者不是您的丈夫吗?
年轻妇人说:是啊。
可是为什么您不为失去丈夫而伤心呢?
——为什么要伤心呢?有聚就有散,如今他去了自己该去的地方,不也挺好吗?
这时,一个老妇人走出来,应该就是死者的母亲。
当听到儿子被毒蛇咬死的事情后,也是一样的形色自然,说:哦,知道了,今天只送一个人的饭就行了。
这个人觉得这家人好生奇特,就问老妇人:您的儿子去世了,您为什么不伤心呢?
老妇人说:有生就有死,有来就有去,于他、于我,并没有增减,为什么要伤心呢?
……
庄子的妻子死了,他没有像一般人一样哀恸伤心,却在击鼓而歌;
耶稣被人们用荆棘鞭挞,遍体鳞伤,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生命在太阳的暴晒中一点点流逝,然而,他对着天空说:主啊,原谅他们吧,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释迦太子贵为王子,香花美景,尽享繁华,然而,却舍下娇妻爱子,出家修道,苦行六年,超越一切外道,最终于菩提树下证悟成佛。
02
▲
对于这些奇人奇事,要么我们会当成传说、神话,一笑了之;如果真的在我们的世界里出现了,也仅会成为茶余饭后的“点心”而已——
有人感叹:这样的人心太硬了;
还有人在猜测:是不是太伤心,所以麻木了?
也有人会赞叹:这些人已非常人,无法常理论之。
如同一阵风吹过,这些“奇特”的人,于大多数人并无多少交集,自然也无多少痕迹留下,大伙依然在自己的现实中努力而认真地生活。
几乎从未想过一件事:每个人所面对的现实其实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个人所看见的生命维度不同,决定了他所面对的现实也完全不同。
同一个水坑,一只小蚂蚁看见的是水坑,却是可以要了自己命的现实;而一只大象看见的也是水坑,却是可以轻松跨过的现实。
同一座大山,一只小白兔看见的是大山,却是可以挡住自己脚步的现实;而一只飞鸟看见的也是大山,却因为有翅膀所以可以轻松飞越的现实。
生命中对我们而言,那些巨大的烦恼苦痛,似乎无论如何也无法穿越,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有“眼翳”,眼界太小,看不见更广阔的生命,所以只能被眼前的“小坑、大山”绊住了,这时候的或悲观、或乐观,甚至或达观,都只是被拘泥于眼前事的一些无关紧要的态度而已。
每一个人的心,是有疆界的。
有的人,是一只小蚂蚁,是一只小白兔,生活就是最坚固的现实。
有的人,是一头大象,是一只飞鸟,现实是更广阔的生命原野。
疆界,就是我们所看见的,所相信的一切,呈现出来,就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
当我们活在自己信以为真,却坚固无疑的世界里时,是无法理解,也没有半分可能体解到生命的自由,那时,在我们“现实”以外的一切,就如同真的不存在一样,无法滋养到我们的生命。
当我们看见更广阔的生命,当面对眼前的所谓烦恼、苦难时,就会有更多的空间有选择力:也许用心解决,也许忽略,也许只是绕道而行......重点是,那些坑、那些山,不再多么强大,只是路上偶然遇见的风景,不再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不同的视野,所以活在不同的现实里。
03
▲
作家黄马马情感受到重创,心灰意冷,决定放下这一切,不想再为“红尘”之事烦恼了,所以,给家里留了一封书信,就到寺庙里住下来,准备出家当僧人了。
心中也一直未放下这份情感的欧若兰,还是开车寻了过来,寺庙里见到住持大师,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住持大师:坐吧,听说是演员?
欧若兰:是的。
住持大师:可是来这么偏僻的地方,有什么事吗?
欧若兰:我是来找一个人的。黄马马作家在这里吗?
住持大师:是的。
欧若兰:我想见见他。
住持大师:他是个很适合当僧人的人,非得见他吗?
欧若兰:是的,拜托您了。
住持大师:男女之间的情愫就像火花,也像天上的云彩。火终究会灭的,云彩也终究会散开的。
欧若兰:就算会灭,火是不是该不断的点燃呢?如果这世间没有火,该有多冷呢?天上有云彩,才会下雨。如果不下雨,地球上也没有生命了。
住持大师:你要带他回去吗?
欧若兰:虽然他当僧人也会很好,可是他该继续写作。
住持大师:当僧人再写书,会写出更好的文章。
欧若兰:先跟他谈一谈,如果他还是坚持的话,就依着他吧。我不会强求他。
住持大师:我也不是在强求。但是希望你当作是为了他好,回去。当个好僧人,能解救更多的众生,多有价值。你就咬一咬牙,回去吧。
欧若兰:得让他自己决定吧,如果本人希望如此。我会二话不说,直接回去。他姐姐们在停车场等着呢,活到现在,就是为了这个小弟,您不知道她们受的打击有多大。确认他本人的想法后,我不会再找来。
住持大师闭眼,同意了欧若兰的要求。
当欧若兰见到了黄马马,只是几句对话,就结束这场“出家闹剧”。
欧若兰:这都成什么样子了?怎么会这么没出息。
黄马马:这不是没出息。
欧若兰:走,收拾完行李再出来。
黄马马:我不想回去。以前偶尔想过的事,现在正在行动而已。
欧若兰:你到底回不回去?我没有跟别人有什么承诺。(意即不会跟别人结婚)等到晚上你还不来,我就回去了。再也不会来了。
黄马马:我去跟大师打个招呼,再……
黄马马当然是尘缘未了,所以跟着欧若兰回家了。
最有意思的却是欧若兰跟住持大师的那段对答:
男女情感就算是会灭的火,只需要不断点燃就好了;
没有火,这个世界不是太冰冷了吗?
