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喝喝中的正经事

文摘   其他   2025-01-31 05:00   江苏  


01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与黄蓉的初次相遇,二人在饭店点吃食,这一细节就看出二人的不同。

 

郭靖傻不愣登,张口就是:一斤牛肉,半斤羊肝。

这样朴实憨厚的点法,也着实隐射了郭靖后来终其一生的朴实刚直。

 

而黄蓉的点法,那叫一个花样繁多、古灵精怪:

四干果、四鲜果、两咸酸、四蜜饯……干果四样是荔枝、桂圆、蒸枣、银杏。鲜果拣时新的。咸酸要砌香樱桃和姜丝梅儿,蜜饯是玫瑰金橘、香药葡萄、糖霜桃条、梨肉好郎君。八个酒菜是花炊鹌子、炒鸭掌、鸡舌羹、鹿肚酿江瑶、鸳鸯煎牛筋、菊花兔丝、爆樟腿、姜醋金银蹄子——

 

只这一串的报菜名,就把店家吓得只有打楞的份,绝不敢再有半点的以貌取人。

 

也由此细节可以看出郭靖和黄蓉的三观不同。

 

而所谓三观就是:

人生观:就是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弃儿,还是一个幸运儿?并进而确定你打算在这个世界成为怎样的人,而这一点直接影响到价值观的建立;

 

世界观:就是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整个世界是一场虚拟梦境呢,还是让人无力的无限真实;

 

价值观:就是决定你对于任何事物的价值判断。

即什么是好的和坏的、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什么才是重要的和不重要的。

 

我想所有人概莫例外,在生活的一切细节处的取舍上,都再再显现出自己的价值观:

孩子是上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

出门拿个快递是必须涂口红,还是穿着睡衣就能出门;

晚上是困了才睡,还是到点就睡;

遇见指责是奋力辩解,还是置若罔闻;

……

这一切的琐碎的选择,最终串联起来,便成就了我们的人生,而整个串联的价值观就是人生观的体现。

 

基本上世界观是生命的底色,人生观是主旋律,而一切细节的体现就是价值观。

 

02

 

人与人之间很大的不同就是三观的不同。

 

而三观就是内心中潜藏着的信念系统。

 

对于这个系统,绝大多数人是很模糊的,只是自以为是的认为,每一次都是凭借着自己独立的主观意愿来进行选择,不知道的是:

自己的选择,其实更多时候是被心中的错误信念系统所绑架。

 

而所谓的“错误的信念系统“就是谎言。

 

譬如一个孩子认定自己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孩子”。

 

她看待自己就是一个丑小鸭,认为这个世界根本就不欢迎她,没有谁真正喜欢她,那些貌似对她友好的人,只是因为对她不了解,一旦了解了她就会无情的抛弃她。

 

基于这样的信念系统,这个孩子就会选择远离人群,害怕和人走近,因为心底的谎言告诉她,只要和他人走近,他人就会认出她的真面目,就不会再友好的对待她。

 

因此,她在自己身外设立了层层铁丝网、警戒线,那些真的想要走近她的人,必须经过她显微镜+X光透视机式的无数次检验,才能真的接纳。

 

但即使接纳了,骨子里也还是有一种决绝,准备随时逃跑。

 

为什么会如此?

因为头脑中的谎言告诉她:

既然注定会被抛弃,不如随时主动选择逃离。

 

在这样的信念系统下,她会选择了一个人躲起来;

她也会选择冲进光明正大的事业中去。

 

在热闹的地方,往往充斥着孤独的灵魂;

在高尚的地方,往往充斥着卑微的灵魂。

 

为了补偿内心的低价值感,她选择从事一项看起来特别有价值的光明事业,并在其中尽心尽力、任劳任怨的付出。

 

透过过度的付出,来换取他人的认可。而在这份不管不顾的付出中,还藏着“我是没有价值”的信念,即使有所得,自己也觉得不配,因而不断作践自己。

 

并进而把这种“低价值感的自损模式”包装成去除“自我”的运动。

 

“自我”真是无孔不入,如果无法假扮高贵,那就假扮洒脱。

 

透过那个光明正大的事业,来补偿自己的低价值感。

 

就好像自从有了信仰,去寺院里做点义工,就被人尊称为“菩萨、功德无量”,而自己在家里,再如何的做多少家务,换来的还是被完全的漠视,没有任何的价值。


 “既然家里人看不见我,那我就去外面找看得见我的人去付出。”

 

因为这样的信念体系,所以她又变成了“在外的好人”和”家里的恶人“这种复杂的混合体。

 

乃至刚刚学了一点中医知识,一下在家里找到了权威感。终于可以指着老公吼道:

都几点了,还不睡啊?