男女情感就算是会散开的云,但是有了云,才会下雨,地球上才会有生命。
所以,即使这一切都是无常的,也都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才要努力啊。
即使你说这个世界会有很多苦,但是就像黑夜过去就是白天,这些苦,只要忍一忍,苦难就会过去,春天就又会来临。为什么不勇敢面对,好好生活呢?
所以,欧若兰对想出家的黄马马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
在欧若兰心里,名、利、情,充满温暖也常有痛苦,就是全部的现实。苦要忍着,然后努力去爱,并且因为苦,所以才要更努力地创造乐,享受温暖,就是生命的意义,除此之外的活着,就是逃避,就是没出息。
所以,在她的世界里,出家就是没出息。僧人,大约就是一些逃避现实,不负责任的家伙吧。
一贯的坚定不移,理直气壮。
住持大师闭眼,任她带走了黄马马。
欧若兰讲的都是对的。因为她讲的是她所看见的生命维度,她只能看得见这个部分。
她看不见,也没有兴趣知道:为什么男女情感,象火一样会灭,这会生会灭的情感本质是什么?深爱的父亲为什么会离开?现实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苦需要忍受?
她也从未曾想过:生命是从何而来?一个人死亡以后会怎么样?这一整场生命,就像一部电视剧一样,到底是谁在导演,谁在播放?在其中的演员是因为什么聚在这里,在这部剧中像过家家一样的成败得失,爱恨情仇,到底有什么意义……
生命除了“名、利、情”层面,背后更广大的空间,欧若兰还没有能力去涉及,更是闻所未闻,想所未想,因此,对于她目前的“眼界、视野”而言,眼前的现实就是全部真真实实需要面对的现实,此之外,于她而言,都只是不负责任的逃避。
她的心只是一个“演员”的心那么大,她所看见的现实,就是剧情中的一切,所以,她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全都结结实实在剧情的演绎中,认认真真、努力坚强地过好每一天。
04
▲
每个人的心,都有一个疆界。
这个疆界,挡住了我们看见更广阔的生命,也把自己困在了这个无形的“牢狱”中。
也许会乐观,也许会达观,也许会悲观,却无论什么样的观,都是活在自己的“牢狱”中,看不见生命的自由,无法活出本有的圆满,更无法感受到生命真正阳光的照耀。
所以,才会苦。
苦难,既不需要逃避,更不是抗争,也非忍受、接纳可以消融;
苦难,本只是生命传递给我们的小纸条:活错了,所以才苦。迷失了,所以才苦。离开了真相,所以才苦……
一座四处正在着火的房子里,有一个孩子坐在一堆破旧的玩具中正在开心地玩耍,房子已经很破旧,房梁随时会倒塌,远处窗帘着的火很快就会烧到孩子这边了,然而,这个孩子却浑然不觉,只是全心地在自己的玩具中。
孩子的父亲在门外看着自己的孩子身处危险而不知,大喊:孩子,快出来啊。
孩子隐约听到什么声音,看看四周,却只看得见自己的玩具,火离自己还很远,所以对着模糊的窗外,笑笑,不作理会,继续埋头玩耍。
父亲疼惜心急,却也在窗外无计可施——他没有办法进房间去把自己的孩子带出来,因为这是孩子正在做的一场梦,除非孩子自己愿意醒来,即使是父亲,也没有办法真的救他出来。
已经多久了,这个孩子就这样困在自己的梦里,守着破旧的玩具开心的玩耍,然后火烧过来的时候,哇哇大哭、疼痛难忍;然后,火渐渐灭了,一梦又起,孩子又继续沉迷在梦中的玩具中兴高采烈地玩耍……
多少次,父亲试图用各种方法,希望孩子能从梦中醒来,甚至在他开心地玩的时候,跟他讲:每次火来烧的时候,这么苦,要不要离开?你手里的玩具也会一并被烧毁的……
然而,伶牙俐齿的孩子却会认真地说:苦来临的时候,忍一忍就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正因为有苦,所以才更需要这些玩具陪伴我,才更能温暖我啊,所以,我会更珍惜它们,我也有勇气面对所有的苦难……
孩子只看得见手里的玩具,就是他全部的现实。
孩子看不见这四处燃烧的火宅,更不会想到,这一场又一场的苦痛、幸福,玩具、温暖……都只是自己的一场场梦而已,真爱自己的父亲从未离开,一直在呼唤自己醒来,自己却一直迷失在梦里。
看不见,所以在孩子的世界里不存在。
看不见,却丝毫不影响真相一直存在。
我们都是那个孩子,我们也从未离开过眷顾我们的父亲。
我们却都是欧若兰,自以为是且理所当然,只活在我们所看见,并相信的世界里,只守着手里的玩具,对生命无知无见。
只因为我们眼睛有“翳”,所以看不见真相的广阔世界。
因为看不见,所以无从选择,只能被现实催逼着摸黑前行,际遇无常,颠沛流离。
祝福亲爱的你,一路同行,我们一起看见更广阔的生命,早日活出真实的自由。
欢迎您加入
《父母个人成长课堂》
微信:wg13912996050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