不知道现在是胆经工作的时间啊?

……

 

那种迫不及待的指挥家人的背后,那种强势的“为了你好”背后,却是藏着一个抢班夺权的“自我”。

而这个“自我”再如何的打扮,也还是一个连自己都看不上的“丑小鸭”。

 

因此,在光明正大的事业中,虽然被认可了,但心里还有潜藏着挥之不去的自卑。

骨子里还是觉得其实是自己欺骗了大家,这出虚假迟早会被揭穿;

如果不被认可,那就更是触动伤疤,往往在他人眼中的一个不起眼的举措,就会刺激的她发起疯来。

 

而“光明正大的事业”并没有最终改变她的“世界观”,只是通过一次次的“价值观”的筛选,而成为再再印证她“我是不值得被爱的孩子”的人生观的道具。


行笔至此心里也满是难过,其实整出剧情是可以不用如此跌宕起伏的,因为后续的一切折腾都是源于内心里的那句“我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孩子”、“我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的信念,恰恰由于这样的自我折损,才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想要自我证明,想要过度的表达自己。


但其实那深藏心底的信念本身,恰恰是谎言,它所描述的内容根本就不存在。


上文中所提到的小女孩,更多时候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对自己说“你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佛陀对我们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

 

03

 

人和人真的有价值高下吗?

或许在一些二元论者那里看来,人就是有个三六九等的差别。

 

只是在我看来,人真的是生而平等,甚至未生就平等,是本来就平等。

 

没有谁比谁高,每个人都是无量的空间、时间的信息在这个点上的一个汇集呈现,这个结果就是无数因缘的表达。

 

人和人在相上是有差异的,但其内核却是没有高下。

 

就好像栋梁可以拿来建构广厦,而牙签可以用来剔除牙垢;木头粗细不同,所呈现的价值自然不同,但相互之间却是完全不可替代的。


栋梁比牙签结实,但牙签比栋梁更加灵巧;

栋梁比牙签承重,但牙签比栋梁更能配合人类完成精细动作。


标准不同,价值高下就不同。


恰好这个世界有不同粗细的木头,所以有不同的用途,因此栋梁和牙签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弥补关系。因此,所谓价值只是存在于用途之中,而所谓用途,就是看见自己实际的情况,友好的善待自己、发挥自己的作用罢了。

 

一个栋梁可以是一百分,一根牙签也可以是一百分。

 

因而,从价值上来说只有不同,而无高下。

一切的痛苦就是牙签非要当栋梁,而栋梁非要认为自己是牙签,还试图热心的要挤上餐桌。

 

况且,根本上,所谓价值只是人的大脑虚构赋予的,都是后来建构的,并不存在一个从来不变的价值体系。一颗钻石和一块煤都是碳原子构成,但一颗钻石可以买多少吨煤啊?

 

曾经清澈无染的钻石最是值钱,而如今有杂质的钻石被称为彩钻后,其价位却变得越来越高。

 

而根本上“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所以,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认同外在的价值体系,但不用把外在的价值体系内化成为自己的价值定位,需要用的时候用一下,用完就放下,不用一直背着。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侧面,每一个侧面所成就的价值有高有低,无法用一个侧面的价值来概括这个人的全部。但我们每每看不到完整的自己,完整的他人,只是活在以偏概全中。


庄子说“小智间间”,指小聪明就是透过门的缝隙看世界,只是看见那么一条窄窄的部分,错以为这就是整体,因此作出错误的判断,并在自己的偏见谎言中痛苦不堪。

 

我们一辈子,乃至很多生,都是这样被自己心中的谎言所诓骗,承受着本不需要承受的痛苦。

 

本来一个无价宝,非要明码标价和自己过不去;

明明是为大众付出,却因邪见的执着,把这份付出变成了对于谎言的巩固;

本来不存在一个“我”,却被不存在的“我”折磨欺瞒了生生世世;

这让人情何以堪……

 

亲爱的,让我们诚恳的面对自己心中潜藏的信念,撕扯下一句句未经检验的谎言,不再信任、不再默许,自此活得明明白白。


新一期《一会成长课堂》
2月1日开班
欢迎你的加入
报名请联系莫老师
微信:wg13347715027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一会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发现,在这一期一会的生命里,能彼此遇见,是一份美好;若能相懂,会不会更是一份惊喜?三次元人格分析与您一起看世间......
 最新文章